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案例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提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
感受成功,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
据此,我们进行了任务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构建起适合我校的任务型英语教学模式。
1.任务前准备阶段:①激活或增加背景知识;②引入新语言材料;③学习词汇:④呈现语法结构;⑤提供任务的示范;⑥仿做与演练;⑦确定活动方式;⑧准备。
2.任务中阶段:①任务实施;②各组准备汇报材料;③报告学生完成任务情况:④评价。
3.任务后:①学生重新演示任务的完成过程;②学生反思、分析自己在完成任务时的错误、问题,③教师总结,强化本节知识,进行语言点教学。
下面以高一英语第二册Module 4 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一课为例。
对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详细阐述:课前准备时,先为学生播放名家绘画作品配乐欣赏。
使学生提前进入艺术的氛围,激发其内在的对艺术的感悟力。
为本课活动的顺利展开,作好情感、情绪的铺垫。
1.任务前的准备阶段:①布置任务:设置情境——学校要举办艺术节,所以本班要选择两幅名家绘画作品装饰教室。
今天的任务即通过讨论决定选哪两幅作品。
②激活背景知识。
让学生围绕art说出所能想到的词汇,分别从形容词、名词、动词三种词性来考虑,为后面的活动作好词汇准备。
③词汇的学习。
教师及时将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的词汇写出来,通过寻找该词的同义词使学生熟悉生词的含义及词性,随后通过教师领读及学生朗读巩固记忆。
④新语言材料的引入。
本部分听一段听力材料,内容是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毕加索的“女孩”三幅绘画作品及三位大师的生平作以简短介绍,在学生听的同时配以三幅作品的图片展示,顺便展示凡高的向日葵图片,共凑成四幅图片,作为下面讨论的材料。
⑤语法结构的呈现。
前面听大师及作品的介绍、欣赏绘画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艺术的反差,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思维迅速被激活,他们会感到有话想说。
这时引入本模块的Function部分,学习如何give opinions,首先,让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和Function的第一部分提炼出give opinions的短语;其次,学习Function的第二部分,举例试对徐悲鸿的画进行评论,为学生讲解其中的生词和表达方法。
⑥提供任务的示范。
由教师和一位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将function中的example改编成对话,然后将对话的问题投在屏幕上,让其他学生模仿练习,针对其他三幅作品编相应的对话。
⑦仿做与演练。
让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图片编写对话;让学生选择不喜欢的图片,陈述理由并再次展示。
⑧确定活动方式。
在前面演练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主体任务活动——讨论决定选哪两幅。
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4-5人,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汇报,有人负责记录,有人负责组织讨论,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下。
从不同角度运用语言。
对于英语能力较弱的同学,注意分配给他们适合的任务,让他们也能参与进来,增强学习的信心。
2.任务中阶段:即执行任务,让学生运用任务呈现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完成设置的任务。
①组内讨论。
在前面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并准备在全班汇报。
此时要注意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根据需要给予各组适当的指导和疑难解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②各组派代表参与全班讨论。
此时,学生的表达较前面的对话和发言更流利、语言表达更丰富、内容更深刻。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给予恰当地点拨引导,但不能过多的干预。
③评价。
即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完成任务较好的方面进行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也要指出学生在任务活动中带有普遍性的错误或其它需要改进的地方。
④结论。
讨论后,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最终被选出的两幅作品。
3.任务后:教师总结,强化语法结构,进行语言点教学。
①语言知识点的解释。
主要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方面的错误和问题而进行,不是传统意义上语言教学中所采用的系统解释语言知识的做法。
②巩固性练习。
经过有针对性的知识讲解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布置一些巩固性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用生词和表达方法。
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A、相关研究的情况分析:1.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本课题将在上海新课程标准下,通过任务型教学模式研究,设计符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理念、学生认知结构、学生心理和奉贤中学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使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更系统化、更科学化、更有操作性。
2.任务型教学,又称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为用而学,在学中用,学了就用。
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要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尝试使用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
3.研究任务驱动型学习,它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
在活动中所学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能够感到知识和技能在交际活动中的相互作用及其价值,因而会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型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看到成就、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励学习的积极性。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感到自我的不足,有助于激发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不断学习的内驱力。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因此在设计任务活动中进行技能教学,有利于培养责任心。
责任心是完善技能的内在驱动力。
B、任务型教学研究意义:1.由于新课程标准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学途径的支持。
与其他途径相比,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比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任务型教学途径对各种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包容性,适合多种活动类型和组织形式,不但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
本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中处较实用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其研究价值。
2.任务型教学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Nunan,1989)"。
因此,任务型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其教学思想和任务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黄子成,2003:129)。
任务型教学途径反映了时代对外语教学的需要,也反映了时代对外语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释。
本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研究领域中处较实用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其研究价值。
二、研究情况:研究目标:1.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设计课例,在具体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中,我们以任务型教学为纲。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懂得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
2.在编写任务型课例时,应以语言任务(language task)和真实任务(real world task)为主的教学活动,利用其它教学法的有效形式,来达到符合语用学理论的教学要求,在"以言行事(doing things with words)"的语言行为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中国教育报》)。
即以任务型教学理论为主线,贯穿诸多教学方法和形式,坚持任务型教学与综合折中的辨证统一,来完成"以言行事"的目的。
"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抛弃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是把新的和现有的做事方式结合起来"(Nunan,1999)。
3.通过研究,教师应懂得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环境,来设计不同的任务活动,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长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外语教学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因素的综合、统筹、和谐的过程,如结构形式和意义内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词句和篇章等。
研究内容:1.研究上海的新课标,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
2.任务型教学的基本途径途径(Task-based Approach), 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途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Krashen的"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任务型教学就是指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制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定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
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学生英语学习。
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和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4.研究任务型教学课例设计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
任务型教学存在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完成一项大型的学习任务,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从短期效果看,在同等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帮助学生,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
并且任务型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班级过大给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带来的局限性,任务的真实性和任务的教育性难以统一,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
所以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国家和上海市英语课程标准,结合高中阶段英语知识和能力要求体系,设计任务型教学模式案例。
2.调查法:通过对学校英语教学情况的调查,从中吸取经验,根据特定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案例。
3.反思法: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反思,选择和积累适合我们学生任务型的案例。
观察法:通过课堂观摩,主要研究怎样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设计任务型案例三、典型案例分析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任务型教法有三个步骤: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