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1年第29届洛阳牡丹花会 实践周 总结
2011年第29届洛阳牡丹花会 实践周 总结
(三)会展项目的主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口号、内容等描述
主题:
以“xxxx富贵天下”为主题,
口号:
花开富贵,xx芬芳。内容:
精心策划了经贸、文化、体育、旅游等24项主要活动。
(四)了解到的或调查获得的一些信息数据
据统计,今年牡丹花会期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622.3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1%、8.43%。接待入境游客12.22万人次,旅游创汇2967.3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7%和7.73%;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353.86万人次,同比增长12.78%。市区旅游星级饭店平均入住率78.46%,同比增长1.93%。
(三)对会展调研项目的缺点不足分析
1.体制不顺。主管单位多,无牵头部门,部门之间沟通不够好,不能很好地引导全行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升华成为产业优势。
2.机制不活。第一,结构不合理。主要观赏园除神州牡丹园、洛阳牡丹园外,均为财政差供事业单位。第二,经营不灵活。财政按亩给予的管理费补贴和少量的摊位费收入。尽管部分公园开展有反季节催花牡丹经营活动,但经营思路不灵活,效益不好。
3.牡丹花会活动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文化体育活动数量不宜太多,质量、层次要提高,利用好我市现有的文体场馆,尽量多举办一些省级、国家级的文体活动项目。
4.在运作方式上,尽量简化政府主导。但市政府要为市场化运作给予明确的优厚的条件,提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牡丹花会的积极性。
5.拓展牡丹花会办公室的职能。建议将全市节会管理、指导和协调职能统一归口于市政府牡丹花会办公室
二、对会展调研项目实际情况的描述
(一)会展项目名称、届别、组织机构情况会展项目名称:
xx牡丹花会
届别:
每年举办一次。至2011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29届。
(二)组织机构情况时间、地点、场所、会期等基本情况
时间:
第一届:(1983年4月15日-4月25日),第一届到第二十二届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从第二十三届起到现在第二十九届每年的举办时间都是在四月初到五月上旬左右。
958.42万人次,门票收入18554万元;花会主要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21.39万人次;交通部门累计发送客人802.51万人次,客运收入8997.59万元。
(三)本届会展项目前期准备的基本情况
1.加强花会组织工作2.提升牡丹产业水平3.强化市容市貌整治4.确保城市交通畅通5.优化城市交通服务6.加强花会宣传和旅游推介工作7.做好安全保卫工作8.搞好医疗卫生保障9.做好邀请接待工作
3.牡丹花会。每年牡丹花会期间,招商引资年均成交额高达500多亿元。2001年,洛阳旅游收入相当于GDP的比重不足1%,2009年跃升到12%以上,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4.牡丹深加工。目前,牡丹化妆品、牡丹干花、牡丹食品、丹皮、牡丹枕等10余类深加工产品,牡丹剪纸、牡丹刺绣、牡丹三彩、牡丹瓷、牡丹玉石等工艺品,已开始推向市场。
3.树立文化活动是节会灵魂的理念。文化活动要贯穿节会活动的始终,没有文化内涵的节会是空洞的。要争取在洛阳召开一些规格较高的文学笔会、采风活动;要系统整理牡丹文献,多召开牡丹文化研讨会,建立以牡丹文化为主题的场所。4.花会主题要增加“和平、友谊、发展、和谐”的内容。举办节会视角要开阔,不要就洛阳而谈洛阳,要以牡丹之雍容引百花之争放,立足中原面向全国,各类活动尽可能引起各地游客的极大关注和共鸣。
3.对内宣传要突出渲染节日气氛。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建议花会期间各类宣传要突出渲染节日气氛,充分调动广大市民自豪感,使大家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花会。
4.在天安门广场摆放牡丹花。每年的“五一”前在天安门广场摆放万盆牡丹花,宣传效果好,影响大,可操作性强。
第三,思想不解放。园林局、林业局的牡丹园管理层对改制有一定积极性,但基本还处于观望状态。
3.底子不清。部门对全市牡丹种植结构、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整体情况和国际牡丹市场、国内主要牡丹种植区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够。
4.规模不大。主要体现在种植规模不大,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国际市场销售规模不大。
5.服务不优。交通不畅、体系不健全、服务不到位。
四、对会展调研项目情况的改进建议
(一)对会展调研项目主题与内容方面的改进建议
1.建议牡丹花会改名为:
中国洛阳国际牡丹花会或中国洛阳国际牡丹节。
2.要统一规划洛阳城市形象品牌。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由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对全市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重新包装,推出洛阳城市形象品牌。如花会期间,城市主干道要统一布置宣传事宜,营造浓厚的节会气氛,对外宣传要集中力量,主打洛阳城市形象品牌。
三、对会展调研项目情况的分析评价
(一)对会展调研项目的整体评价
