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


单 12
五 单×单
单5
一单一双× 双 一单一双 1
一单一双× 双
双1
一单一双× 单
单1
双×单
一单一双 1
关于基因、性状的概念及关系
控制
基因
性状
等位基因
控制Biblioteka 显性基因显性性状控制
隐性基因
隐性性状
基因型 +环境 表现型
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分离
导致
亲代,减Ⅰ后期
性状分离
子代
等位基因分离一定导致性状分离吗?
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1、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纯种非糯
性水稻和纯种糯性水稻杂交,后代全都是非糯性水稻。 显性性状是___非__糯___性____。
2、两头黑牛交配生了一头棕色小牛。 显性性状是__黑___色____
3、 亲代
子代
圆粒
皱粒
圆粒×圆粒
21
7
显性形状是_圆__粒__,秦代基因型为: __A__a___×___A___a__
二、实验探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一:——高茎和矮茎的豌豆杂交
P
正交
(亲本) 高茎
× 矮茎
(杂交)
P
(亲本)
反交
矮茎 × 高茎
(杂交)
F1
(子一代) 高茎
F1
(子一代) 高茎
P
(亲本) 高茎
×
(杂交)
矮茎
F1
(子一代)
显性性状:杂种一代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一代
高茎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注意:同种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 类型
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 状的是 ( D )
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B.豌豆的紫花和白花 C.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 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2、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
性状的是( C )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人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子代中,杂合子比例为: _____1__/2________
子代圆粒中,杂合子比例为: ______2__/3_______
分离定律的应用(遗传概率的计算)
例: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请问:
(1)显性性状是 双眼皮 ;此夫妇基因型是 Aa、Aa 。
(2)他们再生一个单眼皮的孩子的几率是 1/4 ;
F2的比
2.84:1 2.96:1
3.01:1
3.14:1 3.15:1 2.95:1 2.82:1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每个因子决定着一种特定 的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显性性状(大写字母表示,如D)
隐性遗传因子
隐性性状(小写字母表示,如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相互独立的。



配子
D
d
d


测交后代 Dd
dd

高茎 矮茎
1 :1 测交作用:可以测定对方基因型(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假说—演绎法
科学实验
亲本杂交, 子 一代自交。
发现问题
子二代性状分离, 分离比为3显:1隐。
提出假说
(1)基因决定性状,并且体细胞中基因成 对、独立存在;(2)形成配子时,成对 的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不同 的配子中;(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人的ABO血型
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 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的表现
背风向阳
向风荫蔽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关于人体性状(眼睑)的调查表(一)
双亲的性状和“我”的性 数量统计 状
一 双×双
双 24
二 双×双
单 10
三 双×单
双 11
四 双×单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显性纯合子:DD
隐性纯合子:dd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 个。 如Dd形成的配子,雌配子中D:d=1:1
雄配子中D:d=1:1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融合遗传
问题探讨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 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 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这种 观点也称为融合遗传。 1、按上述观点,当同种的红花植株与白 花植株杂交后,子代花会是什么颜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不一定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 从1856-1868年进行了大量 植物杂交试验研究;
1、 去雄 母本 (雄蕊成熟前去雄)
2 、套袋
3、 采粉
4 、授粉
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5 、再套袋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 豆 的 七 对 相 对 性 状
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 简单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Dd
×
Dd 纯合子占: _1__/_2__。

验 配子
D
d
D
d

释 F2 基因型 DD
表现型
1
高茎
Dd
Dd
dd
:2 :1
高茎 高茎 矮茎
3
:1
解释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 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 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123
4
⑴该致病基因是 隐 性基因,Ⅰ1的基因型是 Aa,
⑵Ⅱ4和Ⅱ5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几率是:1/3 ,
⑶Ⅲ3、Ⅲ4是 近亲 结婚,他们的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 是 1/6,如果第一胎真的生了白化儿,则第二胎患白化的几 率是 1/4。
某男患白化病,他的父、母和妹妹均正常。如果 他的妹妹与一个白化病患者结婚,则生出白化病孩 子的几率为
• 其中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闭 花授粉)差别明显的7对简单性 状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 遗传因子假说,分离定律及其 自由组合定律;
•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 两次在布隆自然科学会例会上 宣读发表;1866年整理成长 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 一文,发表在《布隆自然科学 会志》第4卷上。
一种情况使减 数第一次分裂 时同源染色体 没有分开;
另一种情况减数 第二次分裂时姐 妹染色单体没有 分开,形成不正 常的生殖细胞。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柏拉图:认为子女更象父方还是更象母方,
取决于受孕时哪方的感情更投入,更浓烈些。
亚里士多德:认为雄性提供“蓝图”,
母体提供物质。
达尔文: 泛生因子论。
1、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及检测基因型 2、高等植物、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检验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
显隐性判断
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代黑斑蛇之间自交, 在F2代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 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 同 C.F2代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 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A.1/4 B.1/3 C.1/2 D.2/
3
假如丈夫和妻子都是白化隐性基因杂合体,他们
生下异卵双生儿,这两个孪生子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A.1/16 B.1/4
C.3/8 D.1
相 对 性 状
一、判断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相对性状
1 家鸡的毛腿和长腿 2 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3 绵羊的白毛和牛的黑毛 4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5 狗的长毛和黑毛
人类遗传病判断及其概率计算
下列人类遗传病的系谱中(□○分别表示正常男女, ■●分别表示患病男女),肯定属于显性遗传病的是
A
人类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如:多指症受显性基因控制
正常人是隐性纯合体aa,患者是显性纯合体AA或杂合体Aa 遗传特点:有中带无,有为显性,
一般表现为代代相传。
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受隐性基因控制
演绎验证 测交实验
练习
根据孟德尔的假说,预测下列两种情况:
(1)纯种紫花×白花
后代表现型为 紫 花,基因型为 Cc 。
(2)杂种紫花×白花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紫花 : 白花 = 1 : 1 ;
基因型及比例是 Cc : cc= 1 : 1

(3)杂种紫花自交 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紫花 : 白花 = 3 : 1 ; 基因型及比例是 CC : Cc : cc= 1 : 2 : 1 。
杂合子连续自交次数为n,则杂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 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 (1/2)n
例: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 F3中纯合子的比例为多少?
若让某杂合体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体
比例关系的是 D
几种交配类型的区分和应用
杂交
自交
测交
正交 与反

1、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2、显隐性性状判断 1、连续自交,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2、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Dd
DD
dd
配子 D d
D
d
比例 1 : 1
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MⅠ后期),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归纳小结: 名词解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