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_经济发展理论

第1章_经济发展理论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The Age of High Mass Consumption
是一个富裕阶段。收入水平
的提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消 费习惯,人们不满足于衣食 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开始 追求更高水平的消费。 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 服务业部门。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白领 (技术工人)人口比重增加。 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 入发展,便宜的大众化汽车 可以购买到。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通过生产扩大、技术进步、产 业结构变化等使一个国家从低 水平经济走向高水平经济。
人均GDP
世界各地人均GDP增长 (1990盖凯美元)
西欧29国 美国 苏联 拉丁美洲 中国 印度 日本 南韩 亚洲 非洲 世界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人们更希望追求高质量的生活, 而不是去拼命地赚钱。 •各种艺术追求和人自身精神发展。 •追求精品生活。珍馐美食。 •主导部门已经从耐用消费品生产 部门转移到以服务业为代表的与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部 门,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劳务,而 不是有形的产品。
•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是那些可 能妨碍社会顺利 发展的社会问题。
5,000 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00
1500
1600
1700
1820
1870
1900
1913
1950
1980
为什么经济发展在一些国家(地区)发生,而在另一些国 家(地区)就没有发生?为什么经济发展在一些国家(地区) 进展迅速,而在另一些国家(地区)总是比较缓慢?
2001
年份
第一章 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节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6个阶段
1.传统社会阶段(Traditional Society)。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形式。 在有限的生产函数内发展起来的社会,以前 牛顿时代的科学技术和世界观为基础。 牛顿是历史的分水岭,牛顿之后,人们开始 广泛的相信规律,系统地进行生产控制。 经济处于原始状态;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人们赖以生存 的产业以农业为主;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整个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维持生存。
4.向成熟推进阶段
The Drive to Maturity
历时40年左右,是一个持续进步的阶段,是重大结构转变阶段,是一个 资源多样化的时期。
• 现代技术波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发展了有效生产种类繁多的商 品技术。
• 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通常占国民收入的10%-20%。 •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 生产的增长超过人口的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其中:较高的资本积累率是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政治与 社会制度的变革是起飞顺利实现的保证。
发展中国家促进起飞的措施
• 困难:人口增长率高;由国内政治动荡引起的人才和资金 外流。 • 有利条件: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国际援助可以加快起飞 进程。 • 措施与政策: – 防止消费早熟以积累资金。 –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 严格控制人口出生率。 – 发展出口创汇部门,为进口机器设备积蓄外汇。 – 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性失业。 – 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 – 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引进外资。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先进思想和观念的产生或引进,以动摇传统社会,加速其解体; 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反对传统的地区性地 主集团和殖民政权。
3.―起飞”阶段Take-off 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阶段
既指经济起飞,也指社会起飞。起飞是一个国家从 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起飞标志着 现代社会的开始和“自我维持的增长”时代的到来。 特征:储蓄和投资上升,产生了一个日益扩大的企 业家阶层,迄今未曾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方法得到 采用,人均产值大幅增加。
经济成长的原因
1.经济成长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原因。
主 另 观 不是一 原素断由 方 因)更于 面 替人 (类 心欲 理望 因的
客 一 观 的是 方 原 依由 面 因 次于 更主 替导 部 门
经济成长的主观动力
罗斯托利用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中几代人对生活不同的要求来说明社会成长阶段的更替、 主导部门的变化、中心人物的置换,提出了布登勃洛克式 动力(Buddenbrooks Dynamics)。
• 中国利用外资的总量中,约有50%来自中国的 单独关税地区,即港、澳、台,并非严格意义 的“外”资; • 中国利用的外资80%分布在只占国土面积不足20 %的沿海开放地带,有60%的投资在工业部门, 表现出地区的过分倾斜和产业的过分集中; •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最重要要素——人 才竞争中仍处于守势,即吸引的人才不及人才 外流多;
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经济技术生产率的进 步非常有限。 一般不得不把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
2.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 的所有社会,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各种 条件正在逐步形成。 特点: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 和工业,金融机构开始出现,交通运输 状况得到很大改进,商业范围扩大。 条件:
对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评论
• 罗斯托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病症,是一国经济不能顺利起飞时的产物。 因此,要赢得冷战,就要赶快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正是 这一观点使罗斯托得到了华盛顿的赏识。 • 然而,现实与罗斯托所谓每个国家都可以实现“起飞”相反,工业革命 后二百多年来,只有英美法德意日等少数国家实现了“起飞”,其他国 家虽然大多数也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其上流社会所使用的消费品也 和欧美富豪们一样,但却都没有实现“起飞”。为什么? • 资本主义制度从一开始就是扩张性的、侵略性的,或者用罗斯托可以接 受的术语:竞争性的,这就决定了世界上有且只能有一部分国家可以靠 击败竞争对手,控制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吸噬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血液而 “起飞”。 • 如果把各国的经济发展比喻为飞机的话,那么更真实的情况是,这些飞 机不是飞行在不同航线上互不干扰的民航班机,而是相互攻击的战斗机。 先飞起来的战斗机用密集火力摧毁后起飞机的驾驶舱(本国立场的智力 精英)和发动机(资金、技术和市场),并将后起飞机的油厢(地矿资 源和廉价劳动力)挂到自己的机身下,以保证自己的“持续增长”。 -------韩德强《碰撞》/cnread1/jjzp/h/handeqiang/pz/008.htm