1.牡丹生产。据部门统计,全市种植和观赏面积达1.7万多亩,其中观赏面积3800多亩,1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达到68个,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个。年产牡丹种苗300万株,年产牡丹盆花40万盆,远销全国各地和港澳、东南亚、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反季节牡丹在全国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催花牡丹基地30余个,催花牡丹面积达6000余亩。全市成规模牡丹观赏园12个,形成了市区、邙山和南部山区三个次第开放的核心观赏区,实现了四至六月牡丹自然花期次第开放。成规模牡丹种植区域由市区和邙山扩大到9个县(市)。
2.牡丹科研。近年来,洛阳相继成立了牡丹研究院、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试验室、中国花卉工程技术中心牡丹研发与推广中心等机构。已有近百项牡丹科技成果问世,2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获得审批。牡丹新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近五年培育出20多个牡丹新品种,现有品种1260个。牡丹生长发育规律、园艺特性、水肥特性、花期控制技术等多项研究取得突破,实现了牡丹全年开花。
6.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市牡丹园建设水平、观赏效果和盆栽牡丹(催花牡丹)的质量、效益一直领先国内其他城市,但牡丹的药用、食用和保健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牡丹产业仍然停留在种花赏花阶段。第二,产品结构不合理。特色产品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至今没有颇具影响力的深加工品牌。
7.支持不到位。第一,落实不到位。部分政策门槛较高,牡丹企业和种植户无法享受到补贴和支持。第二,支持不对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土地和资金等问题,但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第三,承诺不兑现。一些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伤害了牡丹园、种植户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对会展调研项目组织与接待工作的改进建议
1.策划活动要与先进科技相结合。策划活动要充分反映洛阳城市综合实力,如“神舟飞船”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洛阳有许多单位参与了研制,在这方面进行策划,使洛阳与全国乃至世界结合的更紧密,进一步突出洛阳的城市地位。
2.建立牡丹花会形象标示系统。要建立起有洛阳特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牡丹花会形象标志,要有独特的牡丹花会会歌和宣传口号。
(三)对会展调研项目宣传与推广事宜的改进建议1.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和广度。对外宣传要做实做细,不要撒胡椒面,重点抓好几个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的宣传工作;制作一些洛阳城市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特别是中央台4套和省级电视台滚动播出,充分制造视觉冲击声势,扩大我市的知名度。
2.把洛阳定位为游客的旅游最终目的地。每年的3—5月份在周边城市和中心城市显著位置设置洛阳城市形象和牡丹花会大型宣传牌;在各地的晚报、电视报主要版面发布广告。
今年牡丹花会,《洛阳日报》、《洛阳晚报》从3月27日开始,便分别开辟了《今日国色》栏目,每期1篇,向读者介绍全市牡丹开花情况。4月1日赏花仪式启动开始,两报更是每日拿出“今日国色”专版,宣传报道有关花会的各方面新闻和有用信息。《游园看天》、《出门看天》、《记者带您逛花会》、《花会表情》、《花会志愿者》等栏目从各个方面报道花会有关最新情况,服务读者,为游客赏花游园提供了方便。尤其是4月1日至15日半个月时间内,日晚报加大宣传力度,全力服务花会,取得了较好的推介效果。
地点:
xxxxxx。
举办场所:
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等为早开牡丹观赏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千姿牡丹园)、神州牡丹园等为中开牡丹园;国家牡丹园、国际牡丹园和天池山、白云山、鸡冠洞、万山湖等地的高山牡丹园为晚开牡丹园,市区早开牡丹园、市郊中开牡丹园、邙山和高山晚开牡丹园3大牡丹观赏区,20多家牡丹观赏园的牡丹次第绽放,延续一个月以上。
2011
专业班级:
会展1001
小组成员:
````````
一、对所选调研项目背景情况的了解
(一)主办、承办、协办、支持单位的情况
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于4月1日至5月10日举行,由文化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厅承办。
(二)上两届会展项目的基本数据及其分析
展会期间,全市累计接待1179.8万人次,景区接待游客
(二)对会展调研项目的优势特色分析
洛阳牡丹花会经过29年的实践探索和丰富完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牡丹花会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经济”到“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几年又紧紧围绕“把牡丹花会办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的办会目标,到牡丹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会宗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5.牡丹文化发展。以牡丹花会为载体,深度挖掘牡丹文化内涵,打造了大型歌舞剧《河洛风》、《十万宫庭乐舞》等精品,涌现出了周彦生、王绣等一批全国知名的牡丹画家。
6.政府扶持政策。2002年,在全国率先实行牡丹种苗、牡丹盆花标准化生产,制定并执行了《洛阳牡丹种苗质量标准》、《洛阳牡丹盆花质量标准》,申请注册了"洛阳牡丹原产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