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两大法系配偶权制度及立法借鉴意义

浅谈两大法系配偶权制度及立法借鉴意义

浅谈两大法系配偶权制度及立法借鉴意义【摘要】婚姻家庭关系是维系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配偶权是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了两大法系配偶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系配偶权;借鉴意义
一、大陆法系配偶权制度
(1)德国配偶权立法。

早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独立等启蒙思想就深入人心,对德国法学界影响巨大。

法学界并提出了婚姻契约等观念。

由于受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对夫妻关系的保护还是有很大限制的。

在立法过程中仍受到了封建思想、宗教等的制约,从法律上并没有真正确立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平等地位。

仍然受到夫权的影响,夫权大于妻权。

即使是1900年《德国民法典》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夫妻之间仍然没有实现完全的平等地位。

德国于1957年6月18日通过的《男女平等权利法》,就有关于夫妻之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后该规定在家庭法中也得以体现。

(2)法国配偶权立法。

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就规定有夫妻的配偶权内容。

如第218条规定,妻子没有独立的诉讼权利,除非经过夫的许可才可以享有诉权。

此时配偶权的内容保留有不少的封建残余,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使脱离了宗教的束缚,使婚姻家庭关系民事化,比以前更具有人性。

法国到1942年才有关于配偶权的规定,如修订后的《民法典》第六章“夫妻相互的权利与义务”中对配偶间的忠实义务、同居义务、住所决定权等方面予以规
定。

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立法特点是对配偶权的规定比较原则,对其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很完善。

但《法国民法典》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对世界其他各国家庭法关于配偶权的规定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

二、英美法系配偶权制度
(1)英国配偶权立法。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工人和妇女的不断追求下才最终取得男女双方在夫妻之中形式平等权。

如在1882年的《己婚妇女财产法》、1895年的《已婚妇女法》、1857年的《婚姻诉讼法》中,关于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都还不具有形式上的平等,只是涉及到配偶权方面有一些规定,配偶权的规定还十分不全面。

夫妻双方被赋予形式上的权利义务平等是在1923年的《婚姻诉讼法》中才有所体现。

比较有研究和借鉴的意义的是英国集前面法律优点的《1973年婚姻诉讼法》。

其关于配偶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关于忠实义务与同居义务的规定。

英国对忠实义务的规定主要涉及到夫妻双方之间的贞操权,在何种情况下配偶可以提出离婚。

如依据该法第1条2款(a)项可以请求离婚的前提条件是存在通奸行为,且无过错方不能容忍与过错方继续生活下去;如可以依据该法第1条2款(b)项提出离婚请求的前提条件是过错方存在鸡奸、兽奸、乱伦、未构成通奸的较低层次的性满足行为、不适当的亲密关系等行为的。

关于同居义务,该法第1条2款(b)项规定:“被告方己经以不能合理期待原告方与被告方共同生活的方式行为”。

在该条件下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以婚姻
不能挽回为由。

(2)美国配偶权立法。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个州享有婚姻家庭立法的权力,但受到联邦判例法和制定法的制约,州立法需符合美国宪法原则。

同时美国人口的流动极为频繁。

因此给执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所以,美国州法律全国统一委员会制定了许多重要的统一法律,这部分法律被各个州所采纳。

美国的配偶权主要有:姓氏自由权,体现男女双方的平等;住所决定权,美国各州法律也规定妻子享有选择住所的决定权;同居义务,双方在结婚之后,除特殊情况,应当在一起共同生活,这是双方结婚之后的享有的权利和应当负担的义务;忠实义务。

三、两大法系的立法对我国配偶权立法的借鉴意义
第一,很多国家都规定了诸如夫妻之间的地位平等、同居义务、忠实义务、住所的商量权、姓氏自由等,都把其作为配偶权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国在建立配偶权制度时可将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夫妻之间应该具有的权利义务予以承认和固定,纳入我国配偶权体系之中。

第二,国外对于配偶权方面的规定比较详细,可操作性较强;而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提出配偶权概念,只是在《婚姻法》总则等中零星规定一些配偶双方之间的权利缺乏操作性,应参考国外的一些规定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使我国配偶权方面的规定能够确
实起到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的功用。

参考文献
[1]肖军芳.配偶权制度的设立及立法完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张邦铺.论配偶权的立法完善及保护[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肖乾.论配偶权之立法完善[j].黑河学刊.2009(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