中国经济起飞的 条件与障碍

中国经济起飞的条件
前提:农产品供应充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另外主要考虑三个条件:一是资本积累率达到一 个较高水平;二是主导产业部门的形成;三是制 度创新。 资本投资率近40%(资本产出率仅0.14,即投入 7~8元才能增加1元的GDP),中国的资本原始积 累已经完成。 中国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 建筑业、汽车工业、石油化业、机械制造业及第 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起飞的条件: 农业和工业采用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发现和 传播); 经济中的净投资上升,(由5%以下)达到国民收入的10%以上; 产生了重要的新的工业部门,它们又带动了辅助部门的发展 (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 一个准备把现代化作为最重要政治事业的政治集团的出现(适 宜的制度机构,更准确地说是私有制及相应的规则)
哈多模型的思想与假设
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惟一原因。
个人生活经验:没有钱就很难挣到钱。 假设: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以消费又可 生产。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 例固定不变。 (3)规模报酬不变(资本-产出比不变)。 (4)不存在技术进步。
哈多模型的内容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
• 竞争力低、科技落后、水和石 油资源缺乏以及腐败和浪费(朱镕基 报告) • 人均占有自然资源低于全球平均水 平; • 人民受教育程度相对高速发展的经 济社会管理和科技知识的不足。
这种制约因素使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 中既没有资源优势,又没有技术优势
• 所以: • 以世界22%人口和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5年) 的地位,中国的货物贸易仅占世界总量的6-7%。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世界服务贸易中并未占有应有 的席位; • 在中国出口结构中,中国商品虽然大量出口到世 界各地,但没有多少国际品牌,是贸易大国但非 贸易强国; • 中国利用外资总额虽然可观,但人均额比许多发 展中国家都少;
哈多模型: •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由储蓄倾向及资本—产出比所 决定。
s G Y / Y k
G经济增长率,是国民收入增量与(上一期)国民收入之比;
s储蓄倾向,平均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 k资本—产出比率,即投资系数或加速系数,它是指生产
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资本量。
哈多模型的应用
• • • • 如果 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生1单位的产出) 则G= 12%/3 = 4%
第二节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第三节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四节 新增长理论 第五节 刘易斯的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
第六节 托达罗城乡人口迁移模型
第七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
第八节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 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Rostow,W.W.)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 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这一理论初创于20世纪40— 50年代,系统阐发于1960年 发表的《经济增长的阶段: 非共产党宣言》一书,1971 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一 书中加进了第六个阶段。
对经济成长阶段理论的评论
• 历史唯物主义者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分为五 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和共产主义社会。 • 罗斯托的划分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特征(反共、反社会主 义),故采用“非共产党宣言”的副标题。 • 该书发表后不久,罗斯托即应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等政 要的邀请,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国务院顾问 兼政策计划委员会主席等职,从事对外政策研究,特别是对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研究。政界的赏识使罗斯托成为经 济学界的红人,也使经济成长阶段论成为流行理论。一时间, “起飞”一词成为媒体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亨利· 罗索 夫斯基甚至认为:“罗斯托无疑是我们时代最著名的经济史 学家……‘起飞’这个术语成了本世纪中叶词汇中的一个标准 名词。没有一个活着的经济史学家占据类似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