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稀缺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1.1、经济学的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包括战俘营里1.2、公平和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经济学中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似乎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1.3、决策时,看不见的因素也要考虑在内1.4、经济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1.5、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这一个观点暂时没有理解)1.6、小圈子靠爱心、讲同情,而大世界靠市场、讲规则。
斯密的重要建议是: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1.7、环顾周遭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
商业从根本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因为商业会激发我的斗志、上进,让我们进步,这是渔而不是鱼)1.8、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1.9.稀缺必然导致歧视。
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歧视是要付出代价的1.10.这次危机告诉我们,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也是有效率的。
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市场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
第2章成本不要只盯着钱2.1、成本是放弃的最大价值,沉默成本不是成本2.2、第一,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第二,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2.3、负面的感受不是成本,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负面感受不是我们的成本,只有我们需要放弃的最大代价才是成本。
而这个成本有多大,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4、货币成本有别于全部成本,给士兵发薪水比免费征兵更便宜,中间商赚差价,让商品价格更便宜,在大多数情况下,中间商在帮助我们减少总成本,而不是增加总成本,而中间商之间的竞争,会使物流的总成本降到最低。
2.5,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放弃的东西越多,代价就越高;放弃的东西越少,代价就越少;如果没有放弃,就没有成本。
,凡是盈利都是意外,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在经济学里,都是意外发生的。
每当发生意外,我们就重新调整资源的未来估值,而资源使用的成本,就要按照这个新的估值来计算。
所以,一旦出现盈利,资源的使用成本就会提高;一旦出现亏损,资源的使用成本就会下降。
2.6、供需决定成本,那么,政府免费派地和拍卖土地,会产生什么样的差别呢?区别在于:如果政府拿土地去拍卖,那么政府收到的土地出让金,就是明钱,这笔钱能够进入国库;如果政府把土地免费分派给开发商,开发商就会通过各种暗箱操作的办法,去争夺政府免费分派的土地。
最后的结果是,政府本来能够收入国库的土地出让金,会变成暗钱,在官员和地产商之间私分。
2.7、只要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而对资产的付费就叫租,2.8、在经济学界,“寻租”这个词则专指后者的行为,即那些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让自己得到好处,同时导致社会总资源发生耗散的行为。
在很多国家,由于制度设计不当,寻租行为非常普通。
这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些国家里,人们虽然每天都很忙,但整个国家却非常穷。
2.9、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其价值的人手里。
这是科斯定律的一个重要含义。
而在制度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这种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更方便、更容易,从而提高各项经济资源被重新配置和使用的效率。
2.10、这时根据科斯定律,我们就能明白: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
如果我们今天晚上不吃这顿烛光晚餐,不用布来做餐巾,可能就会伤害我们的友情。
环境的破坏不可逆,但是我们的生命也是不可逆的。
因此关键还是平衡,要看值得还是不值得。
我们说科斯定律最流行的一个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产权归谁,资源都会落到最有价值的用途上。
2.11,计划经济体系里,讲究的是投入导向,工厂只要投资了、建设了,人只要工作了、努力了,就算是创造了财富;但是在商品经济体系里,讲究的是需求导向,如果生产的产品没人要,不管投入多少资源,付出多少劳动,都是没有价值的。
显然,主观价值论能够更好地指导生产,减少浪费。
2.12,那么到底什么叫边际?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明白了“边际”的概念,接下来就可以理解经济学当中最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定律了。
这个定律说的是,在单位时间内,随着人们消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消耗这种商品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迟早都会下降。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边际平衡的高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利用自己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在自己所能涉及的所有领域、所有活动、所有选项当中,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其他资源,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大。
第3章需求好东西运到远方去3.1需求第一定律是说:当其他情况不变时,只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
3.2这当中的剩余,我们通常称之为“消费者剩余”。
这个剩余是消费者的个人估值和他实际上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距。
没有消费者的估值就不会有剩余,但是如果没有生产者生产和提供商品,也不会存在剩余。
