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
分解和转化。
发酵: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呼吸: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的电子交给辅酶Ⅱ、FAD或FMN等电子载体
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好氧呼吸:
有机物最终被分解为CO2,氨和水等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
2、缺氧呼吸。
好氧生物处理:污水中有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
主要是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
通过代谢活动约有1/3被分解、稳定,并提供生理所需能量,2/3被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即污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通常称为剩余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又称为生物污泥。
优点:反应速率较快,所需反应时间较短,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厌氧生物处理:在没有分子氧和化合态氧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
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有机物转化分为三个部分:1、甲烷,2、二氧化碳、水、氨、硫化氢等无机物,3、合成新的细胞质。
厌氧段污泥增长率较少。
优点:运行费用低,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甲烷)。
缺点:反应速率较慢,时间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
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OD5大于2000mg/l)均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
生物脱氮
1、氨化反应: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
(好氧、厌氧条件均可)
2、硝化反应:
在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作用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3、反硝化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在反硝化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生物除磷
利用聚磷微生物有厌氧释磷,好氧(缺氧)超量吸磷的特性,使好氧或缺氧段中混合液磷的浓度大大降低,最终通过排放含有大量富磷污泥而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1、微生物的营养:碳、氮、磷比例为BOD5:N:P=100:5:1(好氧),BOD5:N:P=250-300:
5:1(厌氧)。
2、温度
3、PH:当污水PH变化较大时应设置调节池。
4、DO:好氧生物处理的DO一般为2-3mg/l,缺氧反硝化为0.5mg/l以下,厌氧磷释放要求
低于0.3mg/l。
5、有毒物质:重金属、PH、盐度、油类和脂类、温度等。
注:污泥中毒症状:在进水后很短的时间内,在缺氧区、厌氧区,有大量污泥连续上浮污泥颜色和正常一样,好氧区泡沫上也会粘附上黄褐色的污泥,同样的风量,但是好氧池的DO 上升很高,出水各项指标出现异常,中毒以后二沉池会有漂泥现象,污泥沉降性变差。
解决方法:尽可能加大污泥回流量,如进水没有问题,可加大进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