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

浅谈教师的教育机智
【摘要】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措施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有关,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问题时说表现出来的迅速地、准确地、灵活地、恰当地进行行动的能力。

1802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首先将教育机智作为一个教育问题来讨论,在他的首次关于教育的演讲中,他对教师们说,“关于你究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者还是拙劣的教育者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是否发展了一种机智感呢?”他认为教育机智,“介乎理论与实践之间”;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作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的过程中自然地展现出来;“机智是一种行动方式,它首先依赖于人的情感或敏捷性,仅仅从遥远的意义上依赖于由理论和信念形成的判断”;“机智对情境的独特性非常敏感”。

一、教师教育机制的表现
1、教育机智首先表现为克制或耐心
面对复杂的、激烈的、突发的教育冲突事件或场景,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2、教育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经历保持一种开放的观点,努力避免用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和传统的、习惯化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或冲突。

3、教育机智表现为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总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需要,时刻认识到学生的“未完成性”或“未成熟性”。

4、教育机智表现为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
教育机智并不总是表现在激烈的、突发的教育情境之中,也表现在对学生影响的潜移默化之中。

用细心去影响学生,用细腻的方式去感化学生。

5、教育机智表现为教师对情境的自信
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关。

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善于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和环境中学会自信和信心,并在不同的情境中将这种自信和信心传递给学生。

6、教育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
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时刻注意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方式,更重要的是,时刻判断怎样做在教育方式上才是正确的。

教师的临场发
挥能力,就表现在使得每一个教育行动具有教育性和发展性。

二、教育机智应把握的两个原则
教育机智应该把握二个基本原则:
第一,教师应遵循因势利导,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为达到正确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第二,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三、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
1.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指顺着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地引导。

学生的发展趋势,既有向坏的方面转化的可能,也易于按人们的期望发展,而教师的“利导”就是基于这种好的发展趋势之上的点拨、引导。

发展他的优点,克服他的缺点,力求使外部的诱导、启发,通过学生内因而起积极的作用,在这里“势”是施教的基础和前提,“导”才是施教的重点和中心。

有一名为“借少还多”的案例:有一次测验,一个学生的数学得了59分,差1分未能及格,这个学生找到数学老师,好话说尽,求老师给加1分,老师分析了这个学生的平时情况,考虑这是一次随机测验,就对他说,给你1分不行,但我可以借你1分,下次考试要还老师10分。

学生高兴的答应了,这以后,学生用心上课,进步很大,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他得了87分。

这位同学兴奋地找到老师来还分。

2. 灵活果断,随机应变
教育情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随时会发生一些意外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迅速地判明情况,及时地确定行为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否则会使问题发展蔓延,甚至使自己处于难堪境地。

要适时根据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事先未预料的问题,及时调节,消除矛盾,如在公开教学中,教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

有时老师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聪明,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怎样才正确?”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

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

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

3. 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讲究教育的科学性。

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通情达理,且说话合度、行为得体、方式适宜。

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分寸,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家魏书生对违纪的学生规定了三种自我教育方式,体现了教育的分寸,值得借鉴:一是犯了迟到早退的小毛病,给大家唱一支歌;二是再大一点的错误,自觉找一件好事做,作为补偿;三是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就写一份500字的心理活动说明书,说明新我和旧我斗争的过程与结果。

4. 对症下药,方式多样
教育机智并不是随心所欲“灵机一动”,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教育机智的前提。

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正如马卡连柯指出的;“在我这里没有两种情况完全相同的。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性特点和行为表现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教师的爱和期待是批评的出发点,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出于对狗的内脏的好奇,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的惩戒手段是让其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善心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而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当然,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积累、反思、领悟,更需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觉醒。

一个教育思想错误、教育理念落后的教师不可能拥有教育智慧,因为教育智慧总是代表着先进的、积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淑良.愉快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5).
[2]教师教育机智的运用策略之一、二、三,转载自网络
/s/blog_6cefc5280100y83i.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