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1

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1

校园文化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是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而人的精神世界不是靠外在的强制所驾驭的。

因而,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歌、校训、教风、校风,近看影响孩子们的发展,远看关系着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

师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氛围里,就会感受到一种美好、一种清新、一种诗意、一种生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就会不知不觉提升,学生的举止行为才会日趋规范,学生的情感才会持续得到丰富补充。

因而学校的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文化建设,二是物态文化建设,而更重要的应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也就是要以精神文化为先。

为什么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是因为一所学校需要一种精神作为支柱,也就是“学校精神”。

正像体育竞赛中的“奥林匹克”精神一样,激励、鼓舞师生。

学校精神文化应从哪些方面体现呢?我认为主要应体现在:办学理念、校徽、校歌、校训、教风、校风等方面。

这诸多方面里,首先要创作好校歌。

校歌应是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校训、教风、校风所包含内容总体体现。

师生唱响校歌,目的是让师生牢记学校奋斗目标、校训,如何做,做什么,以鼓励师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学校增光添彩。

也就是以校歌的感召力、凝聚合力,激发创新。

其次,要确立符合学校特色和师生特点的办学理念、校训、教风、校风。

并将教风、学风、校风、校训上墙,写于学校醒目位置,时刻启迪和教育师生,以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动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要增强学校传
统文化建设。

如:艺术节、运动会等,展示师生在绘画、表演、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才能和特长,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协助学生形成广阔的思维方法,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

第四,丰富学校的课余生活,创办宣传橱窗,表扬先进典型事例,激励争优创先。

第五,创办校刊,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学生的优秀习作等,定期刊发,以促动交流,相互借鉴。

第六,设立校园之声广播站,由学校团队部队牵头,选优定期播音,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第七,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篮球、绘画、手工制作、合唱等兴趣小组,分组定期展开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

另外,要增强教风、学风建设,抓好学校集体意识的培养和舆论建设。

可采取对舆论的强化诱导,培养学生向上的品格。

也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站总结优缺点,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生活的努力方向,以强化集体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校就会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学生就能健康成长!
再者,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忽视。

“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的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反映,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育人的基础工程。

所以,增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必须落实“五化”,即“净化、绿化、美化、硬化、规范化”。

这样才能创设新颖、美观、大方物态文化,给师生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总来说之,学校文化建设包含精神、环境两个层面,物态文化属
于表层文化,是显性的;而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体、基础,是内含的。

物态文化能够借鉴、效仿,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目标的达成,而精神文化则需要同心同德,需要用心经营,需要积淀,更需要持续向传统内容赋予新的内涵。

所以,在抓好环境文化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抓好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创建,以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创新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从而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实施过程要有长远规划,做到以点带面,逐步推动,以促动学校特色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