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压缩性及沉降计算
1.固结度的概念
它表示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所完成的固结
程度。沉降量St与最终沉降量S之比值,称之为固结度U,即:
St U S
2.计算公式 ①当地基中附加应力上下均匀分布时 a.计算地基中某一点的固结度u 此时若荷载不大,土中应力与应变可采用直线关系。地基 中某一点的固结度为有效应力对总应力的比值:
2.地基变形模量 在p-s曲线中,当荷载p小于某数值时,荷载p与载荷板沉 降之间基本呈直线关系。在这段直线关系内,可根据弹性理 论计算沉降的公式反求地基的变形模量E0:
E
PB1
S
2
三、旁压试验
用于测定地下较深土层的压缩性指标。将竖向加载改为水 平方向加载,试验原理基本同荷载试验。
2. 压缩性指标
(1)压缩系数a
e1 e2 e1 e2 1 a ( ) MP a p2 p1 p
压缩系数愈大,土的压缩性愈高。 压缩系数a值与土所受的荷载大小有关。 工程中一般采用100~200 kPa压力区 间内对应的压缩系数a1-2来评价土的压 缩性。
a1-2<0.1 MPa-1
St u u U 1 S
b.计算地基平均固结度u。 实际上,地基中各点的应力不等,故各点的固结度也不同。 对工程而言,常常需要计算地基的平均固结度
42
U0 1
8
2
e
Tv
②地基单面排水,且上下面附加应力不等时
四、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计算步骤
1.计算地基总沉降量S。由前述《规范》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 2.计算附加应力比值a。由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3.假定一系列地基平均固结度。如:10%,20%,40%,60%, 80%,90%。 4.计算时间因子L。由假定的每一个平均固结度Uo与a值, 应用图查出横坐标时间因子。 5.计算时间t。由地基土的性质指标和土层厚度,计算每一Uo 的时间t。 6.计算时间t的沉降量 S U S
si 1 e1i
n
hi
叠加计算基础的平均沉降量。 确定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S n S i
1
确定压缩层的计算深度
压缩层的计算深度一般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规范规定:如已确定 的计算深度下有较软土层时,尚应继续计算,直到软弱土层中 1 米厚的 压缩量满足下式要求为止
S 0.025 Sn
n
S ms
1
i
zi
E si
hi
e1i e2i S ms hi 1 1 e1i
n
三、计算步骤
地基土分层
成层土的层面及地下水面是当然的分层界面,分层厚度 一般不宜大于0.4b(b为基底宽度)。 计算各分层界面处土自重应力和基底中心下竖向附加应 力。土自重应力应从天然地面起算。 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或压缩层厚度) 计算各分层土的压缩量。 e1i e2i
(3)压缩指数Cc
在e-lg p曲线中可以看到,当压力较大时,e-lg p曲线接近直线。 将e-lg p曲线直线段的斜率用Cc来表示,称为压缩指数。
cc
e1 e2 e lg p2 lg p1 lg p2 p1
压缩指数Cc与压缩系数 a 不同,它在压力较大时 为常数,不随压力变化而变化。
si
zi
E si
hi
2.各薄层压缩量求和公式
基础的总沉降量就是在压缩层范围内各薄层压缩量的总和
S n S i
1
n
3.基础总沉降量的规范公式
由于采用了一系列计算假定,求出的总压缩量与工程实际有一定出入,
故现行规范用经验系数进行修正。
e e2 i S ms 1i hi 1 1 e1i
加载由小到大分级进行,每级增加的压力值视土质软硬
程度而定,
对较松软的土,一般为10—25kPa; 对较坚硬的土,一般按50一lOOkPa的等级增加。
每加一级荷载,必须待沉降基本稳定时,量测承压板的
沉降量后,再加下一级荷载。 沉降基本稳定,通常指: 对于粘性土,30min内的沉降值小于0.05mm; 对于砂性土30min内的沉降值小于0.1mm。
第一节
一、土的压缩性
概
述
土的压缩性是指在外荷载作用下,土体体积变小的性质. 它反映的是土中应力与其变形之间的变化关系,是土的基本
力学性质之一。
土体压缩变形一般包括: ①孔隙体积的减小; ②孔隙中水被压缩; ③土粒本身被压缩。
二、沉降的概念
建筑物作为外荷载作用于地基上,使地基中产生附加应 力,而附加应力的产生致使地基土出现压缩变形,通常将建 筑物基础随地基产生的竖向变位称之为沉降。 荷载作用情况 沉降量的大小
Cc值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低压缩性土的Cc一
般小于0.2,高压缩性土的Cc值一般大于0.4。
二、现场荷载试验
1.试验方法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 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
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
