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河南省地方标准修订说明一、修订的目的和意义根据《水利部关于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水资源〔2013〕268号)要求,用水定额原则上每5年至少修订1次。
河南省地方标准《农业用水定额》(DB41/T958-2014)作为河南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农业及农村生活用水规范化管理重要依据,自2014年发布实施以来,使全省范围内的农业及农村生活用水管理有据可依,并在农田水利、农村人畜饮水、高效农业园区等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我省农业用水科学化和精准化管理水平。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水资源费改税制度的实施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有5个年头,各地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都有一定提高,现有用水定额已不能适应目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全省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监管等形势的要求,必须对现行定额适时进行修订。
修订《农业用水定额》,对于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用水监管、促进农业节约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设节水型农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修订原则和依据(一)任务来源2018年4月河南省水利厅发布关于《河南省用水定额修订》公开招标公告,2018年5月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中标并与河南省水利厅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2019年8月2日,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省级用水定额整改工作的通知》(办节约函〔2019〕910号)要求河南省要做好用水定额整改工作。
2019年12月23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1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市监〔2019〕309号)达了本标准的修订任务,项目编号20193120161,项目名称《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二)修订原则本次《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修订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河南省按照地理、气候特点分为共划分为四个农业灌溉一级区和八个二级区,各区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都各不相同。
因此,用水定额修订一方面要符合区域用水实际,同时体现地域特点。
2.科学性原则用水定额的修订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提出的成果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可行性原则定额水平应是在今后一定时期相应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采取加强管理、革新技术和工艺等措施可以基本达到的;定额内容应能够满足取水许可审批、年度用水计划制定、行业节水水平考核、水资源规划编制等要求。
4.节约用水原则用水定额修订要符合节约用水发展的趋势,在当地具有先进性,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
5.逐步完善的原则用水定额使用年限为未来3~5年。
随着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用水定额将发生变化,要适时调整或修订用水定额。
(三)修订依据1.法律法规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2)《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2017);(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4)《取水许可管理办法》(2015);(5)《河南省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4);(6)《河南省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2001);(7)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水资源(2007)158号);(8)水利部《关于严格用水定额管理的通知》(水资源(2013)268号文);(9)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用水定额评估工作的通知》(办资源函(2015)820号);(10)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
2.规范、标准(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1—2009);(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3)《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GB/T 32716—2016);(4)《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 29404—2012);(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363—2018);(6)《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 56—2013);(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8)《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9)《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485—2009);(10)《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17);(11)《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1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13)《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 56—2013)3.技术资料(1)河南省水资源调查评价,2005年;(2)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2017年);(3)河南省水资源公报(2015~2017);(4)河南省水利统计年鉴(2015~2017年);(5)河南省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成果报告(2006~2017年);(6)《全国用水定额汇编(上、中、下)》(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2017年);(7)灌溉试验成果,(2010~2017年);(8)其他调查资料。
三、修订过程(一)成立组织机构定额修订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时间紧迫,为保证此项工作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省水利厅成立了河南省用水定额修订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
