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夏音乐之光(公开课)

华夏音乐之光(公开课)


笛 箫
排箫
管 子

骨 笛
河 南 舞 阳 出 土
距今8700年的 骨笛,是用鹤鸟肢 骨所制,上钻七孔。 经测定,已经具备 七声音阶结构。骨 笛的出土,导致了 先秦音乐史的补写, 骨笛是迄今为止所 见年代中最为久远 的乐器。
二、听赏器乐曲 《八音和鸣》
1983年8月,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 为依据,创作了《编钟乐舞》,用歌、乐、 鼓、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曾侯乙墓出土 的编钟、编磬、建鼓等数十件古乐器仿制品, 同台演奏,“金、石、丝、竹、匏、土、革、 木”,八音和鸣,重奏千古绝响,把古代荆 楚人民的艺术风貌、盛楚乐章历史地再现于 舞台。《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木鱼呈团鱼形,腹部 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 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 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 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 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

竽,古代吹奏 乐器。战国至汉 代曾广泛流传。 《韩非子-解老》: “竽也者,五声 之长也,故竽先 则钟瑟皆随,等 唱则诸乐皆和”。 其形状如笙而较 大,在汉代乐俑 和石刻画像中多 有笙吹竽的图象 。
华夏音乐之光(公开课)
战国时期-曾侯乙编磬 湖北随州出土
钟磬乐从商代即在宫廷演奏,磬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埙是我国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 用土烧制而成,埙是除骨笛之外, 已发现的原始时代乐器中唯一能确 定地发一个以上乐音的乐器。埙的 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 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
虎 座 凤 鸟 悬 鼓
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 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 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 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同。 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 不复鼓也。
此曲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说说您的感受。
想一想:此曲描绘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从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古琴
古筝
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 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 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 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 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 为天圆地方。古琴的五音化 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 民,徵为事,羽为物。
木鱼,打击乐器。明 王折《三才图会》:“木 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 敲之有声,……今释氏之 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 来流行于民间。
请同学们说说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编钟、编磬、古筝等
三、古琴与《流水》
从三千年前的西周晚期开始,弹奏古琴 便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时尚,琴与文人共呼 吸、同命运,同生存、共发展,结下了不解 之缘,成了文人抒情写意、修身养性与接受 教育的常备工具。古代不少有成就的文人都 是弹琴高手,如:春秋时的孔子、西汉的司 马相如,东汉的刘向、马融、蔡邕、蔡琰, 魏晋时“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等。古 琴成了文人雅士生活中的亲密半侣。
创作与表现:
通过对《阳关三叠》的欣赏, 你能否用其他的形式来表现作 品的情感和意境呢?
情 景

再 现




朗 诵

送元二使安西
Hale Waihona Puke 四 欣赏《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 曲,是唐玄宗李隆基部分地吸取了西凉 节度使杨敬述所献印度《婆罗门曲》编 创的。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宫廷 乐舞,是唐代的保留节目,也是中国古 代舞蹈中有相当影响的一部作品。
活动与探究:
听赏了中国古代音乐后,你认为作 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在音乐方面对人 类文明有哪些贡献?我们应该怎样继承 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下节课我们进 行交流。
思考:为什么把歌曲叫做《阳关三叠》?
三叠:指的是将此曲演唱或演奏三遍。
《流水》以生动的音乐形象,描写 壮丽山川,造成呼应效果,在人们耳 际泛起滔滔江海的余响,令人欣然回 味,抒发了宽广的胸怀和坚定不移的 志向。
三、琴歌《阳关三叠》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而 “歌”正是这一时代的代表艺术之一。 王维的《阳关三叠》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最流行的乐谱是清代《琴学入门》谱, 清晰简练,情意深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