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付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湖北十堰 442000)[摘要] 高职院校在高校扩招以来,学生党建工作面临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的不高、学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也存在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自身特点与办学规律,构建学生党建工作的新体系,强化学生党员的培养与再教育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党员教育[中图分类号] D2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05)高校扩招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支持发展高职院校的政策下,各高职院校积极扩招,有数据表明:高职院校的招数人数从1998年的43万,发展到2003年的200万,占普通高校的52.24%,在校生人数也由1998年的117万发展到2003年的480万,占普通高校的43.24%。
[1](P29)面对新的机遇,高职院校的各个党委和党组部门普遍重视并采取了得力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发展优秀学生党员,从总体的态势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处良好的势头。
应该说,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工作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在思想组织工作会不断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存显然在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把握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与办学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专题调查和学生谈话以及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学生党员的素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深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引发了许多的实际问题,如教学管理跟不上扩招步伐、教室和学生宿舍楼使用空前紧张、师资力量相对短缺、教学质量有所下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师资相对紧张,等等;其次,高职院校本身有着和普通高校不同的办学规律:在教学体系上,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功利性而非学术性,同时“轻学重术”的办学指导思想也使得有些高职院校重视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非技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办学历史并不长,起点也不是很高,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升格或者与成人高校合并以后而成,办学经验相对不足;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尤其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因此而有所放松。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像普通高校那样成立思想政治工作专班,各个学生工作部门之间一般也是各自为政,互相配合力度不够,比如,系里的辅导员工作、团委、学工部门之间都没有和组织部门很好的配合,党委组织部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
(二)学生党员的结构、层次与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收稿日期:2005-10-22作者简介:付禹(1977-),男,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学生党员结构性失调。
突出表现为学生干部在学生党员的比例居高不下,普通学生很难成为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查对象,很难得到党组织的关怀。
而党支部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上,使得入党积极分子的队伍逐步缩小,发展对象的选择余地逐步缩小;这样也容易使得一些学生干部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学生干部,理所当然要入党,毕业之前无论如何也要弄个党票,否则就不公平。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他们或者由于暂时的觉悟不够高,或者由于不太会和老师辅导员等处理关系,只管学习不问政治,系书记或者辅导员也因此忽视了对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工作。
事实上,这样学生只要多去关心、多做工作,也不是没有发展的可能。
总之,如果只是纯粹地发展学生干部,长此以往这样的局面显然不利于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
第二,把关工作做得不严,致使部分政治觉悟不高、理论修养不够、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也能入党。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政治观念逐渐淡薄,政治信仰淡化,功利主义乃至拜金主义观念上升。
很多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不高、理论修养不够,甚至在入党动机上存在“政治投机”的倾向;有些学生党员在参加理论学习时,把理论学习看作形式,认为是“走过场”;也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并不认真,工作不踏实,但善于“走上层路线”,跟辅导员和老师拉关系,套近乎,因此也能赢得系领导的好感,在入党问题上加分加码。
笔者在教学中甚至发现,有些学生党员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都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也不甚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他们谈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时,有些学生党员居然一脸的茫然;也个别学生党员居然在普通学生面前搞特权。
这样的学生党员,怎么能够在普通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又如何能够体现我们党的先锋队性质。
导致这种学生入党的原因,应该说是我们的把关工作没有做好。
(三)学生入党的考查力度不够,考察期偏短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一般的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查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转为预备党员,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只有一年时间。
而事实上,作为没有社会阅历,理论修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尚需进一步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而短短的一年的考察就匆忙入党,其考查力度显然不够;而且在入党考查方面,还存在着透明度不高,甚至暗箱操作的情况;学生党员的发展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划,平时不发展、少发展,毕业之前突击发展、多发展,低年级时不发展、高年级时多发展,等等,这些现象都是违背党的组织发展的原则的。
(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不重视入党后的再教育目前很多普通的高校都基本上成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建立起“校、系、班”三级党员教育培养体系,学校有党校、系有党支部、班有党小组。
但是在高职类院校中,这样的情况还比较少见,而且即使成立了这类专门的组织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其次,很多系只有系党支部,没有专门的学生党支部,更没有党小组之类的组织,党员教育培养体系不甚健全;第三,党员教育衔接的力度不够,有些院系虽然有学生党支部,但是在党员教育上,只重视入党前的培养教育,入党前虽是严格把关,层层考查,但是不注重入党后的党员再教育。
导致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认为自己已经是一名党员了,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地要求,“坐吃老本”,也不再重视理论学习,甚至以为入了党自己以后的“前程”就不是问题,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卖力地表现自己,这样的学生党员虽然不会犯什么错误,但其在普通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却无法发挥出来。
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的性质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把握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与办学规律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一)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根据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党组联合召开的第13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的精神:要加强和改进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立足实际,常抓不懈,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形成“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格局,这实际上也为高职院校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即:高职院校的党委和系总支要把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切实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入党前的教育,构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系统工程第一,处理好扩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和提高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发展的就发展,该发展的一定要发展,不要搞所谓的“卡比例、划指标”,不要把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流于形式;在稳步提高学生党员的数量的同时,努力加强学生党员的质量,保证每一位入党的大学生都符合党组织要求,都能够在普通学生中起到先锋带头作用;尤其还要重视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但是暂时觉悟不够高的学生的发展与培养工作,这样才能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第二,加强学生入党教育,建立“(校)院、系、班”三级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体系。
有些系党支部把发展大学生入党当作上级党委和组织部分派的任务,认为只要在指标上完成了规定的发展数量就可以了,责任心不强,不重视学生入党教育,以至于有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根本没有能够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入党教育,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端正入党动机就匆忙入党,这就为以后的党员教育留下了隐患。
从基层抓起,建立三级党员培训教育体系,是提高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保障。
第三,注重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持续性教育。
有些院系党支部虽然也很重视学生入党时的考查工作和入党教育工作,但是以为这样就完成学生的党建工作,把学生党建工作狭隘地理解为就是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
笔者以为:大学生入党的考察期过短(学生党员的考察期只有一年时间,而一般党员的考察期是2年),而且学生党员在以后的就业中往往比一般的学生容易一些,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入党后产生优越感,认为自己入了党将来就前程无忧了,容易在思想上放松自己。
所以,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比起一般干部的党员教育工作更为重要,学生入党后的持续性再教育,也是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首先要在学生党员中坚持民主评议制度,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党员评议,一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员民主生活会,通过自我总结,非党员同学的评议和党支部民主生活会评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对评议不合格的党员绝不迁就;同时建议对学生党员实行挂牌制度,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当制定大学生党员的管理规范。
[2](P25)第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者,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还具有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很多“两课”教师在工作之余还承担着学生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党课教学任务。
尤其是在目前大幅度裁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现实情况下,更要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严格学生入党的考查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在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中,始终要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把学生入党的关口,从实际工作出发,实事求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提高学生入党的数量。
吸收学生党员时要广泛听取普通学生的意见,做到选拔工作透明化,对考查对象实行公示制,加强民主监督。
在决定考查对象入党时,要在党支部实行民主投票,杜绝那种支部书记说了算的“一言堂”的做法。
其次,明确入党介绍人的工作性质和责任,加强支部书记对入党介绍人的领导。
有些入党介绍人在发展和考查入党对象的工作中形同摆设,根据有些学生党员的反映,个别学生党员的入党介绍人在考查期间压根没有和考查对象做过正式的、深入的谈话。
按照组织程序,入党介绍人是最了解考查对象情况的,应该是学生党员入党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考察人,因此应该强化和落实入党介绍人的责任,加强对入党介绍人工作的监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