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调皮的原因及对策胡曼(安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专业准考证:************)摘要:何谓“调皮”幼儿,这里指的调皮幼儿是指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
幼儿调皮是孩子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幼儿调皮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在制止、劝解不听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而家长对这类幼儿也是束手无策,以至于放任不管。
但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发展及其不利,因此一些老师和家长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调皮的原因以及怎么对这类孩子进行教育。
关键词:调皮幼儿教育建议攻击性行为调皮的幼儿在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有,他们的人数不多但作用却不小。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会采用“冷处理”的办法,即冷落这些孩子,活动不让他们参加,上课将他们至于一处或者批评他们。
但是结果往往不那么让人满意,取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调皮的幼儿不管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而且常伴有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行为等一系列的现象。
在幼儿园里有的老师有时会对这样一类幼儿表现出一系列不耐烦的现象,如批评、漠视、语言攻击等,对于这类幼儿也有一些教师观察到了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区别并对这类幼儿进行了一些研究,思考调查这些调皮幼儿会表现出有什么共同特征?造成这些幼儿调皮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这类幼儿进行教育?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教师正确对待“调皮”幼儿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幼儿间的关系,促进和保护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幼儿“调皮”原因的分析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
常见的气质类型有四种: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
不同的气质类型都有着不同的心理和外在表现。
多血质的孩子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胆汁质的孩子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属于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天生“调皮”的孩子,也最容易成长为“调皮捣蛋”的孩子。
可是即便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孩子“调皮”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四点:(一)错误的家庭观念导致的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或者说不合理的家庭观念,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太忙,就让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认为孩子只要有人在旁边看着没有生命危险就够了,而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又是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养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只要自己想要就一定要得到,如果得不到就又哭又闹。
老人心疼孩子只好满足他的要求。
殊不知就是这样一种疼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养成了一种自私、任性的心理,再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也会这样索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想尽一切办法让父母满足自己的需要,并逐渐成为家里的“土皇帝”“小霸王”。
而对于已经成长为“土皇帝”“小霸王”的小朋友进入到幼儿园中不会因为进入了集体就收敛自己的行为,使他成为了幼儿园、班级里的“调皮”分子。
(二)过分溺爱的生活环境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家人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心都投在他的身上,每个人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所有的十事情都有家长包办,是孩子逐渐养成了胆怯、懦弱的性格,缺乏独立性。
过分的溺爱让孩子养成了专横霸道、自私的性格,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身上任何的缺点,成人对孩子过分的欣赏、赞扬也助长了孩子专横霸道性格的养成。
进入幼儿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差别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不适应,从而任性、哭闹、发脾气,使老师对其产生了“调皮”的印象。
(三)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都值得探索。
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的方式不同,所以他的经历也会不一样。
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也就显现出来了,幼儿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幼儿的生理差异上,也表现在其心理差异上。
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来表现的。
幼儿的年龄越小,生活经验就越少,从事社会生活活动的能力、自我控制以及协调自身动作的能力比较弱,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发展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不同的差异,因而产“调皮”的概念。
幼儿在其成长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不同性别的“调皮”幼儿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幼儿“调皮”行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男女“调皮”幼儿在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自制力差,“鬼点子”多等几个方面的表现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是“调皮”的女孩在注意力不集中、霸道,爱发脾气这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而“调皮”的男孩子在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活动时常捣蛋、常玩打仗游戏等方面表现显著。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集体活动的时候,女孩会第一时间去拿玩具,拿不到就会哭闹以此要挟老师和同伴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
而男孩子则会去那体育器材(如跳绳)来攻击同伴并且不停变换对象,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了“调皮”的男女幼儿在行为上的差异。
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对于这些“调皮”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对幼儿的“调皮”行为做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
