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注:相关的标准及描述根据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总结归纳。
当然,各类标准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比如 质量(技术)标准与企业成本相关,划入成本类标准。 而一旦进口国把其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则变成了 一种程序类标准,作为企业的经营活动的自发规范, 则也可以划入到操作类标准的范畴。以下将针对各 类标准作进一步界定并明确其具体的效果。
110
第6期
江剑敏: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12 月
(二) 以进出口流程便利化为目标的国际贸易 标准化的局限性
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在出口规模、进口扩大等方 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就,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出口 方面:在国际上,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缓 慢,欧美等市场需求低迷,一再持续的贸易保护主义 和贸易摩擦的存在,导致外贸市场拓展较为乏力;在 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未见明显成效,劳动力成本加 大,外贸企业创新能力仍显不足等,导致外贸经营风 险进一步增加;进口方面,我国国际贸易标准化的重 心放在有机化学品及相关品上,相关的国内生产企 业大部分为国有垄断企业,未能综合考虑国内产业 经济发展来确立标准[2]。
(一)产品性阻碍及表现
产品性的阻碍主要是由于产品本身的价格或质 量“不合规”导致贸易受阻。这种产品性的阻碍有可 能是由于产品定价过高或产品质量不达标等导致, 属于市场的正常优胜劣汰;另一种是非正常的产品
性阻碍,比较典型的是反倾销措施导致的阻碍。 以欧美对华反倾销为例,对华反倾销措施不仅
导致了指控国从中国的涉案产品进口量减少,以及 从韩国、印度等竞争国同类产品的进口量增加,贸易 便利化阻碍明显[5]。
国际贸易标准化主要解决的是贸易非便利化问 题。目前国际贸易领域内相关的国际组织,包括联合 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业务中心(UN/CEFACT)、联合 国 欧 洲 经 济 委 员 会 (UNECE)、 世 界 海 关 组 织 (WCO)、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大多负有此职能。
这些组织在国际贸易标准化方面的应用均是针对贸 易便利化问题而确立的②。
非正常的商业性的阻碍通常与大环境 (比如金 融危机、进出口国一方或双方的政治事件等)联系在 一起。比如,在金融危机下,由于进口国的企业面临 国内消费减少、销售下降、利润下降,产生了取消订 单、退货、故意违约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非正常 的商业性阻碍。
(四)其他阻碍
国际贸易活动往往还存在着种种很难归类于以 上各类阻碍的其他阻碍。如由于贸易双方的风俗习 惯、地理因素等造成贸易困难或不成功,以及战争或 贪污腐败行为等导致的贸易受阻。
阻碍的大小往往与该类产品在进出口国的竞争程度 高低有关,在反倾销案例中表现得最为典型,通常具 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的出口受反倾销的阻碍较 小。以印度对华反倾销为例,印度对各产品类别的反 倾销调查强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各产品类别与其国 内相关产品的竞争程度的高低[6]。
成本类标准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包括实现产业 内的公平竞争、规避或缓解反倾销的不利状态等。如 依据 WTO 《关于实施 1994 年 GATT 第 6 条 的 协 定》,确定的结构价格包括生产成本、管理销售、利 润、其他运输包装等费用。①
三、国际贸易相关标准的分类
(一)国际贸易活动涉及的相关标准
国际贸易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标准较为繁多。依
111
第 28 卷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5 年
据笔者经验,现有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常见的标准包 括单证标准、贸易(成交)条件标准、质量(技术)标
准、环境标准(含碳排放)、人权标准等各类标准(见 表 1)。
[收稿日期]2015-06-18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福建国际贸易标准化应用体系研究”(2011R0025);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项目“进口商品倾销危害与产业保护预警研究”(JB12557S)。 [作者简介]江剑敏(1979—),男,福建省福州市人,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112
第6期
江剑敏: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12 月
标准(如质量准入标准、技术指标限定、环境准入标
绝大部分的程序性阻碍来自进出口国故意设置 的障碍,进出口国通过设置各种不必要的进出口方 面的程序来阻碍贸易便利化的实现。这些程序性的 阻碍手段主要包括程序衔接、许可(证书)、技术指标 和法规等相关的阻碍程序。
(三)商业性阻碍及表现
与程序性阻碍相反,如果贸易失败是因为买卖 双方的原因造成的现象,比如因为卖方提供的产品 不合格等,导致买方对货物进行退货处理或索赔,这 种现象称为贸易便利化的商业性阻碍。
标准化、反倾销、国际贸易实务。 ①资料来源:ISO 官网电子数据库,ISO/IEC Guide 2:2004.http://www.iso.org/iso/home/store/catalogue_tc/catalogue_detail.htm?
