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健康行业规模及前景趋势2020年目录1.大健康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4)2.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 (5)2.1大健康产业迎来最好的时代 (5)2.2高科技化、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 (6)2.3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6)2.4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6)2.5服务模式多元化 (7)2.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7)2.7呈现集群化分布 (8)3.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 (9)3.1信息化辅助 (9)3.2新技术加持 (9)3.3需求开拓 (9)3.4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0)3.5延伸产业链 (10)3.6大健康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0)4.大健康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4.1行业服务无序化 (11)4.2供应链整合度低 (11)4.3基础工作薄弱 (12)4.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4.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2)5.大健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5.1大健康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4)5.2大健康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4)5.3大健康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4)5.4大健康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6.大健康行业竞争分析 (16)6.1大健康行业竞争分析 (16)6.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6)6.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6)6.1.3潜在进入者分析 (17)6.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17)6.2中国大健康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17)6.3中国大健康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18)7.大健康产业投资分析 (19)7.1中国大健康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19)7.2中国大健康行业投资风险 (19)7.3中国大健康行业投资收益 (20)1.大健康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健康产业是指与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健康产品生产经营、服务提供和信息传播等产业的统称。
大健康产业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深刻认知大健康行业定义,对预测并引导大健康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方向至关重要。
我国大健康行业在经过短暂的结构调整后,淘汰掉落后产能、筛选掉不合格企业,并且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需求的提升,我国大健康行业依旧会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未来将会向高品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呈现品种增多、消费多元化等新趋势。
中国大健康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
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现阶段,我国大健康产业主要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产业为主,市场占比分别达到50.05%、33.04%;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比重最小,只有2.71%。
目前,虽然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市场潜力巨大,规模不断增长。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健康产业的地位,未来大健康产业前景光明。
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大健康行业将紧密结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极大丰富行业应用场景。
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大健康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
2019年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8162亿元。
预计未来,行业的收入规模将会进一步提升,近几年行业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提升,预测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7300亿元。
2.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2.1大健康产业迎来最好的时代据报道: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的最大市场。
而且“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
国家也在增大力度推广和提倡国民的保健意识。
2.2高科技化、精准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未来我们用的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双向音视频频远程、慢病监测,区块链医学等高科技将在医学领域大范围应用。
通过精准的检测、治疗、康养来实现个性化、专业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料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成为大健康产业变革驱动力量。
AI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供诊断、治疗水平的智能化。
未来大健康产业将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国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通过一带一路大健康驿站建设,为中国与世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搭建平台。
2.3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倒逼大健康行业的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完善,而行业软硬件环境的完善又必然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种良性机制,有效提高了行业用户粘性,必然成为外来大健康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2.4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大健康行业在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中,具有完善的内容生产、渠道建设、商业化落地等各个层级的协作。
未来进一步的行业协同整合,有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并促进行业持续良性发展。
2.5服务模式多元化我国的大健康服务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在城市,大健康公司一般不外乎行业巨头、上市公司、创业型科技公司、外包公司等几种,目前的大健康服务模式只能说是处于一种初级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它的发展必将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体系化。
2.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内生发展闭环,对外输出价值当大健康行业的社区化运营属性越来越强,关联产业开始聚集时,就需要谋求内生发展,大健康需要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对内是一个合作协同的生态闭环,对外有开放统一的接口和品牌输出,即能引导资源的有效流动,又能促进产业规模效应,聚集人才和知识,进而提升供应链效率。
2)开放平台,共建生态大健康行业服务平台方,不再是单向地控制和输出,而是要借助技术手段搭建基础在线平台,通过规则引导企业产出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激活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挖掘更多产业链上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配套服务并引导资源有效配置。
这样的平台才能够进行思考和迭代进化。
2.7呈现集群化分布目前各地都在推大健康项目建设,类型也比较多。
一般当地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如果没有基础比较好的项目基础,当地就会打造出新的大健康项目。
随着各地大健康建设风生水起,中国大健康建设已经在地域分布以及建设模式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在地域分布上,中国大健康建设已经初步呈现出集群化分布,且有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的特征。
有报告分析,从国家级大健康项目建设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东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联动、西部特色发展”的空间格局。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以其雄厚的工业园区作为基础,成为全国大健康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大健康建设;广大西部地区依据各自建设特色,也正加紧大健康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健康建设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打造的大健康水平参差不齐,有好有坏。
总体来说,一般东部发达地区的大健康相对来说会更加成熟一些。
但目前中西部大健康打造势头也十分强劲。
3.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3.1信息化辅助大健康行业信息化备受用户青睐。
B企业利用互联网,通过信息化的打造,融合大健康行业特性,提高了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诸多的便利。
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新技术加持大健康行业新技术场景使得行业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
技术加持使得行业的服务效果和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
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行业标准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通过新技术加入到行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行业痛点和问题,保障行业服务效果,实现行业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
3.3需求开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健康行业,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行业较为重视并提出了较多的需求和建议,因此满足用户需求将是行业立根之本。
3.4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随着各行业各部门应用的深化,用户类别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日益丰富,“大而全”或“小而全”,囊括大健康各管理模块的行业管理系统一统江山的格局终将被打破,专业化细分将是大健康相关项目建设的大势所趋。
在各个行业信息系统中将有更多的环节可以做成相对独立的系统并分割市场,交通信息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社交娱乐系统等也在不断发展、提升。
软件开发商将可以凭借对某一细分专业的深入研究与优势,在市场取胜。
3.5延伸产业链大健康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
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
3.6大健康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繁荣供给业态。
继续支持大健康产业与健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大健康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这是目前社会资本较为关注的,大健康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目前的互联网+、直播+、移动+、电商+、5G+等等,都是大健康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这是让大健康产业真正推动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这几大产业融合发展,将产生无数的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开始真正落实和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而之前,一直大健康盈利模式单一,行业感到很迷茫,找不到发展的方向,虽然非常努力,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让很多人一度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而支持大健康产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并出台具体、有效的支持政策,将对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将让大健康产业找到新的盈利点,建立新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盈利模式和发展模式。
4.大健康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4.1行业服务无序化➢大健康行业标准不成体系。
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业人员等个人能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与复制。
➢大健康行业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
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4.2供应链整合度低➢大健康行业供应链及服务流程复杂。
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过大,很难打价格战。
➢大健康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
4.3基础工作薄弱大健康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而言,大健康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
4.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大健康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大健康主要服务和产品的生产及推广使用收效不大。
可喜的是,企业所得税的两税合一,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多年来我国内外资企业面临的两套税制问题。
两套税制把大量的税收优惠给与了外资企业,而未能按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建立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