(四)幼儿希望以此得到更多的关注这类“调皮”的幼儿总是不安分,有的积极进取,有的不愿意落于人后,总之这类幼儿都是想要得到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他精力旺盛,喜欢招惹其他小朋友,在家里在小区都是公认的“小霸王”,认为自己是最强悍的没有人比自己更强,所以一直在寻找自己挑战的目标。
像这样的幼儿他在心理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在成人的关注中获得自我认同,得到满足。
当这种关注不足时,幼儿便会产生一定得出失落感,进而促使幼儿寻求其他途径获得成人的关注。
又因为幼儿对成人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认为只有获得成人的认可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幼儿薄弱的行为意识造成了幼儿看待问题的局限性,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调皮”行为未能及时制止或者说的不痛不痒,幼儿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幼儿造成了一种这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假象,幼儿得到这样的暗示就是反复做出“调皮”行为。
而且幼儿自身的自制力较差,不能很好调节和控制能力自己的行为,容易违反班级秩序,从而造成了幼儿“调皮”行为的恶性循环。
在现在的家庭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幼儿可以得到所有人的关注,但是幼儿园的特点是集体生活为主,小组活动为辅,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这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差别就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不平衡感,因此幼儿就希望通过这样的“调皮”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力,这也是引发幼儿“调皮”行为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幼儿“调皮”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调皮”幼儿指的调皮幼儿是指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
(一)调皮的幼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是“调皮”幼儿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上课时容易分心走神,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能认真完成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类幼儿的专注力和注意力较差,即使有老师和家长在旁边提醒,也还是会经常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影响幼儿知识、经验的吸收,而且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对幼儿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影响。
记得在实习时班上有个小男孩,每次在刚上课的时候都能很认真的听讲,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开始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一会儿看看窗外,一会儿玩手指,老师提醒后,他回过神来。
可是过不了多久又会走神,一堂课上就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就算老师将他调到活动室的角落里坐着他也搬着小椅子笑嘻嘻的挪过去也没有感到羞耻。
小男孩的妈妈说在家对他的管教宽松但也不是很宠他,老师向他妈妈反应他的在园情况,他妈妈也说: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班级老师都说他很聪明,但是对于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却很无奈。
(二)“调皮”幼儿有时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在有攻击性“调皮”幼儿中以男孩子居多,这类“调皮”幼儿的破坏力胜负欲较强,经常无缘无故招惹别的小朋友,造成班级的不和谐,让老师感到很苦恼,常常为了处理幼儿之间的小摩擦和打小报告等情况而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和秩序。
瀚翰是幼儿园出了名的“调皮大王”,经常会在班级、幼儿园制造麻烦。
每天都有小朋友向老师告状瀚翰的种种不是:这个说瀚翰又打人了,那个说瀚翰抢了他的东西。
老师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自己是光头强,在打大狗熊;有时候,他借口“砍树”,用“机器”捣毁别人新搭的“建筑物”致使自己和别人之间造成不愉快。
跟他来硬的,他不仅不理睬,反而变本加厉,耐心教育他和他说道理,他当即点头认错,可过后很快就忘。
因此这类幼儿就需要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关心和耐心。
(三)“调皮”幼儿不能很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调皮幼儿常常表现出自制力差、任性、不服从老师的管理等。
教师组织的活动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不愿意或者不情愿参加活动,幼师甚至还会在旁边捣乱,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班有位小朋友,父母在外工作,由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老人对孩子百般宠爱,什么事都替他包办,对他百依百顺,因此在班级里也是十足的“小霸王”。
集体教学活动时,别的小朋友都在自己的位子上坐着,他却跑得远远的,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坐在一边。
问他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说:“我太累了,不想去”。
户外体育活动室,别的小朋友都在外边玩,他却一个人呆在活动室里,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玩,他说:“外面太阳太大了,晒死了,我才不去呢,”。
针对这类“调皮”的幼儿教师在教育不听的情况下一般会采取放任不管的一种教育方式,认为只要他不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就让他自己玩自己的,至少没有打扰到别的小朋友。
三、针对“调皮”幼儿,教师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一)在幼儿园中怎样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幼儿在幼儿园里,老师要科学的儿童观,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表现出的行为,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一定不能采用粗暴简单的单一教学手段,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智方面可以看出,3-6岁的孩子还处于人生发展早期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是成人眼中的弱势群体,因此他们需要依附成人来得到教育和生存。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关心热爱每一个孩子,全心全意的为幼儿服务,以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调皮”往往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中缺乏爱、安全感,教师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关心他们,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想他们所想、所感、所思,与他们交朋友增进与孩子之间的信任。
只有这样孩子才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展现出来,教师才能做出相应比较合理的对策。
(二)家长应在哪些方面配合老师对调皮幼儿进行教育只在幼儿园进行时不够的,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