csnumber=39976。 ②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国际组织的报告整理而得。 ③资料来源:根据 UN/CEFACT 职能,http://www.unece.org/cefact/。 ④信息来源:解放日报,杨群.上海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解放日报,2014 年 2 月 22 日,第 001 版。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系,福建福州 350016)
[摘要]基于进出口流程便利化目标而确立的国际贸易标准具有局限性。文章对国际贸易非便利 化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从应用角度确立相关标准的体系范围,构建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 模型,基于量化权衡模型对国际贸易标准进行分析,并基于科尔奈经济协调模式构建方格图解 决国际贸易便利化问题。 [关键词]标准化;量化权衡;应用分类;科尔奈模式 [中图分类号]F7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609(2015)06-0110-06
4 环境标准
多边环境协议许可)
5 人权及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认证等(含准入许可)
6 其他标准
针对上述标准的辅助标准、程序或方法,如相关业务的操作方法、报关报检流程等
注:相关的标准及描述根据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总结归纳。
(二)基于应用的国际贸易相关标准分类
一、中国国际贸易标准化及局限分析
(一)国际贸易标准化和便利化问题
ISO/IEC 第 2 号指南中给“标准化”下了如下定 义: “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 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 动。”①这里的“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可以认 为是标准。按此理解,国际贸易标准化即为了解决国 际贸易中各类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而制订的各类标 准的活动,是针对国际贸易中具体的管辖对象的秩 序化过程。
2015 年 12 月 第 28 卷第 6 期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广U西niv财er经sity学o院f 学Fin报ance and Economics
Dec.2015 Vol.28201N5 o年.6
国际贸易标准的量化权衡及应用分析
—— —基于科尔奈模式的实践研究
江剑敏
以联合国 UN/CEFACT 为例,其职能是直接以 提高各成员国间的贸易效率为目标,通过制定统一 的标准和措施,以简化和协调国际贸易流程、手续和 信息流等活动为载体,实现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 壁垒的目的③。
国际贸易标准化最普遍的应用模式是以进出口 流程便利化为目标的“单一窗口”模式。目前,新加 坡、瑞典、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贸 易便利化水平,以“单一机构”、 “单一系统”、 “公共平 台”等为载体所实施的标准化活动,在进出口通关、 简化政府业务流程等方面较大幅度提高了进出口通 关的运作效率[1]。2014 年 2 月 21 日开始,中国在上 海洋山保税港区开始试点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也 是属于此类④。
(三)国际贸易各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1. 成本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成本类标准是直接针对产品的价格、质量等进行 统一规范和管理的,确定统一或指导性的标准线,包 括贸易(成交)条件标准、质量(技术)标准等,由于这 些标准在企业中引入设置和运营应用通常与企业的 成本直接相关联,所以在这里命名为成本类的标准。 成本类标准主要解决产品性阻碍问题。产品性
2. 程序类标准的界定及预期效果 国际贸易程序类标准可以称为程序性的阻碍, 这类标准发挥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规范国际贸易的有 关程序或在程序上设置贸易的障碍。包括各类准入
①资料来源:根据 WTO 官方网站电子数据库整理.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http://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19-adp.pdf。
为此,考虑国际贸易标准化及其应用,有必要对 国际贸易标准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明确国际贸 易活动所涉及的相关标准。
二、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阻碍因素分析
导致国际贸易非便利化的因素有很多,这种因 素可以按其来源划分为产品性因素、流程性因素以 及商业性因素等,国际贸易标准的制订即是为了解 决这些阻碍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为此,有必要对相 关的阻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
显然,仅仅为了简化进出口流程手续、提高通关 效率而引入或确立的各种国际贸易标准,通过制订统 一的单据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流程化、标准化活动,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相关问题。
作为国际贸易标准化的目标,既要考虑解决贸 易便利化的问题,也要兼顾协调、维护及保护本国经 济及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以美国为例,一 方面美国在通关手续的相关标准上与国际对接,基 于单据标准化等操作,完善其自动化商业环境系统 (ACE,Automated Commercial Environment),实现贸 易便利化[3];另一方面,通过其国际贸易委员会确立 了美国国内产业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测量标准,通过 长期的“产业与经济分析”业务领域的调研及分析, 并在实际的经济政策及政府决策中加以广泛运用, 形成基于各类产业及经济的数据标准,提供给政府作 为决策,以此来实现保护美国产业与经济的目的,尤 其是实现维护国际贸易相关的产业利益的目的[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