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写作——至爱亲情
作者:苏兴成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4年第04期
写作目标
1.选取典型事例,把亲情写具体。
2.写出真情实感,并能表达出对亲情的独特理解。
技法指导
一、化大为小,选取典型的事件表现亲情。
“至爱亲情”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泛泛而谈肯定写不出好文章,因此我们要化大为小,从小处入手。
可采用层层缩小的办法,先将“亲情”具体为父母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祖孙之情等;然后再缩小到比如母子之情,再去选择一件或者几件典型的小事来表现母子之情。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所经历的事情也多为平凡的小事,亲情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
因此,选取亲身经历过的、身边的小事来写,我们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所写的父亲,所做的也只是为“我”买橘子这样的小事,但因为作者细致地刻画与渗透在文字中的深情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二、力避俗套,用独特新颖的材料表现亲情。
我们所经历的亲情大多是相似的,再说亲情又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很多材料已经重复出现多次,比如父母雨夜送自己到医院看病、父母因劳累而长出了白发等,这些材料虽然典型,但因为太俗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因此同学们要想一想,哪些是大家都可能经历的,哪些是自己独有的;自己独有的东西自然是鲜活的,更有表现力的。
这样的素材,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如阎连科在《想父亲》一文中写到父亲时,没有写父亲如何关爱自己,而是写了父亲对自己的几次痛打,这样独特的选材使文章别具一格。
三、主题深刻,写出亲情的独特内涵。
写亲情文章,我们不能满足于只表达出浓浓的亲情,还要努力挖掘出亲情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
来看乔叶的《母亲的纯净水》中的一段文字:“天亮的时候,她真的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
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耻辱;它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
”这篇佳作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就是作者对亲情内涵的深刻挖掘,对母爱的深刻感悟。
范文示例
妈妈的脚步声
□袁倩
在家里,妈妈的脚步声是别具一格的。
我特别愿意聆听妈妈的脚步声,因为从小到大,那里面包含着妈妈对我不尽的关怀。
小时候,妈妈的脚步声会给我带来惊喜——或是我爱看的书籍,或是我喜欢吃的糖果。
每天傍晚,我都会坐在屋门旁,轻轻地闭上眼,仔细分辨来来往往的脚步声。
当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时,我便飞快地跑出去,迎接妈妈给我带来的惊喜。
长大后,我的学习任务也繁重了。
每天晚上我伏案学习的时候,妈妈总是不停地做家务来陪伴我,但她的脚步从来都是轻轻的,她怕打扰我。
在她心中,我是最重要的。
每当这时候,我总会幸福地聆听妈妈那很轻的脚步声,觉得自己已经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中了。
临睡前,妈妈的脚步声又会回响在我的床头。
那脚步声轻且慢,好像害怕打破夜的宁静。
伴随着脚步声,妈妈为我盖好被子,关好门窗,然后那脚步声又渐渐远去,我也伴着妈妈的脚步声进入梦乡。
然而当我生病时,妈妈的脚步却是急匆匆的。
她不但要去上班,还要带着我在家与诊所之间不断往返。
在那段时间里,妈妈急促的脚步声中多了一些沉重,也多了一些疲惫,但她的脚步从没有停歇过,这都是为了我——她的女儿。
如今,妈妈的脚步声已不像我小时所听到的那么轻盈、充满活力了,取而代之的是日渐迟缓的脚步声。
妈妈渐渐地老了,她用她的衰老换为我的成长。
如果说我以前喜爱妈妈的脚步声是因为它的轻快,那么,我现在喜爱妈妈的脚步声却是因为它的深沉。
妈妈的脚步声是伴随我成长的动人旋律,它会永远回响在我的耳畔,因为那里面包含的是妈妈对我的爱。
无论妈妈的脚步声变成什么样子,永远不变的是妈妈对我的爱。
点评
本文成功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从妈妈的脚步声中敏感地捕捉妈妈深沉的爱意,无论脚步声的轻盈匆忙,还是迟缓沉重,都蕴涵着妈妈对“我”的一片挚爱。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妈妈的脚步声为线索,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感悟融入字里行间,特别是结尾段的议论抒情,使全篇达到感情的高峰,读来令人颇为感动。
片段演练
1.人间至爱是亲情!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
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处在亲情的包围之中。
亲情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难忘。
请选择最令你难忘的亲情故事,写一个片段。
要求:运用上面所讲的方法,300字左右。
2.母爱是每日清晨餐桌上热乎乎的豆浆油条,母爱是每天穿在身上的干净衣服,母爱是每晚临睡前的关怀话语。
仿照例句,请以“父爱”为主题,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