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_以中国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为例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_以中国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为例


的文本,都被囊括在资料的搜集之列⑤。鉴于 故事类型形成组编关系。不过,从发生频率看,
上述原则,本文从 1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 这种延伸至外部的组编并不占主要地位⑨。二
其所辖 59 个区县中搜集了 475 则巧女故事, 是,并非所有的巧女故事类型都能参与组编。
共涉及以汉族为主的民族 15 个⑥。
一ⅡD:1,三ⅠA:2,三ⅠB:3,三
15
10
ⅡD:4
155
一ⅡA:12,一ⅡD:1,一ⅤA:3,
二ⅡA:5,二ⅢA:7,二ⅢB:7,三
78
93
ⅠA:22,三ⅠB:13,三ⅠC:1,三
ⅡB:9,三ⅡC:10,三ⅡD:3
一ⅡA:1,二ⅢA:1,二ⅢB:2,三
24 ⅠA:4,三ⅠB:1,三ⅠC:1,三Ⅱ 37
分析巧女故事集群中复合故事的类型构
集范围时,未严格限定文本类型。凡是具有 成,可以发现巧女故事类型组编的两个特点:
巧女故事主要讲述主题的文本,无论是经过 一是,各类型的组编范围,并不限定在巧女故
严格的田野作业而形成的口头文本,还是包 事集群内部,其组编触角也可延伸到集群之
含了编辑或修改成份的、以口头传统为取向 外,与诸如呆女婿型、识宝型、羽毛衣型等其他
二ⅢB1 二ⅢB2 一ⅢC 二ⅢD
二ⅣA
A.公牛犊或公鸡蛋型(S)
三ⅠA
B.以难制难型(S) C.妙解两难型(S) Ⅱ.解隐谜系列 A.家翁出谜题型(D)
三ⅠB 三ⅠC
三ⅡA
B.协助卖物或买物型(D)
三ⅡB
C. 遇到和丈夫一 样 笨 的 人 型 三ⅡC
(D)
D.妙答隐喻型(N)
三ⅡD
E.明图画信型(S)
式,而是一种立体性的丛构聚合特征。因此, 们需要将视线转至上述类型的类别归属,从
巧女故事集群的结构属性,就应当被重新界 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巧女故事的
定为由 32 个类型以丛构方式组编而成的“故 类型组编情况。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表 1 巧女故事类型、资料数目及组编情况一览表⑩
类型系列名称
类型 代码
列,还是被重组到某一范型序列中的母题或 样笨的人型以及妙解隐喻型。而其余 12 个类
母题链,都要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且具有 型,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它们参与组编的具体
各自的功能。借由类型组编,巧女故事集群呈 文本,因此在下文的讨论中暂不涉及。
现出的不再是以往研究所强调的平面集合模
为了能对组编情况的全局了然于心,我
ⅡA:5,三ⅡD:2
二ⅡB
4
146
二ⅢA
一ⅡA:1,一ⅡE:1,二ⅡA:1,二
ⅢB:7,三ⅠA:4,三ⅠB:1,三Ⅱ
28
26
A:7,三 Ⅱ B:1,三 Ⅱ C:2,三 Ⅱ
D:1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
类型系列名称 B.隐语嘲人型(D)
类型 代码
二ⅢB
B1.不语休妻型(N)
B2.过桥或渡河型(S) C.免赌债型(D) D.联句得胜型(D) Ⅳ.其他系列 A.巧解预兆型(N) 三.善理解类 Ⅰ.解两难之题系列
A:9,三ⅡC:18
二ⅢA:2,二ⅢB:1,三ⅠA:4,三
20
35
ⅡA:10,三ⅡB:18
一ⅡA:2,一ⅡE:1,二ⅡA:2,二
23 ⅢA:1,二ⅢB:3,三ⅠA:3,三Ⅰ 20
B:3,三ⅠC:4,三ⅡA:3
10
13
09/4 民族文学研究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在善理解类的八个类型中,只有解隐谜 系列的明图画信型没有发生过组编,而归属 于这一类别的家翁出谜题型、公牛奶或公鸡 蛋型和以难制难型,是组编过程中最为活跃 的三个类型,它们与其他类型的组编次数分 别为 93 次、84 次和 50 次。善说话类中,参与 组编的类型数量与善理解类相同,但这些类 型在类别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善理 解类訛輯輥。在这个类别里,比较活跃的类型是隐 语嘲人型和巧对无理问型,其组编次数分别 为 47 次和 26 次。在类型数量最多的善处事 类之中,只有 6 个类型参与了组编,而且,除 了我的东西更值钱型(33 次)以外,其余类型 的组编频率都不高。由此可见,在巧女故事 类型的三个类别中,善理解类故事类型的参 与比例和发生频率均列于首位,善说话类次 之,善处事类最少。
三、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
面对如此丰富的巧女故事文本,试图依 赖统计学的方式以穷尽某一事象在所有文本 中的出现频率,无疑是不恰当的。因此,我们 只能根据这样的原则:只要足以证明某种组 编形式在这 118 则随机遴选的故事中以一定 比例出现过,就可以证明它在该故事类型丛 中的稳定性与普遍性。在解析了每个故事文 本的类型构成之后,我们发现,这些类型主要 以三种形式组编在一起,即连缀式、拼合式和 混编式。
