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7、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声、像并茂的 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性。 数学的教学内容与其它科目相比较抽象, 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数 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 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 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运用课 件以“旋转”的动态方式呈现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 形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 论、交流研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数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他们数学活动的特征以及他 们顺利完成这种特殊的数学活动时所反映的心理品质。 在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学生自觉地进入到思维的王 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并在他们自己不停地探索、 追求、尝试过程中,发现数学真理。因而学生所学的知 识会更扎实,理解更深刻,创造性数学思维的能力也会 随之增强。
对称性
是中心对称图形 对称中心是两条对角线
类比引入既梳理了已有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建 构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内容较多、体系性强的 知识尤其使用。
3、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 和数学家轶事。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 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 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欧拉、高 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杨辉、华罗庚、 陈景润等都有很多动人故事可以用来创设教学情境。
2、趣味性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 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原。” 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因此创 设情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可创设情境如下:现在有一张报 纸,将它对折一下,厚度增加了一倍,再对折一下,厚度 是原来的 4 倍;如此对折 30 次,让学生估计一下厚度。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猜想几次之后,告诉他们厚度大约 是 10 个珠穆琅玛峰的高度时,你想学生有没有探究问题 的兴趣,肯定有,且空前高涨。
例如,讲数轴时创设情境:出示演示用的温度计, 请大家观察温度的大小表示,依照此温度计的构造方法, 请你用我们所学过的有理数为它排队,排成一行,如何 比较合理?分组探索。
2、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
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创设情境,有利于新旧知识间 的衔接,不仅可使知识由旧到新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 而且也为学生探索新知识作了铺垫。此法适用于知识间 内在联系紧密的内容。例如,讲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时 创设情境:请你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并请说明理由。 7×5=5×7 ,(7×5)× 2=7(5×2)。容易看出它 们是小学所学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那么,在引进了 负数以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引导大家进行有理 数范围内的探索发现。
总之,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努力创设 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 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 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 面提高。
谢谢大家
3、针对性
情境创设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 教材,不同学生、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方法。 切忌只图表面的热闹,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 节 。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相关知识提问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课本中相关知识,摘其要旨简单明快地提出 新课学习的问题,或者流利通畅地勾勒出教学内容的大致 轮廓,使学习明确学习目的,迅速进入学习探索状态。
6、利用教具、实物创设情境 7、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前 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在 这个建构过程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这就要求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 生成功学习设计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人为设计的教学环境 我们称之为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 开发学生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 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 效、自信,进而取得成功。由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 仅能使教师当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且更有利于 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实施 新课程。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赵丽华
讲座内容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数学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1、愉悦性 2、趣味性 3、针对性
三、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1、利用相关知识提问创设情境 2、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 3、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 4、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5、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创设意境
又如,在上《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一课 时,多媒体可以展示世界上的很多有名的建筑 或者生活当中经常见到的交通路标等生活化的 事物,让学生了解“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少 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达到了本节课的 目标。如果不用幻灯片展示这节课上起来是很 空的,学生也不会感兴趣。 总之,多媒体可以帮助数学的教学从抽象 化到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更好 的掌握知识。
5、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事物创设意境
以学生熟悉的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其它学科 的知识作铺垫,来探索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此法运用 了心理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学生容易理解、接受。 如讲线段的长短比较时,请两位同学比较个子的高 矮,让一人站地上,一人站小凳上进行比较;让两人背 对背地站在同一块平地上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一种结果 比较真实?让学生拿出两条长短不一的线段进行探索比 较,寻找比较方法。
3、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充 分的锻炼,同时也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 成正直、进取、务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 起科学服务于人类和献身于科学的高尚品格
二、数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1、愉悦性
情绪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信息和思维活动中与 情绪有极大的关系,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记忆力加强, 思维活跃。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较弱,他们的特征是“好奇、好动、好看”,无意注意占 很大比重。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 学习,在情绪高涨中求知,既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又充分利用了非智力的因素,使得课堂教学能收到良好 的效果。
如涉及到无理数时,向学生介绍希腊毕达哥拉斯学 派的成员希伯索斯因发现了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涉及 勾股定理时,可介绍毕达哥拉斯曾因此发现而欣喜若狂, 宰了一百头牛来庆贺等,学生听了即生情感。
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利用历史上笛卡 儿午休时梦见到蜘蛛在窗上爬动,受其启发发明解析几 何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
4、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可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起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 “ 工程 应用题 ” 时,可设计如下试题来导入新课:(1)修一 条长 600 米的水渠,由甲工程队修建需 20 天,由乙 工程队修建需 30 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2)把 上题“水渠长 600 米”改为“长 1200 米”,其它条件不 问题不变。学生做完后惊奇地发现两题结果相同,工作 总量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设疑,学生展开激 烈的讨论。从而用单位 “1” 表示工作总量,自然而然地 引出例题“一项工程”……
一、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意义
1、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苏联数学教育家奥加涅相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成就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 发展。”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的前提。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很容易受到周围 环境的影响和感染,自觉地进入数学思维的王国,在数 学知识的牵引下,不停地探索,不断地追求数学知识的 成果,时常享受到数学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精神得到丰 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日益增强。
又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创设情 境: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答:找排数和 一排上的座位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 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 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这样的情境, 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 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的 知识的建构。 在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室 里认定一个同学的座位为原点,其他同学快速找到自己 的坐标位置,进一步把已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把知 识的构建简单化,生活化。
6、利用教具、实物创设情境
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 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 生动,给人印象深刻。 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自己 动手用萝卜、肥皂制作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立体图 形,通过动手加强对以上图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采 取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办法来组织教学,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 又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提前准备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剪刀,上课的时候让学生 经历展开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会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引入《等腰梯形》一课时,运用复习类比 引入: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对平行四边形 的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得到了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现在我们能否类比平行四边形,也 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探究等腰梯形的性 质呢?列表引导学生思考: 研究对象 边 角 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等腰梯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