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力与肌耐力的训练

肌力与肌耐力的训练


重量訓練=僵化的肌肉? 速度及反應變慢? 大肌肉? 金剛芭比?
定義
重量訓練(Weight training)
使用啞鈴、槓鈴或是機械式機器等重量訓練器材,來 達到增進肌肉能力的訓練方式。廣泛的定義包含徒手 的訓練、器具的訓練及機械式機器的鍛鍊。
肌力訓練(Strength training)
任何可以增進肌肉力量為目的之訓練方式,包括運用 阻力或重力的訓練方式。
ex:10RM表示只能舉10次,但第11下舉不起來的重量。
訓練強度(training intensity): 指負荷量為最大反覆的百分比。
ex:8 0 % X 1 R M
訓練量(training Volume):
訓練量=負荷量x反覆次數x組數
ex:50k g 10reps X 3 set = 1,500 kg
抗阻力訓練的效益分類
增加的部分
1.肌肉力量 2.骨骼及韌帶的力量
減少的部分
1.體脂肪 2.壓力
其他可能增加的益處
1.幫助預防傷害的發生 2.協助傷害後的復健
3.軟骨增厚
4.肌肉內微血管密度
3.休息的心跳率
3.改善心肺系統的功能
4.改善心臟的功能增加代謝率
5.肌肉量
6.衰竭時間延長 7.柔軟度
5.能從競賽或作功後快速恢復 至正常狀態
3.結締組織的強化:
結締組織(如肌腱、肌膜、韌帶及軟骨)適應強 化的程度與訓練強度的刺激成正比,在骨骼肌 肉系統的高強度負荷訓練中,可以有效增強結
締組織能力,而低強度的訓練並無法有效改善
結締組織的膠原含量。
4.減少傷害風險。 5.增進身體功能性活動:
強化的肌肉、骨骼及結締組織,有助於提升 身體活動能力,減少疲勞與傷害的發生。90 %老人跌倒,髖關節最易受傷,平均一年內
肌群位置與肌群間的關係
肌群位置 肌群關係 互為拮抗肌 上半身+下半身
1 2
3 4 5 6
胸部 背部(上背)
肩部 腿部 肱二頭肌 肱三頭肌
互為拮抗肌
互為拮抗肌
7 8
腹肌 下背
肌肉收縮的形式
(一)靜態收縮:
A.等長收縮(Isometric
contraction):
關節角度與肌肉長度沒改變。 如拔河、上廁所;老年人不宜做此 運動,因體腔壓力增大,血壓升高 ,會造成腦溢血。
肌肉收縮的形式
(二)動態收縮: A.等張收縮(Isotonic
contraction):
向心收縮→肌肉的長度變短,關節角度變小
離心收縮→肌肉的長度拉長,關節角度變大
B.等速收縮(Isokinetic
contraction):
關節在每個角度時,收縮速度及狀態是一樣 的
•等速訓練
肌力訓練的常用名詞
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任何形式的阻力(包括:水阻、風阻、滑索、機械式 機器及彈力帶等)使肌肉受力收縮達到提升肌肉能力 的訓練方式。
重量訓練對身體的影響與效益
1.肌肉的強化:
肌力的提升 肌耐力的提升 肌爆發力的提升 肌肉肥大的提升
2.骨骼的強化:
重量訓練對人體骨骼的健康具有正面效果, 可避免骨質密度減少,預防骨質疏鬆。
死亡。重量訓練在改善老年人步態的速度、
爬樓梯的爆發力、平衡感及所有無意識的動
作都非常有幫助。
6.促進代謝機能:
提升肌肉力量並維持或增進淨體重,促 進安靜代謝機能,明顯增加脂肪使用率, 有助於體重控制的目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增加運動表現。
8.提升生活品質:
老年人參與阻力訓練可明顯增加肌 力、肌肉量、骨質密度及身體功能 (如活動性、平衡、動作能力),能 有效提高活力、降低運動傷害的發 生及增進自我認同、享受日常生活 的樂趣與意義。
第三章
肌力與肌耐力
肌肉適能
肌力(Strength):
指肌肉組織對阻力產生單次收縮 的能力。 肌耐力(Muscular
endurance):
指肌肉在負荷阻力下可以持續多 久的能力。
肌肉適能的重要性
GOOD:促進健康、預防傷害、提高工 作效率、增加代謝能力。 BAD:無法勝任日常活動與工作負荷, 易產生肌肉疲勞與酸痛現象, 甚至形成慢性肌肉骨骼系統的 傷害。
(二)有效
傳統的訓練方式如伏地挺身和仰臥 起坐等動作,利用身體重量來從事訓練, 訓練的阻力不能隨意向上增加,因此, 它們只能適度增加肌肉力量;如果使用 可移動式重量(free-weight)或機械式 訓練器材,便可針對某一肌群來進行強 化訓練,且可以漸進地增加訓練阻力, 有效地提昇訓練的效益。
(三)效率
6.增加自我想像及自信心
8.速度及爆發力
9.血量及血紅素 10.肌肉內的酵素 11.最大做功能力 12.動作更加熟練
7.改善外觀
8.增加自覺健康的感覺 9.減少疲勞的感覺 10.使身體能更放鬆
13.肌肉平衡的發展
肌肉功能
主動肌(Agonist) --主作用肌;負責表現這個動作
擷抗肌(Antagonist) --主動肌對側 穩定肌(Stabilizers) --輔助、穩定及支撐全身;軀幹或特殊 關節
最大肌力的評估方法
% of 1RM 100 95 92.5 90 85 80 75 70
反覆次數
1
2
3
4
6
8 10 12
例:某人蹲舉200公斤時可最大反覆8次,則可預 判其1RM最大肌力為200÷80%=250公斤。
阻力訓練的三大基本原則
(一)安全
不管此阻力訓練計畫會產生多大的 效益,如果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則應盡量 避免。例如:快速的舉重動作將對我們 的肌肉、肌腱和關節結構產生過度的壓 力。建議運動者應以慢速、可控制的方 式來完成所有的肌力訓練的動作。
在有限時間內要改善身體健康,每一肌 群只要從事一組(一回合)即可以維持 目前肌力狀況。因此,有時間壓力的人 通常會被建議採用單組肌力訓練的方式。 如想促進肌力發展時,則可以採取多組 的訓練方式。
人體動作解剖軸面 水平面 額狀面 矢狀面
反覆次數(repetition):實施一個動作在沒 有休息的狀況下反覆的次數。
ex:連續做伏地挺身20下,反覆次數為20reps。
組數(set):做完某個動作所規定的反覆次數, 稱為完成一組數的訓練。
ex:連續做伏地挺身20下,重複二次為2set。
最大反覆(repetition maximun;RM): 1RM即最大肌力,是肌肉訓練時的強度設定指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