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新能源》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污染的主要物质是氮和()。
A.碳B.钙C.磷D.钾2、养殖场废水最大的特点是()。
A.产生量少B.容易处理C.有机物浓度高D.盐分含量高3、生活污水稳定塘处理系统不足之处是()、净化效果受气温等自然因素(平均气温需要>5℃)影响。
A.占地面积大B.成本高C.建设复杂D.池塘深4、()是一种为处理轻污染水而利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
A.沼气池B.稳定塘C.曝气池D.人工湿地5、土地处理技术利用()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污水或废水。
A.基质B.土地C.水分D.植物6、悬浮材料是MBBR技术核心,对于悬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填料密度控制在1.0克/立方厘米左右B.比表面积100—400平方米/立方米C.填料性状多为圆柱体,性状规则、孔隙度大和易于挂膜D.填料对气泡具有剪切、阻隔和吸附作用,增大传质面积7、根据污染物来源划分,农村土壤污染可分为农业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
A.养殖业污染B.种植业污染C.农药污染D.化肥污染8、综合指数法评定土壤污染等级时,表示土壤和作物污染明显的指数范围是()。
A. P综≤0.7B. 0.7<P综≤1.0C. 1.0<P综≤2.0D. 2.0<P综≤3.09、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顺序为:A. Zn>Pb>Cu>HgB. Pb>Zn>Cu>HgC.Zn>Cu>Pb>HgD. Cu>Hg>Pb>Zn10、()方法只能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和地点变化,不能彻底解决POPs引起的污染问题。
A 降解B物理C微生物D化学11、下列哪项不属于植物法修复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A 修复费用低B不破坏土壤结构C修复周期短D超积累植物生物量小12、微生物修复是利用活性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从而降低()污染程度。
A 有机污染物B氮C磷D重金属13、下列哪项不属于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特点()。
A 面积大、数量广B成分多、治理难 C 易收集、处理D危害时间长、持续久14、秸秆肥料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中()含量,补充和平衡土壤中的养分。
A 有机质B磷C氮D钾15、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中,需调节碳氮比至20:1~()。
A 30:1 B35:1 C40:1 D45:116、玉米秸秆粉碎模式中,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cm,留茬高度小于5cm。
A 5B 10C 15D 2017、好氧堆肥发酵过程中,发酵温度宜控制在55℃—65℃,且持续时间不少于5天,最高温度不宜高于()℃。
A 70B 75C 80D 8518.沼渣沼液用于栽培食用菌时,料温度一般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下列哪个温度不符合要求()。
A 32℃B35℃ C 38℃ D 40℃19.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其中甲烷通常占总体积的()。
A 30%—40%B 40%—50%C 50%—60%D 60%—70%20.在常压下,标准沼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是8.80%—()。
A 24.3%B 24.4%C 24.5%D 24.6%21.沼气发酵过程中,产酸菌适于在酸性条件下生长,其最佳pH为()。
A 5.4B 5.6C 5.8D 6.022.沼气发酵按发酵阶段划分单相发酵工艺和()发酵工艺。
A 两相B三相C四相D多相23.中小型沼气工程是指单体沼气发酵容积在20—500立方米,或总体容积20—()立方米的沼气工程。
A 100B 500C 1000D 200024.沼气工程启动调试时,污泥接种量最少为厌氧消化器有效容积的10%—20%,做多不超过()。
A 30%B 40%C 50%D 60%25.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时,其有机质的含量不得少于()%。
A 20B 30C 40D 5026.发展(),可利用白天太阳辐射进行光伏发电,并将电力储存在蓄电池中以供夜晚照明使用。
A 分布式电站B太阳能热水器C太阳能路灯D光伏系统27.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太阳能杀虫灯是()。
A 电击式杀虫灯B水杀式杀虫灯C撞击式杀虫灯D普通杀虫灯28.生物质的()特性决定了生物质的燃烧特性、气化特性和成型特性,是研究各种工业化利用的基础。
A 物理B 化学C 物理化学D 生物29.生物质原料经元素分析,下列元素中属于惰性成分的是()。
A 碳B氮 C 氢 D 硫30.施肥量过大容易造成施肥阶段与作物需求脱节,导致更高的()损失。
A氮B碳C磷D钾二、填空题1、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分为化肥不合理使用、集约化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废弃物污染几个方面。
2、农村污水主要由、畜禽养殖废水和乡镇企业生产废水组成。
3、水体、基质、和水生植物是构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4个基本要素。
4、养殖废水污染防治需要考虑减量化原则、和无害化原则等原则。
5、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主要包括植物篱、生态沟渠、和前置库。
6、沼气工程常用的厌氧工艺主要有UASB、UBF和。
7、我国研究比较多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主要有污水快速渗滤处理系统、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和。
8、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受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使单位面积耕地被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9、农业土壤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综合污染指数法、指数法、模糊数学法和核密度估计法。
10、土壤中重金属的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工程措施、电热修复和。
11、在有机污染物污染控制技术中,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
12、针对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污染土壤的地理位置、、污染的严重程度和污染面积等多方面因素来研究具体的处理措施。