关 键 词:巧女故事 类型丛 类型组编 范型序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作为民间故事学界的传统模式,类型学 研究通常是从叙事形态入手,依据母题结构 的差异将内容庞杂的民间故事归结为不同的 情节类型。倘若类型与故事之间的对应是唯 一性的,那么这种研究范式为探索分类问题 与叙事结构所做的贡献自是无可挑剔的。但 是,随着故事资料的逐步充盈与田野研究的 日益深入,我们反复而大量接触到的文本事 实,却是类型与故事之间多向性的对应关系, 即一个故事可能只包含一个类型,也可能由 数个类型组成,从而形成单一故事与复合故事 之分①;同时,借由同一讲述主题的统领,不同 类型也会聚合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集群。面对 如此复杂的多向对应关系,仅仅沿用传统研究 模式,将学术重点停留在情节类型的归纳与母 题异同的对比上,只能剖析类型内部的结构机 制、粗略地勾勒出集群的整体轮廓,却无法理 清集群内部各类型之间的结构关系,更无从揭 示故事集群的结构属性与聚合动因。
09/4 民族文学研究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
—— —以中国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形式为例
康丽
内容提要:将“类型丛”的学理性解析聚焦于中国巧女故事,不仅能够缓解其文本 储量与研究成果之间的严重失衡,而且也更迭了以往研究对这一故事集群属性界定 的简化和一贯秉持的平面分析方法。在反思类型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致力于发现集合整个巧女故事类型丛的特征性“结点”,即通过辨析巧女故事类型的 组合形式来勾描出整个类型丛的基本叙事构架。
在 32 个类型中,只有 20 个类型与其他故事
在对这 475 则文本进行总体“盘点”和形 集群的类型发生过组编,即代断案型、我的东
态结构层面的全面解剖之后,笔者发现,巧女 西更值钱型、巧难聪明人型、计惩色鬼或盗贼
故事集群中的 32 个类型⑦会频繁地进行组编⑧ 型、巧妇思春型、善用小钱发家型、帮弟弟做
Aⅱ2→Bⅱ2→E8→F9→ 公公与未过门儿的三儿媳斗嘴失利,埋 下了恶意刁难(Aⅱ2)的伏笔。公公以谜语形 式进行考验,将恶意刁难的“困境”转换为做 衣物并带回礼物的难题(Bⅱ2)。三儿媳猜出 了谜底 (E8),按照公公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F9)。至此,第一个序列结束。紧随其后的第 二个序列,同样是以恶意挑衅的“困境”(Aⅱ 2)为开端,而引发这个困境出现的原因,是前 一序列中三儿媳顺利完成任务使公公挑衅落 败。公公也同样以谜语形式实施了自己的刁 难意图,只是谜题式任务的具体内容变成了 做饭食和送饭的地点(Bⅱ2)。三儿媳猜出谜 底(E8),做好了饭食(F9)。这两个序列以并 列的方式重复了三儿媳应对公公刁难的事 件。以上是完整的家翁出谜题型。 故事在第一个类型结束之后,通过被考 验者的角色转换,连接了第二个类型,即公牛 奶或公鸡蛋型。该类型范型图示如下: Aⅰ5→C2→Bⅰ5→Dⅰ2→E9→F4 故事中,三儿媳按公公要求做好饭食之 后,并没有亲自去指定地点送饭,而是交由丈 夫协助完成这项任务。任务的移交造成了被 考验者角色的转换,使丈夫因打扰了公公与 他人的谈话,陷入了公公刁难的“困境”(Aⅰ 5)。丈夫求助式的转述,将应对公公的难题转 嫁三儿媳身上(C2)。公公提出赔话把儿这个 无理的要求(Bⅰ5),三儿媳出面(Dⅰ2)以丈 夫去刨风根儿的事情(E9),诱使公公承认自 己的无理(F4)。就此结束了公牛奶或公鸡蛋
一、类型丛:中国巧女故事 集群结构属性的重新界定
本文是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性研究,因
10
民间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
此,资料文本辐射的地域和民族范围越广,可 事类型丛”。
供分析的异文越多,我们从故事中发掘出来 的形态结构特征和规律也就越具有普遍性。
二、巧女故事的类型组编情况
为了更多地获取异文,本文在设定资料的搜
一ⅡD
20 三ⅠC:1,三ⅡA:1
2
一ⅡE
一ⅣC:1,二ⅢA:1,二ⅢB:1,三
30
4
ⅡD:1
12
一ⅢA
6
一ⅢB
6
一Ⅳ
37
一ⅣA
27
一ⅣB
8
一ⅣC
2
一ⅡE:1
1
18
一ⅤA
18 三ⅡA:3
3
198
15
二ⅠA
4
二ⅠB
11 三ⅠA:2,二ⅢB:6
8
二Ⅱ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3
一ⅡA:2,二ⅢA:1,二ⅢB:2,二 29 ⅢB1:1,三ⅠA:4,三ⅠB:4,三 21
而形成不同的复合故事。从现有资料看,475 功课型、讳人名型、巧对无理问型、隐语嘲人
则巧女故事中,共有 118 则是由多个类型组 型、不语休妻型、免赌债型、联句得胜型、公牛
编而成的复合故事。这些类型组编的形成并 奶或公鸡蛋型、以难制难型、妙解两难型、家
不是随意的,无论是被排列在一起的范型序 翁出谜题型、协助卖物买物型、遇到和丈夫一
三ⅡE
各类 系列 故事 合计 合计 数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