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者剩余是容易产生误解的,更合理的名称应当是“交易剩余”,即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就都能够享受到剩余。
3.3需求第二定律是说:需求对价格的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弹性大于1,指的是奢侈品;弹性小于1,指的是必需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价格的变化方向和需求量的变化方向永远是反向的,所以弹性永远是一个负数。
一般讲弹性,讲它的绝对值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说需求定律是刻画人性的。
人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寻找替代方案,而且时间越长,它能找到的替代方案就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弹性会越来越高3.4税负是双方共同承担的;双方各付多少,取决于需求者和供应者双方的相对弹性,谁的弹性低,谁对这份交易的需求更迫切,谁就付得多一点。
3.5 就是需求第三定律的含义: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就越便宜。
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把这个定律叫作“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例子:也就是说加上一笔运费以后,消费精选品的代价变低了。
这就是需求第三定律的含义。
它的意思是说,精选品和普通品之间的价格本来是有较大差距的,但是加上一笔附加费以后,它们的差距就缩小了,精选品显得便宜了。
而附加费越大,这种效果就越显著,精选品就显得越便宜。
第4章价格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4.1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碍人际效用不可比较;数据不可得;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4.2经济学教科书一直关心的,往往是如何平衡边际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才能让我们每项活动的边际成本,跟它的边际收益相等的问题。
如果能做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那么个人的总收益就能够达到最大。
4.3哈耶克指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能够轻松越过计划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能够巧妙地把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每个人的判断和行动做出奖惩,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应变问题。
哈耶克解释道:人类社会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让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与变化相关的知识,从来没有被集中过。
每当发生变化,总是有个别的人,在某个局部感受到了变化。
而这些关于变化的知识,是永远没办法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的。
4.4我们看价格的三个作用:传递关于稀缺的信息、指导生产、指导分配。
这三个作用中,第三个作用最重要。
如果有钱的人不享受任何优先待遇,那么他们就不会要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那整个价格机制就会失灵。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4.5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饼”,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
4.6一个人杀了一个人,被称为杀人犯。
一个人杀了10个人,就被称为连环杀人犯。
一个人杀了10万人呢?那他是个将军。
暴力,只有当它失败的时候,人们才会谴责它;当它成功时,人们往往会膜拜它。
暴力是古老而常见的竞争方式,在文明有了相当发展的今天仍然如此。
4.7,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比别的规则更公平(选择不同的规则,禀赋不同的人机会就不一样。
)4.8 我们看到,稀缺是永恒的,而短缺和过剩都是价格受到人为干预的结果。
当价格过低时,人们不得不展开价格以外的竞争方式,来争夺他们需要的商品,这时就会出现短缺;而当价格被人为拔高以后,卖家就不得不采用价格以外的方式,才能把东西卖出去,这时就会出现过剩。
4.9价格管制必然导致资源价值的耗散。
价格管制越严重,价值耗散就越大,人们设法绕过政府管制的积极性也越大;而政府围堵的力度越大,人们采用的对策就越迂回,其中白白浪费掉的竞争成本也越大。
从这个角度看,价格管制之下,形形色色的违法活动以及它们出场的次序,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4.10在权衡实物补贴和货币补贴之后,我们发现,要真正达到帮助穷人的目的,货币补贴是更好的选择,不仅浪费更小,效率更高,而且还给穷人更多的选择。
第5章权利自由不等于免费5.1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有人侵权构成刑事犯罪后,不被投到监狱里,而是在外面继续工作,赚了钱赔给受害者,不就能减少无谓的损失吗?但事实上,没有哪个社会会这样做。
原因是犯罪分子犯了两重罪:第一,他伤害了别人;第二,他改变了规则,把原来明明可以根据财产原则进行保护的资产,变成只能通过责任原则来保护。
我们惩罚刑事犯罪分子时,其实惩罚的是两宗罪。
5.2因此,采用责任原则的一个核心理由是,采用财产原则来保护产权的成本太高,而伤害已经造成,这时只能由第三方对伤害做一个赔偿定价。
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延伸到合同法当中的违约赔偿上。
5.3背后是有各种原因的,而经济学分析的重点是:如果市场存在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但法律却禁止人们买卖,那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后果是否符合我们当初的良好愿望。
5.4是经济学家讨论拥堵问题的切入视角,他是从资源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个角度来切入的。
第6章耐心想象力决定生产力6.1从这章开始,我们介绍时间和耐心的作用。
我们知道,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至少面临四种最基本的约束,那就是:东西不够、时间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
6.2之前我们讲的内容其实都围绕着第一个中心,就是东西不够。
在东西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讲人与人之间怎么进行财富分配,怎么进行交换,怎么对财产进行所有权管理。
我们讲这一切时,好像没有时间的存在,一切都好像在一瞬间完成的一样。
6.3任意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
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