13、农村固体废弃物主要分为种植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乡镇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几类。
14、秸秆是农作物成熟的、叶(穗)部分的总称15、秸秆资源化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用作肥料、饲料、燃料、工业原料和五个方面。
16. 秸秆的间接还田主要包括堆肥还田、、生化腐熟还田、过腹还田、沼肥还田等多种技术方法。
17.发酵床养殖是按一定比例将与秸秆、锯末、稻壳以及辅助材料等混合、发酵形成有机垫料。
18.土地覆盖地膜具有、保温、保墒的优点,具有延长农作物生长期的功效。
19.乡镇工业废弃物具有种类多、、分布散、污染重等特点。
20.秸秆青储是原料填装到高于窖平面厘米后立即封窖。
21.沼气中的硫主要以形式存在,也可能含有少量的硫醇等其他硫化物。
22.沼气发酵过程分为水解发酵阶段、、产甲烷阶段三个阶段。
23.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效的搅拌可以增加物料与微生物的接触,常用的搅拌方式有、沼气回流搅拌和机械搅拌。
24.沼气发酵是一个连续过程,根据该过程中进料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发酵、半连续发酵和。
25.沼气提纯有吸收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法四种方法。
26.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27.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入能量不稳定,一般需要配置系统才能工作。
28.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有集热器与循环管道、、室内淋浴装置等组成。
29.生物质包括植物、、垃圾以及有机废水等。
30.根据生物质的压缩成型的工艺特性可将其分为湿压成型、热压成型、三种主要形式。
三、名词解释1.农业面源污染2.稳定塘3.土地处理系统4.土壤污染5.POPs6.秸秆生物反应堆7.沼气发酵8.光伏发电9.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10.农村固体废弃物四、简述题1.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是什么?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分为哪3种类型?并简述。
3.农村污水治理工艺选择的原则?4.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对策有哪些?5.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可采取什么改良手段?6.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哪几方面?7. 土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8.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9.常见的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哪些?10.乡镇工业废弃物产生污染的原因有哪些?11.农村沼气建设有何意义?12.简述我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经验。
五、论述题1.论述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
2.论述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技术要点。
3.论述农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A4.D5.B6.B7.A8.D9.C 10.B 11.C 12.D 13.C 14.A 15.C 16.B 17.B 18.D 19.D 20.B 21.C 22.A 23.C 24.D 25.B 26.C 27.A 28.C 29.B 30.A二.填空题1.农村秸秆的无序利用2.农村生活污水3.微生物4.资源化原则5.植被缓冲带6.IC7.非尔脱污水灌溉新技术8.高度集约化9.单因子指数法10.电动修复11.植物修复12.土壤类型13.畜禽粪便14.茎15.食用菌基料16.秸秆生物反应堆17.发酵菌种18.保肥19.增长快20. 50—60 21.硫化氢22.酸化阶段23.发酵液回流搅拌24.批量发酵25.低温冷凝法26.光生伏特效应27.蓄电池28.保温水箱29.动物排泄物30.碳化成型三.名词解释1.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它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2.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是迅速推广污水处理工艺,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因而稳定塘处理技术成为我国近年来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3.土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利用土壤毛细管浸润扩散原理,通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逐级降解污染物、净化污水的处理系统。
4.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得以积累,导致土壤环境正常功能失调和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5.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在环境中难以正常的生物降解、光解和化学分解而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累积,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
6.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一定的设施(内、外路反应堆)条件下,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微生物菌种、催化剂、净化剂的作用下,将农作物秸秆直接生物工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二银化碳、热量、抗病微生物、有机和他无机养料,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并达到优质农产品从而实现培肥地力、出产水平的应用技术。
7.沼气发酵是指有机物质(人畜家禽粪便、秸秆等)在一定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分解代谢,最终形成沼气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
8.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