领导小组以水利厅水政水资源处处长为组长、厅农村水利处主管处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省辖市和直管县水利(水务)局水政水资源与农水科科长、节水办主任组成,其职责主要负责指导和把握本次用水定额修订工作的方向,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技术工作组以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河南省科达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为总负责,成员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科达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各省辖市和直管县水政水资源与农水科、节水办技术骨干组成,其职责主要负责本次用水定额修订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制定工作大纲项目组在多年持续关注《农业用水定额》(DB41/T958-2014)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近年连续开展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成果、农作物灌溉试验、墒情监测等工作实践,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灌溉发展水平等因素,编写完成了《河南省用水定额修订工作大纲》。
2018年6月8日,河南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工作大纲》专家审查会,与会专家提出了宝贵的修订意见,为下一步开展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调查与调研为使用水定额修订的基础更扎实、更具代表性,本次修订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分三个方面进行。
1.全面调查。
省水利厅发文要求各省辖市和直管县全面开展农林牧渔和农村生活用水情况调查,并填报调查表。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规定的行业类型,结合我省实际,在坚持全面调查的同时重点调查我省主要农作物类型、分布情况、种植面积、灌溉方法及产量,以及农林牧渔业与农村居民生活现状用水水平、节水措施等情况。
2.典型调查。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省技术工作组深入全省典型大、中、小型灌区及纯井灌区以及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鱼塘、农户等进行现场实地调研,掌握典型样点灌区灌溉用水、畜牧企业养殖用水、鱼塘补水等情况及其采取的节约用水措施,并了解日常用水管理工作情况等。
同时,调研期间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一线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农业用水定额》(DB41/T958—2014)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征求其对定额修订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3.积极与有关省份交流。
一是省领导组和技术组赴河北省开展用水定额修订及农业用水限额调研,学习外省定额修订工作的先进经验。
二是安徽省用水定额评估项目组及山西省用水定额修订项目组先后来我省调研,双方就用水定额修订重点、修订方法及工作开展等情况做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四)整理分析资料并提交初步成果省技术工作组对各地上报和典型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汇总整理分析,并根据相关方法,提出各行业用水定额。
种植业和林业灌溉用水定额根据调查、灌溉试验、理论计算,并结合历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成果及大量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畜牧业用水定额根据动物生理需水、圈舍清洁用水和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结合调查成果,综合分析确定;渔业用水定额根据各分区降水补给、鱼塘蒸发和渗漏损失等影响因素,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并结合调查资料确定;渔业用水定额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根据调查资料经综合分析确定。
经过以上工作,于2018年11月形成了河南省地方标准《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修订初步成果。
2018年12月9日,河南省水利厅在郑州组织召开了河南省用水定额(包括《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和《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修订专家审查会,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完成定额征求意见稿,并发送到各省辖市、直管县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广泛征求意见。
(五)完成征求意见稿省技术工作组根据各地市反馈意见,对征求意见稿再次修改完善,形成用水定额送审稿。
同时,根据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对河南省用水定额评估“一省一单”中提出的相关意见与建议进行第三次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一)本次主要修订内容1.修订了标准名称标准名称由原来的“农业用水定额”修改为“农业与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2.修订了术语及定义增加了用水定额、水文年型、灌溉基本用水定额、灌溉基本用水定额修正系数、管灌、灌溉分区、畜牧业用水定额的术语和定义,修订了农业用水定额、渔业用水定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的术语和定义,删除了调节系数、大型灌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牲畜用水定额、露地和保证率的术语与定义。
3.修订了灌溉用水定额使用说明明确了某作物在不同水文年型、不同灌溉方法、设施栽培类型下斗口(或井口)灌溉用水定额及毛灌溉用水定额的获取方法。
4.调整了灌溉分区将原标准中5个一级灌溉分区合并为4个,仍保留8个二级灌溉分区;对二级灌溉分区涵盖的范围进行复核并做适当调整。
修订后全省灌溉分区一级区分别为Ⅰ豫北区、Ⅱ豫西区、Ⅲ豫中、豫东区和Ⅳ豫南区;其中豫北区分2个二级区,分别为Ⅰ1豫北平原区和Ⅰ2豫北山丘区;豫西区即Ⅱ1豫西山丘区,不再细分;豫中、豫东区分2个二级区,分别为Ⅲ1豫中平原区和Ⅲ2豫东平原区;豫南区分3个二级区,分别为Ⅳ1南阳盆地区、Ⅳ2淮北平原区和Ⅳ3淮南山丘区。
修订后将原来划至豫北山丘区的卫辉市、沁阳市和博爱县调整到豫北平原区,舞钢市调整到豫南区的淮北平原区;陕县更名陕州区,许昌县更名建安区,开封县更名祥符区;新增平顶山市石龙区,归至豫西山丘区。
5.增加了灌溉基本用水定额修正系数增加了反映灌溉方法和设施栽培类型条件下的灌溉基本用水定额修正系数。
6.删除了调节系数根据原标准用水定额的使用情况,调节系数在用水定额的使用中有很多不便和随意性。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省级用水定额整改工作的通知》(办节约函〔2019〕910号)中“河南省用水定额评估意见”第3条“要删除用水定额调节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