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
[摘要]城市公共交通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会对公交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现在则亟须对其综合品质制定一套完整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促进城市公交进一步健康发展。
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公交品质评价的指标元素,并据此作了细致的分析。
其中特别强调对外域先进经验的借鉴,探讨了“政府交通代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及其在公交品质构成中的地位,希图引起业界的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公交品质;评价指标;分析
1 城市公交品质的研究背景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以及随之出现的交通规划、交通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至今不过200多年。
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公共交通理论研究,起源于法国数学家蒙日(Gaspard Monge)。
他于1781年用数理分析方法,首次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交通问题。
到20世纪40年代,由苏联科学院院士康托诺维奇(Leonid V.Kantorovich)将“蒙日命题”假设放松后得到极小值(Minimum)而得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与此同时,另一个研究思路被更为广泛地接受:这就是对于公共交通中一般准则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
这一研究是对上述“蒙日命题”的具体化及可操作性的探索。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公共交通一般准则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国政府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的起始点大致相同。
即:多数都是在其国内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开始的,而真正达到十分重视程度的研究,则一般是在其国内人均GDP达到约10000美元的时候。
随着人类对人口、资源、环境重要性的重新认识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此类主题的探索成果,大量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并且一直持续到目前。
研究主要关注两大问题:一是公共交通准则指标体系的建立;二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在各国的赋值及相关考核问题。
本文拟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出发,参照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公交四种主体的区分(即:一般公交需求者、公共交通企业、交通代理机构、政府),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品质,尝试进行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以期对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2发展对城市公交品质的呼唤
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近三十年的繁荣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也随之有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
我国城市公交事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积累并逐渐形成了科学、公认的普世原则。
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可达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以及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等等。
以人为本的原则,具体到公交服务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人:首先是普通出行者,即要保障公交出行者的权益,这是公共交通事业自身存在的前提。
与此同时,城市公交企业的职工,他们的权益及不断改善待遇的合理要求也必须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城市公交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而言,它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功能的一种必要的支持基础。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交服务对城市居民的公平性,主要是分析社会不同收入阶层的承受力以及路权分配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发挥市场效率,尽可能做到在公共交通参与路权分配的情况下,国民产出能够达到最大。
可达性和有效性原则,这是城市公交比较独特的功能。
可达性是指能以最少的交通支出,完成城市社会经济生活大部分活动的能力。
有效性是指一定的交通成本可以达到的最大的效益。
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指与城市公交相联系的各类人群,对利用公交出行或使用公交工具服务而产生的各种主观企盼及诉求是现实可行的。
这些企求不会侵犯其他人群的合法权益,并且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它们在现实中或在规划的时限内,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操作的。
然而,上述这些原则,必须对其加以细化和具体化,才能支持和维系我国城市公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我国城市公交品质的初步评价
要全面提高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品质,必须建立一个先进合理的、与世界接轨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根据对我国现实城市公交相关的实践和研究,本文尝试基于三大主体形成三个重要领域的品质评价指标。
这些指标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一指标体系的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公共交通实际工作的不断提升,以适应经
济、社会环境的变动和消费者需求的相应演化。
三类主体品质评价指标分述如下:
3.1一般公交需求者品质要求指标
(1)作为一般城市公交的需求者,他们对于城市公交服务品质的基本要求,主要是速度、安全、便利、舒适、可靠以及公交对城市整体发展的适应性(例如居民社区的拓展对公交新线路的需求)等方面。
与此相联系,还会对诸如车辆的调度、车费的结构等表示关注。
(2)城市公交信息是公交需求者进一步关注的内容。
城市公交信息主要是对城市构成具有连续性的解析,也就是该城市各交通模式清晰度的主动显示。
它的完备,一靠责任,二靠管理,三靠科技,而且,从发展的观点看,这样的努力应该是没有止境的。
(3)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由于其安全、便捷、廉价、舒适等特征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大地拓展了自身的功能,它已经成为大多数居民及流动人口工作、学习、休闲、娱乐、旅游、购物、访友以及品类繁多的社交活动首选的出行方式和工具。
这种巨大拓展,对于建立社会和谐及建设清洁、环保、高效的现代城市具有深远的意义。
3.2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相关指标
城市公交只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形式和类型的交通及管理有着密切关联。
因此,权衡利弊,整合资源,着眼全局,相互支持,常常可以实现交通行业“双赢”的局面。
这种利弊权衡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交通成本上,其中包括运输成本、能源消耗、时间损失及交通方式等。
(1)城市公交的第一使命是为出行者服务,因此,公交线路、换乘枢纽及场、站的选定必须充分、全面地考虑不同出行者人群的不同要求和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和适应性极强的变更。
城市公交的服务意识、服务思维和服务渗透性也应当更精明、更全面、更深入、更科学。
从宏观的规划到微观的设计均应有不断的革新和改进。
(2)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新的居民社区的蓬勃涌现,加上居民的职业模式出现多样性、居民成分的复杂性,等等,使得居民对于居住条件的选择,增加了许多新的要求和不确定的因素。
但是,在居住环境的选择上,与通达性相关的公交线路、换乘枢纽、场站、车流频次等因素,是居民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