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福州大学材料与化工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30)化工基础
(830)化工基础参考书:
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上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谭天恩,窦梅《化工原理》(下册,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
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
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然后后面花1~2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精读及分析错误原因。
早些年的英语出题有相当难度,考察的有不少都是很复杂的句式及熟词僻义,这与近几年的考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建议时间不多的同学完全可以放弃早些年的真题,然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但是不需要因为错很多,而丧失信心,我记得有一张卷子的阅读我错了快十个,但是今年阅读部分,我分数还不错。
关于完型
部分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这个是考词汇的用法,要训练的话可谓大海捞针,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语感,这个在阅读中就会慢慢建立起来的。
然后是新题型部分,这两年考的都是排序,这种题目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我没有重视导致今年错了两个。
最后的翻译部分个人觉得真题中的翻译能吃透的话就足够了,每年五句这么多年真题算下来也有一百来句,能搞懂这些翻译拿个7、8分问题不大。
之后在,9月中~12月这段时间应当主攻作文,我用的木糖英语的作文书,这本书有几篇小作文范文写的很好,然后其他几本作文书我都借同学的来看过,这些作文书上一些模版我看的尴尬癌都犯了,英语作文想要拿高分尤其是在热门地区仅靠作文书上的模版是不可能的。
小作文我拿的算是高分,但是考前由于时间问题(主要是懒)我没有练过一篇小作文,能拿到这样的分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模版绝大部分句子都是在考场上想的,正是因为这样我的作文内容是紧扣题目并且用词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出彩的,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我写满了,因为格式问题我的小作文只比大作文短一点,这样其实是向老师传递一个信息:你在完成客观题之后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篇有质量且有长度的文章。
这说明你的英语能力是比较强的。
(830)化工基础专业课复习
专业课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与本专业的对手在公共课上不相伯仲时,往往比拼的就是专业课的分数。
需要注意的几点就是:第一,不同年份难度有波动,比如今年难度不如去年;第二,一般来说,在认真备考的情况下,知识点再难不至于太难,专业课在更多地考察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下面的简答题,不会直接考察你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和SP、SP2理论等,而是会结合一些分子键等知识点去考察大家。
所以我觉得作答的时候观点一定要明确,要有条理,否则说理的时候会感到有太多内容无从下笔。
那么,在心态和计划安排上,如何面对专业课?
给专业课出足够的时间,特别是知识点众多,要看书,要做笔记,要看真题,真题一定要做的滚瓜烂熟,可以用研教新版《基础化学》,研教新版《基础化学》内容到位,详实,考试后会发现上面很多重点知识都是考点,刚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觉得真题的作用无非就是检验自己的复习程度,感受真实的考研体验,但其实这样就真的是浪费了,考研真题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历年的真题比对,揣摩出题点与频率,这册书就帮助我们进行了考点的筛选和总结,做到了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能高效掌握知识点,轻松应对考研。
也可以快速浏览一遍书,用黑笔勾画自己认为的重点,看完一遍后直接看真题,然后用红笔标注在树上并注明年份,这个工作做完之后,就会对考试重点有个大概把握,哪些是重点章节,哪些是非重点章节;重点章节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没考过,哪些知识点是一直重复在考的都一目了然。
如果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像我这样按照知识点框架去做笔记,更加清晰直观的看清楚知识点间的关系。
可能还要看老师的论文和关注学术前沿问题,后期还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背诵冲刺,需要花的时间往往比你想象的要多。
还有备考的时候不能仅仅只抓住课本上的知识点,主要的还是要学会知识点的引伸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比如下面图片中的第一题,NaOH的用量肯定是不同的。
因为盐酸是强酸,在水中全部离解,溶液中H+浓度与酸的浓度是相同的。
而醋酸是弱酸,在水中只部分离解,酸的浓度远远大于溶液中H+浓度。
对于H+浓度(或PH值)相同的盐酸和醋酸,醋酸的浓度要远大于盐酸的浓度。
所以同体积、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相比,醋酸溶液中所含醋酸的物质的量较大,用NaOH中和时需要较大量的NaOH。
,这道题就需要运用我们平时所学的化学溶液特点与题目实际相结合
大家从现在开始准备的话,是有很多零散时间的,关注最近的新闻和论文等信息,看到了多思考,它会不会变成考点。
所以我在这里提醒一句,必须重视专业课!要用不下于你公共课的功夫去准备。
所以,结合我的教训,有这样几个注意的点:
第一,尽量不要有短板,即使是自己不太感兴趣的科目,也不可逞一时之快,必须保证复习的全面到位。
第二,复习到一定程度是有天花板的,或者说边际效应,不要觉得自己某一科复习得好,就总是沉浸在里面,还想做得更完美,其实这时候应该回过头想一想是否有别的科目更需要时间。
对于核心书之外的参考资料,不同的资料应当有不同的用法,具体的使用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复习情况具体确定,不要一味求多,而应该做到,在核心和基础知识通透的基础上,做必要的拓展,每花一点时间做的拓展,都应该是有效拓展,是把拓展的内容充分掌握了的,至少到时在考场上能想起来。
比如,基础化学的教材本身比较完备,需要拓展得比较少,最多是延伸一点答题素养,培养感觉;还有你不可能指望辅导资料真的押题什么的,如果基础一般的同学,或者是跨专业的同学,辅导资料还是建议买的,有题库也有知识点汇总,省了一部分做笔记的时间如果是大神可以忽略,如果准备时间非常充分,比如现在就全身心投入的同学也可以忽略。
第四,不管使用哪些资料,最后都应该落实为笔记,后期集中背诵自己的笔记,背到烂熟于心,即使偶尔想不起一个点,但面对考卷能够激活记忆的那种程度。
最后说一下做题,哪一科都离不开做题的积累,只有不断做题,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
我本身做的题不在少数,英语的阅读理解部分先是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刷了一遍(当然会留出两年的题啊),刷完后整理了一下做题思路,又买了一本刷题卷进行二刷。
政治也刷了不少题,除了做完李凡《政治新时器》
的习题集,还做了其中的历年真题解析,学到了不少方法,有些方法甚至可以用在英语专业课上,总之做完题后收获颇丰。
同样专业课也是如此,不做题就自我感觉良好,做完后就知道哪里还差些火候了。
关于专业课就谁这么多吧。
还想要说的是,考研不易,我手中还有一些考研资料,包括历年真题、一些笔记、专业课视频等,都可以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去high研网和high研app 下载,在上面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