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多因素分析谷晓宁员战民袁申元1(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内科,北京100081)〔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
方法选择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DM+HP组;选择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DM组,比较两组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同时在DM+HP组中,将上述指标与患者高血压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HP组显著高于DM组;在DM+HP组患者中,高血压分级与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呈正相关性(P<0.05)。
结论对于T2DM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应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性的进行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检查,对早期发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影响;多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2-023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2.02.006糖尿病(DM)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 40%〔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2〕。
高血压、DM与血脂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他们有一些共同的发病机制〔3〕。
高血压是促进DM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DM 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DM患者。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降低DM患者的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的35% 40%,心肌梗死发生率的20% 25%及心衰发生率的50%〔4〕。
观察2型DM(T2DM)合并高血压对患者的临床影响,旨在提高对T2DM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认识,促进对其临床诊疗的开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央民族大学社区的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DM+HP组,其中男46人,女36人,年龄38 79岁,平均年龄(48.6ʃ9.2)岁,上述患者DM诊断均符合WHO关于DM的临床诊断标准〔5〕,即空腹血糖(FBG)≥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且经临床其他检查确诊为T2DM,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糖升高,排除了具有胰腺炎或胰腺切除病史;排除了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
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6〕,排除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血压升高。
以上患者均无其他基础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无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病史,意识清晰,能够正常交流。
选择同期同地区T2DM患者96例,分为DM组,其中男53人,女43人,年龄36 77岁,平均年龄(46.8ʃ8.2)岁,上述患者T2DM 诊断符合上述标准,且血压正常,不伴有高血压病及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器质性病变。
以上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平均年龄、患者一般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观察及分析内容记录上述患者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所得数据进行分组统计比较。
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按照血压分级进行分类,比较血压分级与患者一般情况的相关性。
1.3统计学方法观察记录所得计量数据采用xʃs表示,使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2.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身高无差异(P>0.05);体重、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差异显著(P<0.05),在上述方面,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单纯T2DM患者。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ʃs)组别n身高(cm)体重(kg)BMI(kg/m2)颈围(cm)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DM+HP组82169.2ʃ8.370.3ʃ11.225.1ʃ1.153.6ʃ4.290.2ʃ9.8106.5ʃ11.40.89ʃ0.08 DM组96167.6ʃ7.665.2ʃ9.723.7ʃ0.947.3ʃ3.887.3ʃ8.6102.6ʃ9.60.84ʃ0.06 t值0.874 1.708 1.723 1.802 1.763 1.711 1.824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基金项目: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2007-1035)1北京同仁医院糖尿病科通讯作者:员战民(1971-),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内科疾病研究。
第一作者:谷晓宁(195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内科学研究。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TG、TC、血UA、LDL-C、HDL-C水平差异显著(P<0.05),在上述方面,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单纯T2DM患者。
见表2。
2.3T2DM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与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性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级与体重、BMI 、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均呈正相关,分别r =0.603,r =0.586,r =0.594,r =0.612,r =0.590和r =0.622,均P <0.05。
见表3。
2.4T2DM 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与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级与TG 、TC 、UA 、LDL-C 、HDL-C 水平均呈正相关,分别r =0.578,r =0.601,r =0.714,r =0.597和r =0.583,均P <0.05。
见表4。
表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比较(x ʃs )组别nTG(mmol /L )TC (mmol /L )UA (μmol /L )LDL-C (mmol /L )HDL-C (mmol /L )DM +HP 组82 2.6ʃ2.2 5.0ʃ1.4332.6ʃ97.8 3.6ʃ1.3 1.5ʃ0.6DM 组961.8ʃ1.5 4.7ʃ1.2247.3ʃ81.5 3.1ʃ1.0 1.1ʃ0.4t 值 1.722 1.703 1.846 1.807 1.762P 值<0.05<0.05<0.05<0.05<0.05表3T2DM 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与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性分析(x ʃs )血压分级n 体重(kg )BMI (kg /m 2)颈围(cm )腰围(cm )臀围(cm )腰臀比1级1168.3ʃ10.524.6ʃ1.052.9ʃ3.888.4ʃ8.6104.7ʃ10.20.86ʃ0.062级2570.2ʃ10.725.3ʃ1.153.4ʃ4.089.7ʃ9.2106.8ʃ11.80.89ʃ0.073级4672.2ʃ11.826.7ʃ1.354.3ʃ4.290.4ʃ9.5108.3ʃ12.10.91ʃ0.08表4T2DM 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分级与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x ʃs )血压分级n TG(mmol /L )TC (mmol /L )UA (μmol /L )LDL-C (mmol /L )HDL-C (mmol /L )1级11 2.5ʃ2.0 4.8ʃ1.2325.6ʃ93.4 3.4ʃ1.1 1.4ʃ0.52级25 2.7ʃ2.1 4.9ʃ1.3330.6ʃ96.53.6ʃ1.41.4ʃ0.63级462.8ʃ2.45.2ʃ1.6346.6ʃ100.3 3.9ʃ1.61.7ʃ0.73讨论高血压、DM 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基础〔7〕。
唐伟等〔8〕研究发现,DM 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3.1%,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20%的患病率,同时罹患两种疾病的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进一步佐证了两者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并为采取综合性临床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陈德才等〔1〕认为,DM 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为:①大动脉硬化:高血糖或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大动脉僵硬度升高使DM 患者中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比无DM 的患者增高2.5倍;②胰岛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的影响:胰岛素可以通过对下丘脑的葡萄糖调节作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同时高胰岛素血症有增加醛固酮分泌的作用;③胰岛素使钠重吸收增加:胰岛素水平增高,可使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并令肥胖病人对钠的升压作用更为敏感;过多的胰岛素可直接或间接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刺激小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使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外周阻力增加,造成高血压;④电解质代谢障碍: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激活Na +-K +-ATP 酶,促进Na +-K +交换,使细胞内Na +浓度升高;通过对跨膜阳离子转运的影响,使细胞内钙升高,从而加强缩血管作用;并增加内皮素释放,减少扩血管的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影响血管舒张功能。
李武成等〔9〕研究表明BMI 、FBG 、LDL-C 和β2-MG 与T2DM 患者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及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随着BMI 、FBG 、LDL-C 和β2-MG 的增高,T2DM 合并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
王鸿懿等〔7〕研究认为,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DM 的患者有更高的收缩压水平和更大的腰围、腰臀比,更高的血浆TG 水平;提示中心性肥胖是高血压患者合并DM 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关注糖代谢情况的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代谢紊乱。
杨斌等〔10〕研究发现,BMI 值与T2DM 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存在明显联系;随着超重、肥胖程度的增加,T2DM 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控制体重对控制T2DM 合并高血压的发病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王竞等〔11〕研究认为,BMI 与DM 并发高血压之间有统计学意义;BMI 越高,DM 并发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本文发现,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DM 患者相比,患者体重、BMI 、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均有差异,且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两组患者TG 、TC 、血UA 、LDL-C 、HDL-C 水平均有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同时,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者一般指标及生化指标随之相应增加。
特别是对于颈围指标的检查,目前临床相关研究认为〔12〕,颈围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检测指标,应作为临床动态观察的重要指标。
通过本次临床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得出,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围均值显著高于单纯DM 患者,且其均值与高血压分级呈明显正相关性,与临床其他指标具有一致性,提示颈围可作为心血管代谢风险的检测指标,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有待相关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