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缩句方法及练习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 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 花。 缩句: 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 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 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 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 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 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 棠树” ;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 “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 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 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 “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 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 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 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 “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 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 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 像短语。
谁(什么) 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
缩句练习-1 1、浅绿色的钟壳的正面镶着一圈美丽 的金边。
正面镶着金边。
2、我的心痛得像刀绞一样。
心痛。
3、姑娘的爸爸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北京 故宫。
爸爸描述着故宫。
4、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琉璃瓦的屋顶。
树林掩映着屋顶。 5、茫茫大雪很快覆盖了这座小村庄。 雪覆盖了村庄。 6、“世纪宝鼎”是12亿中国人民赠送的 巨型青铜器。 “世纪宝鼎”是青铜器。
7、《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 其珍贵的代表作品。 《清明上河图》是作品。 8、小明留在他姑姑家当学徒。 小明当学徒。 9、那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向我飞 快地跑来。
姑娘跑来。
10、那个紧缩一团的刺儿球是一只受惊的 刺猬。 刺儿球是刺猬。 11、江主席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人民大会 堂。 江主席进入人民大会堂。 12、魁梧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海风撕破 的鱼网。 渔夫拖着鱼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 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 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 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 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不干净;B 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 钓鱼。 缩句: 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5、分辨句式,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
谁(什么)
1.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 的战士。
提问:谁——周总理;干什么——关怀着战士 缩句:周总理关怀着战士。
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 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老奶奶等待灵车。
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 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小绒球是小鸡。其他:来自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 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 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 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 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 相信鬼话”。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 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 A:照耀着建筑。 B:灯照耀着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 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 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 部分。
缩句原则: 一、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二、缩写后仍然是通顺的句子。
谁(什么)
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样
1、“的”“地”及其前面的词语要缩去。 “得”字后面的词句全删去。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 战士。 *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黄山的奇异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 万的游客。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 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 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 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 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 的主要动词“像” 压缩掉了,把“等 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 不符合原句意思;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 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 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B。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 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 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 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 妥,B句正确。
方法概括:
删: 1、“的”“地”及其前面的词语要删。 2、“得”字后面的词句要删。 3、表示时间、数量、地点的词语要删 留: 1、“着、了、过”不能删。 检查主干:
22、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柿子树上缀满了柿子。 23、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 大楼。 这是楼。
24、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是工程师。
25、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 的狂风。 秃山挡不住狂风。 26、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 着很多货物。 我们看见货物。 27、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 到了一个高大的背影。 我看到了背影。
“得”及其后面的词语要缩去。 *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老师和同学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在晚会上表演得很精彩。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的词语要删
例:在草地上,盛开着许多美丽的花儿。 句中,“在草地上”是介词作状语可删 去;“许多”是数量词修饰“花儿”可以删 去;“美丽的”是形容词修饰“花儿”的, 也可删去。
16、一群天真活泼的女孩子在热闹的大街上说 说笑笑地走着。 女孩子走着。 17、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同学们游泳。 18、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为大家表演节目。
女孩表演节目。
19、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 西瓜。 沙地上种着西瓜。 20、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胸膛堵住了枪口。 21、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队员们激动。
他掏出手榴弹。
缩写为:盛开着花儿。
3、找到动词,动词不能删除。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
轻的战士。 *师傅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黄山的奇异风光吸引了世界各地成 千上万的游客。
4、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一些“上” 、“里”等主要成分后的单字也不能删。
(和表示地点的在……里区分)
例:他勇敢地跨过这条小沟。 因为“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 几乎没有独立性,所以是一定不能删的。 所以缩写为:他跨过小沟。 例2:崭新的桌子上堆满了同学们寄来的花花 绿绿的贺卡。 缩句:桌子上堆满了贺卡。
树叶飘落。 34、我们沿着开发区旁边的一条小路顺利 地到达目的地。 我们到达目的地。 35、老师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老师回答了问题
52、他用生命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他完成了实验。 53、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树木弯着腰。 54、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 路穿过树林。 55、他从大树桩下边掏出四个手榴弹。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 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 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 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 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 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 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 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 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 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 确的。
28、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 娘和大爷。
喊我的是大娘和大爷。 29、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 欢呼声。 爸爸听到锣鼓声和欢呼声。 30、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 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白杨树排列在马路两旁。
33、枯黄的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