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素养素养,即素质和修养。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而基本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包括外表形象、道德品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等,通过个人在各种场合以及人际交往中的言行举止而表现出来。
基本素养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到舒适,换句话说,基本素养决定了什么样的人愿意和你交往。
而你所交往的人,对你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你的事业、婚姻和家庭。
这也就是说,基本素养实际上决定了你的整个人生。
下面,我们从外表形象、公共场所、人际交往、职业素养、文化素养等五个方面对基本素养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外表形象1、仪容仪表。
包括发型、着装、个人卫生等,基本原则就是不留怪异发型,不着奇装异服,不肮脏邋遢,不浓妆艳抹。
发型。
所谓的怪异发型,就是与多数人差别过大的发型,比如女人剪太短甚至光头、男人留太长或扎辫子、各种图案(足球、动物等)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的发型,还有就是染成过于偏离本色的或过于鲜艳的颜色,甚至是多种颜色掺杂。
着装。
这里主要针对工作之余和商务活动中的着装,不包括劳动生产时的着装和工厂、企业、事业单位规定的着装。
在人类文明史上,服装的发展一直带有它的社会功能,着装是否得体决定了在各种场合所得到的待遇是友好还是敌意(即使是去商店里买东西,得体的着装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
对男士着装的几点建议:①尽可能穿正装。
正装给人的是严肃、稳重的感觉,在很多场合(尤其在商务的谈判会晤中),西装革履永远比休闲服更有说服力、更令人尊重。
西装只能是深蓝色或灰色,标签不能外露,不能穿深色的衬衫,穿正装西装时,严禁穿毛衣。
如果某些场合确实不适合穿正装,休闲装依然要以传统、保守为原则,以体现严肃、稳重和可信任。
不要追时尚,前卫的时装给人的永远会是不成熟的形象。
②衣服大小要合体。
过紧或过瘦的衣服会让瘦人看起来更瘦、更憔悴,会让胖人看起来更胖,过肥的衣服则让人看起来是小孩子穿了大人的衣服甚至是流浪汉。
③不要穿带有图案、条纹、印花、丝质的衬衣。
④不要穿与年龄不相称的衣服。
⑤只穿样式简单的黑色皮鞋,黑色或深蓝色袜子,有客人在场时不穿拖鞋。
⑥尽可能避免装饰物,更不宜过于突出和过多。
手链、手串、戒指、耳机、耳环以及其他任何小玩意都只会带来负面效应,最好连手表都不要戴。
……女性的着装应当适度追求个性化,相对男性而言就显得丰富多彩了,这里不做详细的论述,基本禁忌是:幼稚、妖娆、轻佻。
个人卫生。
注重卫生,勤洗澡(身上不能有异味),不要留长指甲或指甲染色,鼻毛不要外露,男士要勤刮胡子,不要化浓妆,不要纹身,时常掸掉衣服上的头皮屑等杂物。
“以貌取人”无论听起来有多么的不公平,都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与人在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无论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对于日后的交往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根据第一印象确定和你交往的方式和态度。
谨记:奇装异服以及不修边幅的人是难以让人信任的!2、家居环境。
家居环境是一个人外表形象的延伸或者说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家居的布置和家庭卫生状况,具体而言,装修风格应当简约大方,家具的组合与摆设应当整齐、合理,茶几、沙发、桌子、床头柜上的东西越少越好。
保持卫生洁净。
在家里不穿高跟鞋,不蹦蹦跳跳,桌椅等轻拿轻放,以免影响楼下的邻居。
办公室也应当和家里一样。
3、网络形象。
主要是QQ和微信,一是资料的设置,如网名、头像、相册、日志等,二是聊天内容和朋友圈,包括文字、语音、图片、视频、段子等。
这些都是个人在网上的直接反映,很多时候是更真实的反映。
千万不要沉迷于那些无聊的内容和话题,还有抢红包、发红包等。
关于网上的种种趣事与囧事、惊喜与感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二、公共场所公共场所是指家庭之外的场所,如小区里、街道和马路上、菜市场和超市里、宾馆和饭店里、公共交通设施(如公交、地铁、火车、飞机、轮船)上、旅游景区里,等等。
应当做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不嬉戏打闹、不招摇过市;不抢行,不强穿马路,上下车不要拥挤;进出电梯、上下楼梯以及在楼道里行走时要轻。
还有一种公共场所——集体场合,如各类会议和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
在会议进行中,应当把手机调至静音或关机,不做出诸如吸烟、随意走动、与他人交头接耳、接打电话等任何影响他人的行为。
在集体活动(如宴席、聚餐、团体旅游)中,应当遵照统一安排,避免做出任何影响集体安排的事情。
例如: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集体用餐或集体出行的时间,更不要做出让大家集体出动寻找自己的事情。
还需要着重强调三种情况:①餐馆吃饭,不大呼小叫而影响其他顾客,不故意刁难服务员。
②宾馆住宿,也应保持整洁,不乱弹烟灰,不用毛巾或床单擦皮鞋、擦地、擦马桶等,茶叶等杂物不倒在洗脸盆及便池里(以防堵塞排水管道),男性站着小便时必须掀起坐便垫圈(这是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
③私家汽车,除必须做到文明开车、停车、礼让行人和遵守其他的交通法规以外,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车里抽烟(如果是关着车窗,整车人都会受不了,如果是开着车窗,烟灰就可能吹得所有人满身都是)。
在公共场所做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其实就是素质和修养低下的具体表现,如果没有熟人在场,也许只是遭人鄙夷或闹出某些尴尬(当然,也不排除闹出更大的矛盾甚至冲突),但如果有熟人在场,也许从此这一个或者几个熟人就疏远你了,甚至从此不再与你有事业上的交往了,因为不愿,更因为不敢。
三、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打交道。
关于人际交往中的眼神、脸部表情、行走坐卧的姿势、握手方式和力度、语言表达、接打电话的基本礼仪等内容,今天这里不讲,大家可抽空上网查看这方面的内容,或者买这方面的书籍看。
今天要强调最为重要的四点:1、诚信。
诚实、守信用。
诚实,实话实说;守信用,承诺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做到。
在关乎诚信的各种具体表现中,履约守时是最常涉及和最直观的,也是建立个人诚信的第一步,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守时是判断一个人可信度、可靠度的一个最基本的准则。
