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颜章根,
祥业集团,创业传奇
“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问工网颜章根并未就此止步,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荣华布行”升级换代为“香港祥业集团”,他本人也摇身一变为有雄厚资本、有丰富经验、有广泛关系的“三有大亨”。
颜章根凭借自己的辛苦打拼和机敏运作,很快便成为令香港纺织行业同仁刮目相看的后起之秀。
颜章根发迹了、有钱了,但他并未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和家乡,反而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千方百计思谋着投资内地的最佳路径——“积聚财富不是我的唯一人生追求,回馈祖国和家乡才是我的终身夙愿。
国家要繁荣昌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责无旁贷。
不管是生活在海外的侨胞,还是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对国家、人民和自己均有利。
”
1988年秋天,颜章根满怀热情踏上内地这片热土,先后走访了海南、深圳、厦门、永春等地,全面收集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纺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投资信息,精心选择着最佳合作伙
伴和最好投资机会;1989年春天,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颜章根多次回到永春商讨投资建厂事宜,最后与永春三红食品厂达成合作意向,合资创办起以生产饼干为主的“永春华荣食品有限公司”,用颜章根的肺腑之言来说就是——“我颜章根就图为家乡发展经济办成几件事,并想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海外的永春人回乡投资,使家乡的经济快快繁荣起来。
”1989年6月,颜章根怀揣两亿港元来到厦门,大胆斥资兴建起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的荣华大厦、华昌大厦、富豪花园、白鹭花园,这些风格迥异、环境优美的高级公寓、别墅、写字楼,构筑起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0年12月,筹备一年的“无锡燕华毛纺针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年产值达1500万元,创汇98万美元;1990年,颜章根左右开弓创业忙,先是创建了厦门“天马祥业农牧工商有限公司”,后又兴办了厦门“天马中华民族文化村”……时至今日,颜章根先后斥资8亿多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承德、苏州、无锡、南昌、福州、厦门、泉州、永春等地创办企业30多家,涉及房地产、纺织、食品、化工、制药、旅游、高新技术、金融、证券等众多领域……
作为“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颜章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再上高楼,把自己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回报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
面对风起云涌的高科技浪潮,颜章根乘势而
起,力争成为玩转高科技的时代弄潮儿——“我现在想到的是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发高新技术方面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做点事,是我的最大的心愿。
诚然,投资开发高新技术的确有难度、有风险,但成功以后得利也是十分丰厚的。
对国家来说,现在特别注重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才能切实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因此,投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功在国家,利在自己。
”3查看更多创业故事
“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颜章根,
祥业集团,创业传奇
“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问工网颜章根并未就此止步,
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荣华布行”升级换代为“香港祥业集团”,他本人也摇身一变为有雄厚资本、有丰富经验、有广泛关系的“三有大亨”。
颜章根凭借自己的辛苦打拼和机敏运作,很快便成为令香港纺织行业同仁刮目相看的后起之秀。
颜章根发迹了、有钱了,但他并未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和家乡,反而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千方百计思谋着投资内地的最佳路径——“积聚财富不是我的唯一人生追求,回馈祖国和家乡才是我的终身夙愿。
国家要繁荣昌盛,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责无旁贷。
不管是生活在海外的侨胞,还是港澳同胞,到内地投资对国家、人民和自己均有利。
”
1988年秋天,颜章根满怀热情踏上内地这片热土,先后走访了海南、深圳、厦门、永春等地,全面收集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纺织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投资信息,精心选择着最佳合作伙伴和最好投资机会;1989年春天,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颜章根多次回到永春商讨投资建厂事宜,最后与永春三红食品厂达成合作意向,合资创办起以生产饼干为主的“永春华荣食品有限公司”,用颜章根的肺腑之言来说就是——“我颜章根就图为家乡发展经济办成几件事,并想用自己的行动推动海外的永春人回
