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写在试卷左侧相应位置。
3.字迹难以辨认或有错别字,阅卷老师可适当扣分。
4.只可用一种颜色笔作答,不得使用涂改带。
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赋(fù)闲簌(shù)簌马褂(guà) 飞漱(sù)B.罹(lí)难踌躇(chú) 颓(tuí)唐差(chāi)使C.扒(bā)手不逊(xùn) 炽(zhì)热锃(zèng)亮D.教诲(huì) 属(zhǔ)引盎(àng)然订(dīng)正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轩邈躁热横柯复势竞上B.沿朔崎岖绯红杳无消息C.征篷徙倚怪柏青林翠竹D.阙处萧条蹒跚清荣峻茂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电影《找到你》讲述了三位母亲与她们孩子的故事,眼花缭乱....的故事情节让人们了解到生命的意义。
B.老师为了培养我们任劳任怨....,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
C.目前,水资源短缺情况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D.有人费尽心思,以求一夜暴富;有商家殚精竭虑....,只为钻空子,好让自己赚得更多。
4.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余音绕梁的感觉。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欧阳修的《卖油翁》、苏轼的《水调歌头》、杜甫的《望岳》等。
C.《渡荆门送别》颈联以动写静,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的美景,依次是天边云霞图、水中映月图。
D.“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队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水管漏得厉害,家里已经积满了水,修理工答应马上就来,结果等了大半天才见到他的影子。
进门后,他懒洋洋的问住户:“现在情况怎么样?”主妇说:“还好,在等你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学会了游泳!”(1)这位主妇的言外之意是:(2)如果你是这位修理工,你该说:7.古诗文填空(10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5),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6)《使至塞上》中展现塞外风光的诗句是:,。
(7)《野望》中表现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诗句是:,。
二、文言文阅读(14分)《记承天寺夜游》与《记游松风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 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注释】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盖.竹柏影也( ) (4)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相与步于.中庭/至于.夏水襄陵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每至.晴初霜旦 D.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晓雾将歇.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4.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转任密州太守,与其弟七年不见,中秋之夜写下《水调歌头》;因罹文 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写下《记承天寺夜游》;哲宗绍圣元年,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居住嘉佑寺,写下《记游松风亭》……结合上述材料和苏轼诗文,说说在你心目中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不少于50字)(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一) 我的老师魏巍(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 美丽的人。
(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 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3)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 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 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4)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5)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 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 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6)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 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 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7)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8)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9)“找蔡老师……”(10)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11)“不是放暑假了么?”(12)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13)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本题共16分,选自《爱上阅读》)1.概括作者所选的经典事例。
(4分)①;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⑦。
2.第(2)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这样用词究竟是为了表现什么?(3分)3.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4分)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画线句?(3分)5、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二)大渡河英雄(节选)①率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一个军阀军队里当过军官。
刘伯承熟悉这个部落民族,熟悉他们的内争和不满。
他特别熟悉他们仇恨汉人,而且他能够说几句彝族话。
他奉命前去谈判友好联盟,进入了彝族的境内,同彝族的首领进行谈判。
他说,彝族人反对军阀刘湘、刘文辉和国民党; 红军也反对他们。
彝族人要保持独立;红军的政策主张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自治。
彝族人仇恨汉人是因为他们受到汉人的压迫,但是汉人有“白”汉和“红”汉,正如彝族人有“白”彝和“黑”彝,老是杀彝族人,压迫彝族人的是白汉。
红汉和黑彝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的共同敌人白汉。
彝族人很有兴趣地听着。
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弹药好保卫独立,帮助红汉打白汉。
结果红军都给了他们,使他们感到很意外。
②于是红军不仅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
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汉,一起到大渡河去打共同的敌人。
这些彝族人中还有一些还一直走到了西北。
刘伯承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他们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红军用这种立誓方式宣布凡是违反盟约的人都像那只鸡一样懦弱胆怯。
③这样,一军团的一个先锋师在林彪率领下到达了大渡河。
在行军的最后一天,他们出了彝族区的森林(在枝茂叶繁的森林中,南京方面的飞行员完全失去了他们的踪迹),出其不意地勐扑河边的安顺场小镇, 就像他们奇袭皎平渡一样突然。
先锋部队由彝族战士带路,通过狭隘的山间羊肠小道,悄悄地到了镇上, 从高处望河岸望去,又惊又喜地发现三艘渡船中有一艘系在大渡河的南岸!命运再一次同他们交了朋友。
④这怎么会发生的呢?在对岸,只有四川两个独裁者之一刘文辉将军的一团兵力。
其他的四川军队和南京 的增援部队一样还在不慌不忙前来大渡河的途上,当时一团兵力已经足够了。
该团团长是个本地人;他 了解红军要经过什么地方,要到达河边需要多长时间。
那得等好多天;他很可能过这么告诉他的部下。
他的老婆又是安顺场本地人,因此他得到南岸来访亲问友,同他们吃吃喝喝。
因此红军奇袭安顺场时,俘获了那个团长,他的渡船,确保了北渡的通道。
⑤先锋部队的五个连每连出了十六个战士自告奋勇搭那艘渡船过河把另外两艘带回来,一边红军就在 南岸的山边建立机枪阵地,在河上布置掩护火力网,目标集中在敌人外露阵地。
时当五月,山洪暴发, 水流湍急,河面甚至比长江还宽。
渡船从上游启碇,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到镇对岸靠岸。
南岸安顺场镇 上的人们屏息凝神地看着,担心他们要被消灭掉。
但是别忙。
他们看到渡河的人几乎就在敌人的枪口下靠了岸。
现在,没有问题,他们准是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