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篇一: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欣赏《鼓舞》、《门库尔雅》、《非洲赞歌》等歌舞音乐作品,感受其音乐情绪,从而喜爱非洲音乐,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 了解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是节奏,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非洲音乐之魂。

在欣赏的基础上模仿敲击鼓的节奏,并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非洲鼓的多声部复节奏的特点。

3. 了解非洲歌舞音乐的特征,懂得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非洲有爱》。

学生畅谈对非洲和非洲音乐的初步印象和了解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播放导入,让学生对非洲充满了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一)非洲鼓1. 教师讲授:同学们知道,非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无疑是指整个非洲大陆。

但是从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角度来看,非洲往往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所谓非洲音乐是指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各种族部落的音乐。

2. 《非洲民歌》视频(片段),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鼓声)3. 各式各样的非洲鼓4. 模仿非洲鼓的节奏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节奏的重音和强弱变化,可以拍手、拍腿或拍桌面。

(1)教师先引导学生用音节哒练习节奏,强调重音。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加以指导。

(3)全班学生共同打节奏。

(4)以几种方式来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要素。

5. 欣赏布隆迪民间舞曲《鼓舞》(片段)(1)这是布隆迪圣鼓表演。

在布隆迪,圣鼓象征着国王的权力,象征着皇族的正统与种族的延续。

(2)听赏,思考:鼓声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节奏强烈,有震撼力)音乐结构?(三段体)(3)在布隆迪圣鼓的场面中,可以看到,前面有个首席鼓手以有力的身体动作,带领众鼓手敲击出洪亮的,富有震撼性的鼓声!首席鼓手除了领鼓之外,还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领诵作用,同学们还记得乐曲一开始的朗诵声吗?(一领众和)当然还有歌声。

6. 多声部复节奏练习7. 鼓的功能和用途[设计意图]鼓是非洲音乐之魂,让学生一开始就去感受非洲最有魅力的乐器,这也是为后面的音乐学习作铺垫,因为同学们会发现,鼓是非洲音乐中最主要的打击乐器。

同时,在聆听、实践、讨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回答出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

(二)马林巴琴1. 欣赏《门库尔雅》(1)聆听苹果手机音乐,思考: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马林巴琴)(2)教师介绍马林巴琴,学生结合书本学习:马林巴是非洲木琴的总称,是非洲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

(3)欣赏由两架马林巴琴演奏的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

其中高音马林巴琴反复演奏,低音马林巴琴稍作变化。

学生思考:音色有何特点,展开联想,你可以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4)学生欣赏后回答。

(5)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两架马林巴琴紧密配合,快速、连续的琴声像珍珠落地一般清脆,既像清澈潺潺的流水声,又似不断散落的雨滴声,如此美妙的琴声若是为歌曲伴奏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2. 欣赏加纳民歌《非洲赞歌》(1)听赏思考:其中除了歌唱,一开始还有什么声音?(2)学生欣赏后回答:类似于说话的朗诵,并伴有笑声和欢呼声。

(3)学生唱一唱,模仿非洲语言。

[设计意图]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本环节以另外一种非洲乐器马林巴琴展开,通过仔细听辨马林巴琴的音色,学习演唱非洲歌曲,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同时,歌声中同样有非洲鼓,也因此让节奏这样一个音乐要素贯穿于整堂课。

(三)小结非洲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学生通过视频观赏,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

三、拓展探究1. 学生畅谈: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因素的影响?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有哪些影响?(1)欣赏《破铜烂铁》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灵魂,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取材于现代日常用品作为表演媒介,展现声音特质,创造出节奏丰富,金铁交鸣的迷人乐章,借以表达对生命的热情礼赞。

(2)欣赏街舞[设计意图]音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节奏也是无处不在。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好习惯。

街舞是学生相当喜欢的现代舞,正是其中强烈多变,动感十足的节奏让学生兴趣盎然,为之后的学生模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做好铺垫。

2. 模仿实践(1)看视频中的成龙舞蹈动作。

(2)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模仿。

(3)节奏加上衬词,请一位男生领诵,邀请8位学生上台表演,老师领奏,其余学生边打节奏(击掌)边吆喝。

[设计意图]不要小瞧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里,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听听音乐,观赏视频,还需要给他们创设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合作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亲身体会非洲音乐的特点和非洲音乐的魅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突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堂总结师生以最强烈的节奏,最洪亮的呐喊声,以及最动感的舞姿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设计意图]有时候,音乐的感受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只能用内心去感受。

当学生以响亮的节奏声、呐喊声以及身体律动表达出他们内心情感的时候,他们将牢记这堂极富魅力的非洲音乐课!【篇二:高中音乐公开课教案】[教材] 人音教版普通高中《音乐》第六单元——爵士音乐[年级] 高中一年级[课时] 一课时[目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重点]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一、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收集有关“爵士乐”的资料,并自选展示作业的形式(手抄报,文稿,网页,课件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爵士乐?二、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补充。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座,以方便进行讲座和交流。

[教学过程]一、听辨导入(3分钟)1、对比听赏:管弦乐《北风吹》爵士乐《北风吹》师:请大家分辨一下,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2、学生谈对音乐的理解3、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二、交流与探讨(25分钟)1、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网页资料、课件及喜爱的音乐等),并互相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发展与流派,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2、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由于没有在介绍的内容上做硬性的规定,教师应灵活掌握,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及时、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

着重在以下三方面作适当引导、交流:⑴、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空虚布鲁斯(1923年“布鲁斯女王贝西。

史密斯原版录音)①学生根据派发的歌谱,随音乐哼唱,并模仿长号的吹奏。

②学生谈感受:忧郁、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喧泄情感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哼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降三音、降七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枫叶”拉格泰姆(作者:“拉格泰姆之王”,司各特。

乔普林scott joplin)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舞曲音乐。

②引导学生随音乐做律动,找出重音基本节奏。

③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

④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⑵、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①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被称为“灵魂音乐”、“陈述心灵本能的音乐”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用一段音乐来说明?②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

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中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

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民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③对比欣赏:“what a wonderful wold”两个不同的版本。

⑶、关于爵士乐的发展流派①简单总结各流派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尝试进行音乐流派的听辨。

②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爵士音乐的发展史中总有一个群体在推翻另一个群体,使爵士音乐在不断地否定——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使爵士音乐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说明:此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与介绍的情况,灵活、及时地作出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学习成果,尊重其学习的过程。

)3、爵士乐的艺术价值⑴、爵士交响乐的产生——《蓝色狂想曲》最大的价值在于:把通俗音乐与严肃音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⑵、复习主题音乐并模仿乐器演奏哼唱。

⑶、欣赏洛杉矶奥运会百台钢琴演奏《蓝色狂想曲》的盛况。

⑷、师:为什么美国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演奏《蓝色狂想曲》?这说明了什么?设想一下,中国的2008年奥运会会向世界人民献上什么音乐呢?(说明: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思考与创作(10分钟)1、爵士乐在中国⑴、欣赏影片片段:解放前的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影片片段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⑵、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⑶、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舶来了东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⑷、欣赏:《蔷薇蔷薇处处开》师:由于历史的原因,爵士乐在很长的时间内,与颓废甚至反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成了“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

我们通过了解知道:爵士乐本是美国黑人创造的,是美国黑人情感的渲泻与流露,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只是基某些因素的影响,使人们对美国这种音乐缺乏正确、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但现代开放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外来的音乐文化,应以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学习多元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说明:结合中国的实际,让学生再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导出本课的学习目的:学会用审视的眼光对待外来的音乐文化,体现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

)2、中国的爵士乐现状师: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