乡投资,使家乡的经济快快繁荣起来。
”1989年6月,颜章根怀揣两亿港元来到厦门,大胆斥资兴建起总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的荣华大厦、华昌大厦、富豪花园、白鹭花园,这些风格迥异、环境优美的高级公寓、别墅、写字楼,构筑起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0年12月,筹备一年的“无锡燕华毛纺针织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年产值达1500万元,创汇98万美元;1990年,颜章根左右开弓创业忙,先是创建了厦门“天马祥业农牧工商有限公司”,后又兴办了厦门“天马中华民族文化村”……时至今日,颜章根先后斥资8亿多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承德、苏州、无锡、南昌、福州、厦门、泉州、永春等地创办企业30多家,涉及房地产、纺织、食品、化工、制药、旅游、高新技术、金融、证券等众多领域……
作为“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颜章根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再上高楼,把自己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以回报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
面对风起云涌的高科技浪潮,颜章根乘势而起,力争成为玩转高科技的时代弄潮儿——“我现在想到的是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它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开发高新技术方面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事,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做点事,是我的最大的心愿。
诚然,投资开发高新技术的确有难度、有风险,但成功以后得利也是十分丰厚的。
对国家
来说,现在特别注重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才能切实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因此,投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功在国家,利在自己。
”3查看更多创业故事
“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颜章根,
祥业集团,创业传奇
“三无小子”成长到“三有大亨”问工网为了应对人生地不熟的创业挑战,作为“无本钱、无经验、无关系”的“三无小子”,颜章根只好一切从零开始,干起了月薪1000港元的“捷兴纺织公司”杂工活计。
他不仅在进货时肩扛200来斤布包来回奔跑不言累,而且主动包揽了打扫卫生、烧水煮饭等公司里的全部杂活,
逐渐赢得了老板的赏识并时常被带往各种社交场合,结识了一些纺织行业的大腕,这为其日后在香港纺织行业大打出手奠定了坚实的“人脉”基础。
就这样,颜章根一方面为“捷兴纺织公司”出力流汗,一方面为自己日后独自创业不动声色地积累本钱、学习经验、摸索关系。
经过8个月的没日没夜打拼,颜章根逐渐积攒下了8000港元,独自创业的冲动再也按捺不住了。
于是,他与一位从事废品收购行当的永春老乡一拍即合,一个出经验,一个出体力,各自出资8000港元,合伙创建起了一个小小废品收购店。
白天,他们笑脸相应送来破烂的收购员;晚上,他们不知疲倦地对废品进行分类、压实、打包;只因一次次扰乱邻居休息,他们不是被警察抄牌,就是收到法院送来的“干扰睡眠”传票,不得不一回回认错认罚。
有拼争就会有收获,经过13个月的苦苦运作,颜章根终于分得了合伙创业的第一桶金——连本带利55000港元。
有了这汗水和勤劳换来的第一桶金,颜章根毫不迟疑地结束了自己那“破烂王”的打拼生涯,底气十足地开始了在香港纺织行业的爬摸滚打。
他以55000港元为资本,又向亲朋好友筹集了45000港元,租借了一套两室一厅房子,作为办公和居室,果敢地挂起了“荣华布行”的招牌,吹响了涉足香港纺织行业的进军号。
深圳觅商机荣华布行摇身一变为祥业集团
回报大中华涉足众多行当奉献拳拳赤子心
万事开头难,独自创业开头更难。
“荣华布行”开张俟始,由于本钱小、人手少,颜章根只好老板伙计一肩挑,自己卖布,自己扛布,自己送布;路不管多少,利不管丰歉,能赚一分是一分,能挣一厘是一厘。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章根实在不愿意再小打小闹了,一门心思找寻着质的飞跃之最佳路径。
作为祖国大陆开放桥头堡的深圳,虽说是“荣华布行”进货的主渠道,但由于“荣华布行”是小本买卖,故而所进货物只能是零敲碎打,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阵势。
一次,颜章根到深圳“海鹏公司”进货,当被问及“你是布行的老板,为啥只进那么一点货”时,颜章根老老实实地脱口而出——“我没有多少钱哪!”就是这不经意间的实话实说,让深圳“海鹏公司”的业务主管顿时生成了互利合作的强烈冲动——“要是颜先生有意,我们公司可以全力合作,还有我的许多同行也能多多帮忙。
”带着深圳同行的合作意愿,颜章根一返回香港就马不停蹄地找到“捷兴纺织公司”的林老板商讨对策——“我能组织来大量货源,但却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恳请林老板拉兄弟一把。
”精于香港纺织行业运作潜规则的林老
板,听完颜章根的话就知到赚钱的机会来了,便当机立断借给颜章根30万港元。
就这样,在“借道行车”融资绝招的支撑下,“荣华布行”一天进一个货柜的经营纪录不断被刷新,林老板也不费吹灰之力地赚得了丰厚的红利。
仅仅经过两个月的巧妙运营,“荣华布行”就赚得了可以灵活运转的自有资金,颜章根乘势而起结束了“借道行车”的融资举措,底气十足地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商业运营。
一年之后,“荣华布行”从无人瞧得起的香港纺织行业“小豆丁”,发展壮大为销售量高达上千万码布的香港纺织行业“小龙人”。
2查看更多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