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

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


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二、勃列日涅夫(1906—1982)改革
经济改革的重点 是重工业,苏联 的综合国力有所 提高,但仍未突 破斯大林模式的 制约,愈加僵化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阅读归纳:
戈尔巴乔夫是怎样 改革的?
后果如何?
戈尔巴乔改革:先在经济方面改革,没有 取得成果,激化社会矛盾;转向政治改革 ,变一党制为多党制。后果:国家权力分 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苏 联的解体)
课前检测
1、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3、欧盟建立的时间、前身、地位、作用 4、日本经济迅发展的原因 5、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 6、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田庄中学 ---李洪敏
知识链接
苏联的演变
苏俄(1917年——列宁) 苏联(1922年——列宁)
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启示)?
①克服体制上僵化; ②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相应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 ④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必须 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⑤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 进,确保国内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等。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 致不同的结果?
回溯:
• 什么是“斯大 林模式”?这 一模式有何弊 端?
复习旧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制定计 划,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 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 ,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 “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 ,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 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3.结果失败:
1.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3.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4.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 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失败原因: 1、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 2、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3、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
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 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 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 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 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 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 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 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
(2)苏联的分裂 3)
年底,苏联解体。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直接导致两极格局结束,为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赫鲁 晓夫 改革 改
背景: 内容:主要针对 ,在 、 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 结果(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 。 2)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 。 3) 年, 被迫下台。
一、赫鲁晓夫改革
(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 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体 过 程
苏联解体说明了
。 .
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开始: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 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 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影响。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 ①经济改革
俄 罗 斯(1991年 12月至今)
列 宁
斯 大 林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 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邓小平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实施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弊端? 斯大林模式
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
1)1990年3月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是 2) 年 月 日的“八一九事件” ”。 结果:失败。 目的:试图使“
苏 联 解 体
经 过
影响:(1)
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 领导人 控制了全局, 。
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措施: 戈尔巴乔夫改 革 年, 上台后,针对 局面改革。 1)首先把 作为重点。 影响: 。80年代后期, 。 2)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 影响:(1)苏联的 发生急剧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 , 。 (2)各加盟共和国 趋势随之加强.
直接原因: 原因 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过程: (1)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2)1991年,八一九事件。(目的、影响) (3)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底(独联体) (4)苏联解体的原因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了发展。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5)苏联解体的影响 1、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2、标志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3、标志着雅尔塔体系的结束
斯 大 林 逝 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 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经济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经历了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我 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时的凄凉。
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交售定额;改组农业拖拉 机站;扩大农业企业的自主权;大面积开垦荒地,大力推广种 植玉米。 工业: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把一万多家中央直属企业交给地方 管理;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
②政治改革: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对 ,在 ____ 、________ 方 面采取了改革措施。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____ 但___________ 。 进入 。 年代,改革带来的 年, 被迫下台。
结果 (失败) :

1、背景: 年, 逝世。 2、内容:主要针对 ,在 、 方面采取了改革措施。 两项重大措施: 、 。 赫鲁晓夫改3、结果(评价): 1)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 . 革 2)进入 年代,改革带来的 。 3) 年, 被迫下台。
C、军事
D、外交
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①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C )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④苏联立即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5、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B )
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 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 护和支持。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 正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立陶宛宣布独立 ”…… “八一九”事 结果:…… 件
苏联的解体
1、苏联是怎样解体的?
①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仓促转 向政治改革,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 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增 强。
②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来 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 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③ 1991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 ,苏联解体。
1 2
3 4
一、单项选择:
1、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 和国家领导人的是( B )
A、列宁 C、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 击的是( A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东欧剧变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 点放在哪个领域( B ) A、政治 B、经济
• 苏联解体启示: • 1、要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坚持各民族平等,加强 民族团结; • 2、要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 3、我们要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始终坚持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 4、要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提高人民的物质和 文化生活水平。
苏联的解体
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是否还会存 在 下去?
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年, 上台,针对 改革。 ) 戈尔巴 背景: 作为重点,影响: .80年代后期, . 乔夫改 过程:1)首先把 2)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 。 革 影响:①苏联的 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 苏 ②各加盟共和国 。 联 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外因: ) 1)1990年3月首先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的是 。 2) 年 月 日的“八一九事件” 目的: 。 结果:失败 影响: 失去了 , 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 。 3) 年底,苏联解体. (实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