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讲解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治讲解
设施完善、交通 市政府实施和居 便捷、环境优美、 住设施,生活服 生活便利。 务实施、垃圾处 理、绿化,邻里 网络。 保护自己生命和 警察与消防,医 财产的安全,防 疗保健,社会保 止意外事件发生。 障,关照与救助, 邻里网络。
安全 需要
中间 层次
交往 需要
保持良好人际关 系,获取其他居 民的信任,对社 区的归属。 相互关心和尊重 对方权利,社区 责任感、自我约 束。
(3)民主管理: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 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社区民主自治的“三权制”:自治权、协管 权、监督权。
(4)民主监督:是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的。 社区议事协商制度 人民联络员制度
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和措施
1、社区民主政治的组织建设 贯彻“一条原则”,大力加强“三项建设”, 努力抓好“四个环节”。 2、社区居民民主选举的制度建设
2、社区民主政治参与 衡量一个社区自制程度的高低,主要依据标准是一 个社区居民和组织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它包 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二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包括四个方面:社区的 社会参与;社区的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区 政治参与。
我国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1、社区民主政治参与的途径—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是社区民主自治的基础,它经 历了由“直选”到“海选”的历程。 直选:先选候选人,再对候选人投票,其基 本工作几个环节:
三、社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管理创新 1、城市居民委员会的角色矛盾 (1)、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定位与实际履行工作之 间的矛盾 (2)、居民委员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矛盾(人财物) (3)、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没有理 顺
2、居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管理创新 (1)理顺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2)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转换职能 (3)建立社区居民议事决策制度 (4)理顺居民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的关系
邻里交往网络, 交往空间诸如市 民学校、老年大 学、社区活动中 心、文化广场。 共同体意识,社 区内生性规范, 民主、平等、包 容的社区氛围, 志愿者行动及社 会认可。 分权与民主协商, 替工居民展示个 人特长、人格魅 力、公益精神、 组织能力的机会 和舞台,社区领 袖及社会认可。
高 层 次
尊重事务
社区公共问题 水压、电压、气 压不足,污水粪 便漫溢,路面坑 洼不平,缺乏公 交车站,无便利 超市,参与率低。 安全设施缺少, 存在不安全因素, 缺乏医疗保健、 社会保障、社区 救助网络,社区 参与率低。 邻里排斥、邻里 谈薄、邻里纠纷、 民间调解不力、 缺少交往空间, 参与率低。 家庭暴力、成员 之间信任度低, 社区管理权集中, 缺乏志愿者和志 愿者行动。 社区管理权集中, 参与机制缺损、 缺乏展现个性的 机会,无社区领 袖获得不到认可。
三、村民委员会民主政治建设制度的管理创新 1、现阶段我国村民委员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村民委员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村民法制观念谈薄,参与自治的热情不高 2、加强村民委员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进行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的管理 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化程度的管理 加强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设的管理
“自组织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 (1)“自组织”资格——独立的权利主体, (2)“自组织”基础——共同的利益纽带 (3)“自组织”机制——平等协商 (4)“自组织”结构——以行动者为连接点并以 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横向关系网络, (5)“自组织”绩效——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 秩序,而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干预。
• 一、社区民主政治参与与社区自治 • 1、社区自治 • 自治是“自组织治理”的简称,具体是 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不需要外部力量 的强制性干预,各种利益相关者可以通 过民主协商,增进信任,整合资源,采 取合作行为,共同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 过程,并逐步使共同体进入“自我维系” 状态。
第五章 社区民主政治参与和自 治
第一 成立换届选举工作小组 第二 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第三 对选民逐户登记 第四 广泛推荐候选人 第五 召开选举大会投票选举
海选:无候选人提名一次性选举。采取居民 自愿报名的办法产生候选人,而后进行投票。
(2)民主决策:一般理解就是采纳群众的意见, 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决策。在社区中的“三会制度” 是民主决策的具体体现。 “三会”: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 政府在社区兴办为民设施和项目前,社区居委会在 决策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情之前,召开“听 证会”听取群众意见;对政府驻社区单位和居委会 成员,召开“评议会”,听取群众对这些单位和人 员的品头论足;社区一旦有矛盾,通过召开“协调 会”及时沟通解决。
城市社区自治:是指不需要外部力量的强制 性干预,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社区成员) 习惯于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社区公共事 务,并使社区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我服务、自我约束秩序的过程。
(1)社区自治的主体 社区自治的主体——各种利益相关者。 这是由社区公共事务的属性所决定的。社区 公共事务是公共产品的组合,这意味着它涉 及多个权利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影响社区主体的因素有:空间范围、制度安 排、技术条件、公民意识等多种因素。
自我 实现 需要
体现热情、人格 魅力、公益精神, 展现组织能力, 获得社会声望。
从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 (1)社会生活质量既包括吃、穿、住、用等数量 增加和质量提高,也包括人居环境改善。 (2)社区需求与社区禀赋的不对称性造成社区公 共产品短缺。 (3)社区公共事务是多种公共产品的组合。 (4)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社区 自治”。
(2)社区自治的客体——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公共事务是多种公共产品的组合。 社区需求不是抽象的而是社区成员可以感受到的某种公 共产品是指社区各种利益相关者对某种公共产品的短缺状态 而出现的强烈偏好与选择倾向; 公共事务,是指为满足社区需求,由政府组织、社区组 织、社会中介组织、居民合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合; 社区公共问题,是社区的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不 均衡状态,即公共产品的供给处于短缺状态,不能满足社区 需求。 案例:武汉市江汉区十四个社区调查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