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课件乡下孩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课件乡下孩子

它好像在说什么?
d.小猫的欢乐把我们小朋友都带乐了,就让我们一起再快快乐乐地读一读这句话吧!
2、指导有情趣地读背2、3小节
a.这些事儿多有趣啊!在这几件事中你特别感兴趣的是哪件事呢?能把那句诗加点动作表演出来吗?
b.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乡下孩子有趣的生活。咱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不但唤起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还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变传统的教师“讲”为学生自己“读”。】
教学方法
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领悟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乡下孩子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熟练朗读诗歌,想想词的意思。
(2)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我追求完美,但能力不及,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上完后,我有成功的欣喜,也有不少的失落,我进一步充实、修改了教案。
(4)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啊!小朋友,如果你们来到乡下,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放开来去说。
【设计意图:仿照诗句改一改,编一编,这是学生诗歌创作“扶”的一个阶段。改变诗中的几个字,就变成了自己的小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更使学生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回顾全文,感受幸福。
a.五彩缤纷的野花儿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它们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你们想捉一只吗?怎么捉呢?学生各支妙招。
b.让我们一起踮起脚尖儿,轻轻地,轻轻地,猛地一扑,呀!捉住了!乡下孩子喜滋滋地欣赏着这漂亮的蝴蝶,他在想些什么呢?
c.指名读、齐读。(课件展示: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师板书“编织”,理解“编织” 在这里不是指妈妈编织毛衣,而是指创造故事。
(2) 含草叶 吹歌曲
a.乡下孩子还能干嘛?随学生回答在“含”后面板书“吹出”。
b.你能读一读?(课件展示: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3) 挖野菜 撑猪肚
a.“撑圆了”说明什么?(看图说说小猪的可爱样:肚子撑得圆鼓鼓的;吃得都快走不动了;饱得不能再饱了……)
板书设计:4、乡下孩子
欢唱的黄鹂
盛开的野菊
捉 编织 生 阳光
含 吹出 长 旷野
挖 撑圆
逮 乐坏
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是一首儿童诗歌,这次选择诗歌进行教学,是我对自己的一次挑战。怎样才能把这首简单的诗歌用一堂课的时间去诠释呢?怎样深入浅出让孩子感受到诗歌隽永的意境呢?怎样才能帮学生理解诗歌中精练的语言,又不破坏诗歌的美丽呢?怎样在这节课上让我的学生尽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的热闹、浮而不实呢?怎样不露痕迹地让三维目标在这节课中得以体现呢?我思考了很多很多……
三、语言发展,提高思维。
(课件展示)采几朵野花、割一篮青草、逮几只蚂蚱、撒几把稻谷……
师:采了野花、割了青草干什么呢?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学着课文说说看。
课件出示句式:采一束野花, 。
割一篮青草, 。
撒几把稻谷, 。
折几根柳枝, 。
……
(1)分四小组分别讨论。
(2)交流:
(3)谁能把这几句连起来说一说,让它成为完整的一段诗?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学习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乡下孩子(指读课题),知道了乡下孩子生活得——快乐极了。
2.你们想继续了解他,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吗?(贴图片)
3. 播放课件中的录像,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欣赏乡下美景,感受乡下孩子的快乐。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优美的乡下风景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觉乡下景色是多么美丽,以此联想到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很自然地导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b.乡下孩子把小猪养得肥肥的,你觉得乡下孩子怎么样?(真懂事、真勤劳)
c.让咱们一起在朗读中感受一下劳动的乐趣吧!生齐读
(4)逮小鱼 乐猫咪
a.课件出示“逮一串小鱼,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谁来读一读?板书“乐坏”。
b.为什么说逮“一串”小鱼,不是“一条”呢?
c.小猫见到这么多鱼,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想像乐坏的猫咪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诗歌的二、三小节是本课的主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时要反复朗读,达到背诵的要求。首先课文二、三小节的写法基本相同,我就安排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这样尊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走进乡下,体验快乐
1.在这几件有趣的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件?
(1) 捉蝴蝶 编故事
备课中,我汗颜自己语言的苍白,惭愧自己思维的狭隘,我那可怜的文学底蕴令我难以传达对诗歌的感想。我面对的是刚升入二年级的小朋友,可我的语言不够儿童化,环节不够情趣化,我该怎样吸引我的学生呢?我反复地朗读诗歌,教参翻了一遍又一遍;我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学习,教案修改了一次又一次;为了更美好地展现诗歌的意境,我细细雕琢着课件……。不管这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备课的过程对我就是一次锤炼和提高!
想的小朋友站起来,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演一演,分享一下乡下孩子的快乐!
2、乡下太令人向往了,节假日的时候,让父母带你们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些乡下趣事,下次我们来交流。
【设计意图:一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二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教学时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在朗读、想象中体验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这样的设计,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则将音诗画三者结合,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
五、走进生活,延伸课堂。
1、此时,我真想马上飞到乡下去,闻一闻花草的芳香,听一听小鸟的歌唱,到旷野中去奔跑,躺在田埂上睡一觉……小朋友,你们想吗?
1、乡下孩子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为什么乡下孩子会有这么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a. 课件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板书:生 阳光 长 旷野
b.随机理解“旷野”就是空旷的原野。
2、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播放课件、配乐)
(/data2/music/13258579/13258579.mp3?xcode=d92e0574f1e03eb9ecc51592ccf0897a&mid=0.76849904486548
3.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试写儿童诗。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背诵这首诗歌
2.教学难点在了解乡下有趣的事情,并能仿照书上的诗句创编小诗。
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歌。全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写乡下孩子幼小时生活在爸爸妈妈怀抱里生活的情景;第二小节写乡下孩子在田野里欢快游戏的情景;第三小节写劳动给乡下孩子带来的乐趣。最后一小节是对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幸福成长的赞美。第二、三小节是课文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是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二、精读诗歌,唤起经验
(一)自主选择,细读体会。
1、请学生拿出笔,自由练读课文2、3小节,画一画乡下孩子会玩哪些游戏,有些什么本领。
2、说一说:乡下孩子会 ,会 ,会 ,会 。
教师板书:捉 / 含 / 挖 / 逮
随机理解“ 逮”意思就是捉。
3、你们也想去玩一玩吗?那咱们一起到乡下孩子家里去吧!(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