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观之消费观
(1)补偿心理:大多数父母想,我从小受 苦,不能让孩子委屈,我们当父母的辛 辛苦苦的图什么,不就图孩子生活幸福 吗? (2)攀比心理:我家经济条件又不是达不 到,人家孩子有的我家孩子也得有,总 不能让人家比下去;
(3)物质投资代替精神投资:用优越物质 条件促使孩子专心学习,只要学习好, 什么钱都舍得花; (4)以物质换诚实:孩子缺钱,容易学坏, 不短穿,不眼馋别人,在钱的问题上不 犯错误。
家庭消费上的“适中”原理。
家庭消费过于贫困或过于优裕,都 会影响家庭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过于 贫困造成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缺乏身 体所必需的营养,将影响孩子的学习成 就和身心发展;过于优裕易使孩子娇生惯 养,使之行为懒惰,学习松懈,心理脆 弱,导致孩子对人生观、幸福观、价值 观的错误理解,使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什么是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 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 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 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养育观、人 才观、学习观、消费观等。
家庭消费观
家庭消费观是指家长对用于孩 子消费上所持的态度,更影响着家 长对孩子的投资意向和投资金额。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吃饱穿暖已 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吃好穿美”在 一般的家庭中也不是过份的要求,不少 家庭在孩子的物质消费中朝着高消费、 超前消费、洋消费方向畸形发展,是什 么原因使父母愿意自己勒紧腰带也要满 足孩子的各种消费要求呢?
因此,过于富裕的家庭在对待其孩 子的生活条件方面给予必要的节制,过 于贫困的家庭要尽量满足孩子基本的生 活和学习保障,做到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富不能富孩子。
培养孩子良”和“想要” 父母要帮孩子分清楚“需要”和“想要”。这两 个词在孩子的消费行为中,意味着孩子有没有做到理 性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有没有冲动消费,有没有造 成浪费。孩子出于“需要”而购买的东西是理性消费 的产物。 2、帮孩子克服购买冲动 父母要帮孩子控制住“想要”就买的想法。因为 并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是出于理性思考的结 果。很多时候买回来之后,才发现都是自己不“需要” 的东西。
3、莫让虚荣心影响孩子的消费 父母在引导孩子消费的过程中,千万要让孩子杜绝自己的虚 荣心。孩子在消费的过程中出现的虚荣心,会让孩子出现攀比消 费的情形。孩子在消费中攀比,只会出现更多的浪费情形。用这 种心态来消费,只会造成更多的不合理消费。 父母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不要让孩子在消费的过程中被虚 荣心控制了自己。理智地面对自己的消费,才能够更好地做到有 效理财。 4、让孩子懂得量力消费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到家庭的实际消费承受能力。让孩子了解 家庭的财政收支情况,清楚自己家庭的经济账,明白家庭的经济 承受能力,让孩子量力消费。在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内来消费, 才能够让孩子做到合理消费,从而培养出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
在乌鲁木齐,对3-6岁幼儿家庭 消费调查中表明:就孩子这些消费 中,孩子的消费状况依次是吃、穿、 玩,用在学习上的花销却少的可怜, 家长消费的盲目性造成孩子消费超 前,道德滞后。
家庭教育的功效存在着一个“优势区间” 如下图:
图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因素作用在其优势区 间内,其家教效果就达到了极限状态,否则 就会削弱家庭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