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
摘要:抗日战争是我国近现代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中,当全国都相继沦陷在日本鬼子的铁蹄之下的时候,重庆作为了全中国的临时都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在领导指挥抗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
抗战之前重庆是隶属于四川省的省轄市。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平津沦陷。
随后又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随后沿长江一线直逼首都南京,形势已十分危急。
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为国民政府驻地。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重庆即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重庆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国民政府"陪都"。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蒋介石下令编制"(重庆)十年为期之建设计划"。
1946年2月5日,蒋介石宣布"还都以后,重庆将永久成为中国之陪都"(《中央日报》1946年2月6日)。
次日,重庆市政府成立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开始编制《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
综观抗战八年的历史,抗战时期重庆的主体功能是"战时首都"。
首先,"战时首都" 的历史长达八年多(1937年11月-1946年5月),而"战时陪都"的历史只有五年多(1940年9月-1946年5月),可见,"战时首都"的历史覆盖了"战时陪都"的历史,"战时首都"是重庆城市在抗战时期历史的主体;其次,1937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的实质就是把首
都的功能从南京移到重庆,"移驻"之日就是"首都"功能转移之时,也是重庆主体功能转移之时;第三,1940年9月定重庆为"陪都"这只是对重庆战时首都功能的确定。
所谓"陪都",是对"首都"之外担负"首都"职责其他城市地位的确定。
定重庆为"陪都",既是明确重庆担负"战时首都"的法律地位,更是显示即使南京陷落,中国也要抗战到底的决心。
重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政治舞台
抗日战争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已逐渐形成了两条战线、两个战场:一个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这是革命的主战场;一个是党领导的国统区地下工作战场,后者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统一战线,随着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变化,国统区战场的地位益显重要。
因此武汉沦陷后,随着国统区的中心向重庆转移,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在重庆改设南方局,担负原长江局所负使命,即"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工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 。
故南方局诞生的天然使命就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抗战民主凝聚力量,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贯穿始终的工作就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争取中间势力。
由于国统区实际上成为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主要阵地,因此,南方局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就具有了全局性的地位。
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国际国内风云激荡、政治斗争纷繁复杂。
南方局既处在统一战线的第一线,也置身国统区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中,时刻经受着信念、意志与生死的考验。
从国民党顽固派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在统一战线内部制造分裂发动三次反共
高潮,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玩弄种种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南方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始终高举抗战民主旗帜,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阶级关系,广泛团结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把统一战线推向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为民主党派阵营的形成,为建立新中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开创,从理论到实践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
重庆是抗日战争时期经济中心
当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时候,政府不得不做出战略转移,将都城迁到重庆,伴随而来的是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大转移,此时虽然处在抗战的关键时期,不过重庆的经济却迅猛发展起来,沿海大批工厂相继搬迁到重庆,人口的大量转移、以及便捷的水路空交通运输使得重庆有迅速发展经济的可能,大批民用工业、军用工业相继设立。
让重庆的经济飞速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重庆的经济明显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至于在不久后就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
重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重庆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首先,中国的抗日战争始于1931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上从亚洲首先开始,接着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由此证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最早,事实上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而且中国战场持续时间最
长,始终没有停止过战斗,直到日本法西斯最后投降为止,时间长达14年。
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既是爱国自卫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不是孤立的,世界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互相支持的。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击和牵制日本陆军的2/3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总数超过一亿人,其中中国军民即伤亡3500万人;死亡人数5500多万人,其中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
战争中,中国财产的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中国战场不仅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之一,而且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它牵制并大量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使日军受到沉重打击。
日军的绝大多数兵力用于中国战争;盟军对日作战所毙伤日军的70%在中国战场,这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死伤总数的八倍,是苏军击毙日军总数的31倍。
中国战场始终是东方战场的主战场。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中国战场在东方始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重庆人民就展开了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中国局部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重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大大提高,重庆成为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
12月9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对日宣战。
12月23日是,中、美、英在重庆举行军事会议(史称"东亚军事会议"),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中国成为同盟国四强之一。
1月3日,同盟国宣布蒋介石为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担任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联合部队的指挥任务,由美国史迪威将军担任最高统帅参谋长。
史迪威同时兼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
重庆成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在远东的指挥中心。
对于这一段艰难的岁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指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起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指出:"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
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军统帅斯大林曾经指出:"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
正是基于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美国人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并且带头偏爱把中国军队同俄国军队相提并论。
" 三位伟大统帅的评论和普通美国人的感受道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重大的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也道出了作为中国战时首都和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重庆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重庆历史资料》
《重庆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红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