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关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考[摘要] 党的十八大后,关于民主建设有了一些新的观点和举措。

为了切实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构建美丽中国。

需要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的对我国民主建设进行研究和思考。

文章主要对民主政治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分析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十八大精神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 民主政治;实现途径;十八大我国正处于一个从经济大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仍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大力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报告从民主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民主政治的发展科学化、制度化、科学化,保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一、民主政治的内涵按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个政治范畴,是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

我们要理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首先需要理解政治和民主的本质。

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伴随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其核心是国家权力的问题。

[2]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表现为阶级与阶级之间为夺取权力的斗争。

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政治主要表现为调整社会各劳动阶级、阶层之间及内部的关系,表现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民主政治,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自治管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

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民主制度不健全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和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民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另一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民族区域和基础群众自治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的框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民主自治制度主要由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社区自治和行业职工自治三大体系构成。

[3]但有目前,我国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大代表结构不合理,官员比例过多,代表提议难以执行,监督难落实;拥有社会财富多的代表过多,“人大代表老板化”,“选票金钱化”,人大代表的身份成为一些人捞取个人资本和实惠的“红色保护伞”、“护身符”。

人大运作机制不完善,议事无辩论。

代表选举形式化,候选人提名主要是组织推荐,代表选举变成人事安排,只有“举”,没有“选”。

政治协商上,事前协商不够;民主监督力度不够。

[4](二)民主形式和基层民主建设滞后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均享有政治权利和宗教信仰自由,人身与人格权,监督权,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

但是在选举、票决、公示、听证、协商、对话、质询、罢免等各种民主形式的运用上,有些方面实际上还没有突破。

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国整个民主事业的支柱,抓好基础民主建设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民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亮点。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基础民主建设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资源、地域分配不均等情况,基础民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村民自治缺乏具体规范、执行力度不到位,一些家族式、黑恶势力渗透和影响较严重。

企业职代会不够重视,发挥作用不够,特别是非公经济企业难以实行民主管理。

社区自治还没有普遍展开,需要总结不足,探索规律。

(三)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机制脱节为了不断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变化,我国政府在行政管理理念、职能关系调整、机构优化、制度完善中不断创新。

但是有些政府职能和组织结构中存在交叉重叠;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队伍政风建设等方面,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变化。

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公共型转变步伐太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比较薄弱;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素质不高。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

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这是为了解决我国目前权力结构不合理、权力配置不科学、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失去制约监督而提出来的正确对策。

一些权力部门自己制定规矩又自己执行,权力与部门利益直接挂钩,导致权力滥用。

特别是在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领域和环节,由于对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监督,致使各种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滋生。

三、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一)加强民主权利和落实民主制度的运行报告中提出的“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充体现了我国在不断的加强民主权利和落实民主制度。

我国实行基层民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重视和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使他们成为成熟的选民和民主主体。

基层民主的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代表了其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向。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另一方面是基层民主制度,人民群众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建立和完善指导选举和民主活动的专业人才人员队伍,提高基层人民的民主素质、民主能力和民主信心。

实现广大农民对民主政治的全面参与和对民主果实的分享。

提高农民的民主素质、民主能力和民主信心,为基层政权自治,甚至为高层民主奠定坚实的基石。

让广大民众通过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直接民主的实践,也不断要求其代理人能合理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从而为国家层面的民主提供了动力。

(二)促进民主建设的实质与形式的统一性国家在推行民主,建设民主社会就需要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民参与民主政治有一定的途径。

民主政治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的形式。

选择和建立什么样的民主形式,要受到国家在特定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只有选择与具体国情、特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民主形式,才能实现和表达民主的实质。

选举、协商、监督是实现民主的基本形式,它们存在于具体的民主制度之中,西方的议会制、多党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等都是民主形式的一种表现。

在我国的各项具体政治制度中,选举、协商和监督等民主形式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群众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人民主权;实施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人民群众通过直接选举产生自治组织的领导人。

十八大召开后,对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和改革有了新的部署。

发展民主协商和加强民主监督,是我们探索和完善民主形式的重点。

这是由现阶段国情特点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决定的。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多发期。

在这一时期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实现社会和谐,是最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而发展民主协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保障。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两级分化,因此,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要不断加强民主监督,防范和遏制腐败。

在肯定我国民主形式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推进民主实质的进展。

只有民主实质与民主形式和谐统一,我们党才能更好管理国家,百姓也更好参政。

(三)加强民主建设的程序化和法制化民主本身就是与规范联系在一起的。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决策上的失误、腐败行为的发生,都是与决策程序、管理制度的不规范有关。

在十八大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把各方面的制度、准则、程序、要求等等规范起来,尽量减少随意和无序现象。

程序上的民主要求在政治活动、利益表达、意见集中、决策形成的过程中,都严格地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制度的严肃性、法律的神圣性、规范的有效性必须设法保证。

民主政治的程序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特征和体现。

同时,程序化建设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实事求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循序渐进,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从程序方面加强民主,不断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只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才能使人民更加自由,选举更加公开,公正,参政更加积极有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建设、制度运行,使政治资源按照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向进行合理配置,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才能使中国健康,稳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2] 张华青. 民主政治的内涵及形态及结构[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3] 俞可平. 60 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J]. 探索与争鸣,2009,(11)[4] 王海波.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J/OL].消费导刊,2008,(24)/Article/CJFDTotal-GQGA200824158.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