守时包含三种情况:不迟到、不早到、不超时。
其中又以不迟到最为重要,不要以为迟到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到时候只要多说几句道歉的话,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事实上,它已经动摇了你的信誉基础。
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赴约,或者因为临时的原因确定要迟到,最好事先通知对方,而且越早越好。
不早到,这种情况常见于约定的地点在对方的家里或办公室里,如果早到,可能对方还没搞好卫生,或者正在洗漱和上卫生间,或者正在休息,还有可能正在做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超时,按照预约的主题交流,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占用对方更多的时间。
关乎诚信经常涉及的第二种情况是还钱,及时还钱是诚信的体现。
但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因经营不善或某种变故等原因不能及时还钱,如果在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情况好转并逐步偿还欠款,也是诚信的体现。
关乎诚信所涉及的第三种情况,是做事情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的两点:①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不要答应做。
因为,如果对方了解你,就算你答应,对方也不会交给你做,反而会觉得你草率,而如果对方不了解你,交给你做的后果也只能是违约。
②在能力范围内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
如果没有做到,给对方的感觉只能是你不重视对方的这件事情,其实也就是没重视对方这个人。
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情况,如果你违约的某件事于对方非常重要,可能还会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诚信误区,因为一时的冲动答应了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损害他人利益甚至是危害社会的事情),但为了讲所谓的“诚信”,依然去兑现承诺,结果是害人害己,乃至铸成人生的大错。
因此,以后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当坚决予以拒绝,如果事后才发现,应当直接告知对方并放弃所谓的“承诺”或“朋友义气”。
2、文明。
①不事事开玩笑,过于喜欢开玩笑的人一定是办不了大事的人。
更不要开低级趣味的玩笑,虽然大部分人可以接受并一笑了之,但是你给别人留下的坏印象却是无法挽回的。
“雅俗共赏”、“大俗即大雅”说的是通俗,不是庸俗、低俗、媚俗,更不是恶俗。
②不要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悲伤,不要把自己的“心理垃圾”毫无保留地扔给别人,贪图一时的痛快,却浪费了别人的时间甚至影响了别人的情绪。
③不要嘲笑、讽刺或愚弄他人(嘲笑、讽刺、愚弄与评价、提醒、规劝是不同的)。
④保持通讯畅通,让大家可以随时联系上你。
如果是给别人打电话,最好在对方方便的时间。
⑤不要经常让他人看到你喝醉酒的样子。
3、正直。
公正、直率。
公正说的是要有正确而且坚定的立场,同一件事情对于所有人一律平等对待,不会因为某个人与自己的关系不同而区别对待。
直率说的是一旦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和直接指出,以帮助他人及时改正。
必须正确理解,从小处看,正直其实就是帮助他人,而且往往是发生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往大处看,正直是在维护社会风气。
再换个角度看,不正直的人本质上也就是没有立场、原则和责任的人,这样的人是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的。
4、无私。
无私是相对于自私而言,自私的基本特征是把个人的短期利益置于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总希望少做多得,在同样的付出时想方设法比别人得到更多,在同样的收获预期时想方设法比别人付出更少。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每个人做了什么事情,早晚都会让别人知道。
自私不仅仅是让别人不愿意和你交往,更为严重的是,自私会让自己的心灵扭曲,直至引起身体上的疾病。
四、职业素养职业在整个人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无需多说。
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要长时间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除非是因为身体或思想上的严重残疾而失去劳动或思维能力。
因为,工作是绝大多数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就算我们继承了足够多的遗产,或者是有人养我们一辈子,再或者是中了大奖,我们依然要工作(哪怕是阶段性的工作)——人,只要活着,总是要做些事情的。
因此,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就是职业素养),与我们的生活幸福与否密切相关。
关于工作,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我在为谁工作?这两个问题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1、什么是工作?工作与劳动、做事、娱乐有什么区别?工作在我们的一生中的意义的意义是什么?我的钱太少、钱很多、或者钱不多不少,对于工作会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吗?2、我为什么选择了当前的工作?我对目前的工作是否满意?我对自己在工作方面的表现如何评价?我是否想如何把目前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个问题?工作之余我都做了些什么?我是否要着手规划职业?良好的职业素养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白自己与企业的关系。
成为企业的员工,是常见的工作体现。
员工与企业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寄托的关系: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没有企业,也没有员工。
是一种双向自愿选择的合作关系:企业给员工提供工作的机会,员工借助企业这个平台获得收入。
社会上主流看法,认为员工相对于企业属于弱势群体,但实际上很多员工都不能完成企业规定的基本任务,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多数企业处在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