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 时的沉降量s,将上述试验得到
的各级荷载与相应的稳定沉降
量绘制成p-s曲线,即获得了地 基土载荷试验的结果。
第四节
分层总和法计算基础沉降量
最终沉降量
最终沉降量是指建筑物地基从开 始变形到变形稳定时基础的总沉 降值。
分层总和法是将地基土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划分成
若干薄层,先求得各个薄层的压缩量,再将各个薄层的压
缩量累加起来,即为总的压缩量。
计算沉降时,由于采用了一系列计算假定,还需对总的 压缩量根据经验进行修正。
/ n
某水中基础如图所示,基底尺寸为6m×12m,作用于基底 的中心荷载Ⅳ:17490kN(只考虑恒载作用,其中包括基础 重力及水的浮力),基础埋置深度h=3.5m,地基上层为透水 的亚砂土,其r=19.3lkN/m3,下层为硬塑粘土, r=18.6kN/m3,求基础中心下各点(1—7点)的竖向自重应力 和附加应力,并画出应力分布图。
二、计算公式
1.各薄层压缩量计算公式 设第i薄层土的竖应力从p1i增加到p2i,其变形稳定后 的压缩量为△si,薄层厚度为hi,
z si e1i e2i hi 1 e1i
si e1i e2i hi 1 e1i
由压缩模量的定义知:
E si
p p si hi si E si hi
一、计算假定
1. 地基中划分的各薄层均在无侧向膨
胀情况下产生竖向压缩变形。 2. 基础沉降量按基础底面中心垂线上 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 3. 对于每一薄层来说,从层顶到层底 的应力是变化的,计算时均近似地取层 顶和层底应力的平均值。
4.只计算“压缩层”范围内的变形。
所谓“压缩层”是指基础底面以下地基 中有显著变形的那部分土层。
1.基本假定
①土层是均匀的,而且是完全饱和的
②土粒和水自身是不可压缩的; ③土的压缩和水的渗透,只在竖直单向上发生,而水平
方向不排水,不压缩;
④在压缩过程中,渗透系数和压缩模量不发生变化; ⑤附加应力一次骤加,且沿土层深度呈均匀分布。
2.单向固结微分方程的建立
在土层任意深度z处,取一个微单元体进行分析。假定
t 0, u , 0
(2)随着时间增长,有效应力逐渐增大, 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
t , , u . u
(3) 当弹簧压力
筒中水停止向外流出,
u0
2.有效压力与孔隙水压力在深度上随时间的分布
二、单向固结理论
单向固结是指土孔隙水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只产生竖直 一个方向渗流,同时土颗粒在有效应力的作用下,也只沿竖直 一个方向位移。
t t
7.绘制St与t的曲线。以计算的St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St-t关系曲线,则可求任意时间t的沉降量。
土的压缩性
第二节
有效应力原理
孔隙水 压力
u
有效应 力
有效应力原理包含了两个内容:
一 是土的有效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 二 是仅仅作用在骨架上的有效应力才是影响土的变形
和强度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土的压缩性指标和确定方法
一、室内固结试验
1.试验方法
根据压缩过程中土样变形与土的三相指标的关系,可以导 出试验过程孔隙比e与压缩量的关系,从而可绘制出土样压缩 试验的e-p 曲线及e-lgp曲线等。
0.1 MPa-1≤a1-2<0.5 MPa-1
属低压缩性土;
属中压缩性土;
a1-2≥0.5 MPa-1
属高压缩性土。
(2)压缩模量Es 土在完全侧限的条件下,竖向应力增量△ P 与相应的应
变增量△的比值。反映了土体在无侧膨胀条件下抵抗压缩变
形的能力,E值越大,说明了土的压缩性越小。
P P P 1 e1 Es e H a H 1 1 e1
单位时间内单元体内挤出的水量等于单元体压缩量. 推出
u 2u Cv 2 t z
k 1 e Cv wa
土的固结系数
3.单向固结微分方程解
根据图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1 mz m u sin e m1 m 2H
4
2
2
4
Tv
Tv
Cv t 2 H
三、固结度
第五节 基础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一、饱和土体渗透固结概念
1.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过程 饱和土体排水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土层排水距离长短、土 粒粒径与孔隙大小,土层渗透系数和荷载大小以及土的压缩系 数高低等因素。 饱和土体的渗流固结过程,就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 并逐渐转移为有效应力的过程。
(1)压力施加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