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举证须知

举证须知

举证须知
一、举证责任
1、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身份有异议的,由持有异议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3、劳动者(受聘人员)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4、在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或聘用合同(人事关系)争议案件中,主张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劳动关系或人事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或聘用合同(人事关系)成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主张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或聘用合同(人事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对引起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或聘用合同(人事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5、因用人单位做出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或聘用合同(人事关系)、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受聘人员)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争议的,由用人单位对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和处理依据承担举证责任。

二、证据要求
1、当事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提供证据,应当提供证据原件及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件。

当事人提供视听资料证据的,应当提交两份拷贝件和两份完整的书面对话记录。

2、当事人应当对提供的证据逐一分类编号,并填写《证据材料清单》。

证据原件和复印件经仲裁委核对后,原件退当事人,复印件由仲裁委收存。

《证据材料清单》及证据复印件一式两份(对方为共同当事人时,应一式三份),一律使用A4型纸复印。

3、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作为证据的,应当附有中文译本,中文译本应当由有关机构认可的有翻译资质的单位翻译。

4、当事人向仲裁委提供的证据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5、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的真实性持有异议的,可以申请鉴定。

当事人申请鉴定,应当在仲裁委指定的期限内提出。

鉴定机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仲裁委指定。

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仲裁委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未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6、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五日前提出,并经仲裁委许可。

当事人提供证人证言的,除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特殊情况外,证人应当亲自到庭作证接受询问。

仲裁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

证人不得旁听仲裁庭审理。

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
场。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三、举证期限
举证期限由仲裁委根据案件情况指定,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或立案通知书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仲裁委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对于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仲裁委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四、交换证据
仲裁委可以组织当事人在开庭审理前交换证据。

交换证据的时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仲裁委认可,也可以由仲裁委指定。

五、补充证据
仲裁庭视案情允许当事人补充证据的,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补证,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补证的,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送达须知
为保障和方便当事人依法行使劳动(人事)仲裁权利,确保当事人能够在仲裁活动中及时收到有关通知、调解或裁决等相关劳动(人事)仲裁文书,现就送达事项告知如下: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送达仲裁文书可以采取直接送达、邮寄送
达、委托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形式。

仲裁文书的送达,以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为主;委托送达和留置送达等方式为补充;采用直接送达等方式均无法实现送达的,以公告送达为最后手段。

二、申请人提出申请或者被申请人答辩时应当向仲裁委提供或确认自己的送达地址,填写并
递交《送达地址确认书》。

当事人拒绝提供的,应承担不利后果。

二、《送达地址确认书》应当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易于辨认,并须写明受送达
人住所地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内容;受送达人为有固定职业的自然人的,其从业场所可以视为送达地址。

三、当事人在劳动人事仲裁程序终结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及时以书面方式告知仲裁委。

四、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及联系方式,经仲裁委告知后仍不提供的,对申请人不
予立案;被申请人为劳动者的,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被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为送达地址。

五、因当事人自己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仲裁委或者当事
人拒不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而导致仲裁文书未能被当事人实际接收的,按下列方式处理:(一)邮寄送达的,以邮件回执上注明的退回仲裁委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二)直接送达的,送达人当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劳动人事仲裁风险提示
一、在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人事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为六十日,该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

如当事人超过仲裁时效申请仲裁,且无法证明存在不可抗力或其他中止、中断事由的,将承担相关申请不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仲裁委)受理的风险。

二、按照仲裁受理条件提出申请
申请仲裁应当符合规定的受理条件,否则要承担相关申请不被仲裁委受理的风险。

对于不符合仲裁受理范围的仲裁申请,或者没有明确仲裁请求的仲裁申请等,仲裁委不予受理。

三、提出相关申请,请勿超过法定期限
当事人增加、变更申请请求或提出反申请,以及提出管辖异议、申请回避等均应当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否则要承担请求不被准许的风险。

四、避免出现没有证据或证据不足的情况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如果没有证据或证据不充分,该事实将不能得到仲裁委的确认,并有可能导致承担不利后果。

五、在指定期限内提供证据
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据。

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六、如实提供送达地址
仲裁委按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送达仲裁文书。

当事人拒绝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经仲裁委告知后仍不提供的,劳动者以其户籍登记中的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为送达地址;用人单位以其工商登记或者其他依法登记、备案中的住所为送达地址。

因当事人自己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仲裁委,或者当事人拒不提供自己的送达地址而导致仲裁文书未能被当事人实际接收的,仲裁委将按下列方式处理:
1、邮寄送达的,以邮件回执上注明的退回仲裁委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2、直接送达的,送达人当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七、依法出庭并遵守仲裁纪律
当事人在接到仲裁委的开庭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撤回仲裁申请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裁决。

参加仲裁活动流程图
北京市及各区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讯地址
单位电话地址邮编北京市63021821西城区槐柏树街2号100053东城区67074655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16号100050西城区66206191西城区育幼胡同8号100035朝阳区64352718朝阳区南十里居28号100016海淀区88506616、17海淀区西四环北路65号100097丰台区63258248丰台区北京西站南路168号100073石景山68863054石景山区杨庄路东口66号100043大兴区69202199大兴区黄村西大街90号102600昌平区69741039昌平区政府街3号102200顺义区81487030顺义区裕龙花园三街仲裁院101300通州区69530160通州区车站路24号101100房山区89367013房山区良乡西路5号102488门头沟69850624门头沟区滨河路18号102300怀柔区89687181怀柔区开放路86号101400平谷区69962925平谷区府前西街9号101200密云县69042102密云县新西路32号甲101500延庆县69174292延庆县妫水北街26号102100
开发区67857587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0号亦城国际裙楼
2层社会服务大厅
1001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