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文章:以转型创新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理论文章:以转型创新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

理论文章:以转型创新融合推进高质量发展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坚持立足经济功能区定位,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着力谋划改革创新,推进发展转型,促进区域融合,担当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8.85亿元,同比增长11.2%;规模工业增加值1173.14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0%;固定资产投资2313.37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产业投资占比33%,民间投资占比达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亿元,同比增长15%。

一、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抓住项目“牛鼻子”,转换发展动力。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盯紧抓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项目建设的新成效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2017年共签约项目200个,总投资2617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市招商引资规模的40%以上,引进9个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

累计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25亿元,投资完成率124%;华大基因、清控科创、伟创力等项目签约落地;湘江欢乐城、宜家荟聚、华凯创意、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等项目开工建设;红太阳光电、中信戴卡一期、沃特玛新能源等项目竣工投产;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建成运营,谢子龙影像馆向公众开放。

以项目带动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增材制造、北斗导航、现代金融以及创新创意等新兴产业,提前布局人工智能、基因健康等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6.4%。

湖南金融中心建设快速推进,9栋过100米的写字楼已封顶,聚集法人机构、省级分行和持牌金融机构20余家,湘江基金小镇运营空间正式启动,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000亿元。

(二)抓住创新“动力源”,增强发展活力。

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谋创新、抓创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全面拉开,麓山南路综合整治加快推进,“两山一湖”双创基地正式运行。

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加快建设,智能系统测试区快速推进,军民融合产业产值超过400亿元。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构建双创“一核一圈多点”格局,打造梅溪湖创新中心等10个示范性众创空间,双创空间或基地达到80余个。

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3万余个,注册企业1.7万余个,同比增长23%。

(三)抓住改革“关键点”,着力深化改革。

始终把改革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改革试验田。

争取省市两级授权,44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正式下放到位,获16项省级经济管理事项直报权限;调整新区财税分配体制;理顺与岳麓区的城市管理体制,前期建成未移交的80条道路一次性移交到位。

大力实施“两集中三到位”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投资审批事项“一网通办,在线办结”,率先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施工图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投资房建类、市政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提速25%、40%以上。

积极推进产业用地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省级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多元化生态补偿和水环境综合试点等工作。

(四)抓住两型“对标尺”,打造品质新城。

始终把握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两型理念引领贯穿开发建设全过程,打造品质之城。

对标雄安新区规划理念,以城市设计为重要手段,推进新区“多规合一”,完成高铁西城概念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绿道近期建设等规划,开展梅溪湖二期控规工作以及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控规优化。

开工建设湘府路快速化改造、长望路西延线、麓景路南延线等项目,加快西二环拓改、岳宁大道以及梅溪湖二期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滨江、洋湖区域能源中心投入使用。

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和泛梅溪湖区域“百日整治”行动,洋湖湿地公园新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

2017年成功承办“9+2”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会议、省会城市市长会议,充分展示了新区形象。

(五)抓住党建“压舱石”,夯实发展根基。

始终不忘初心,以更高站位、更远眼光、更实举措、更严要求谋划推进党的建设工作,让党建成为改革发展“压舱石”。

认真学习、全面落实党的十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深入开展廉政“沙龙”、廉洁家书等党建文化活动;推进党建文化“进机关、进家庭、进企业、进项目、进工地”。

印发“两个责任”清单,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共性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现“两个责任”层层传导、落实到人。

强化责任追究,2017年新区共有53名干部职工受到了责任追究,释放了“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二、着力强化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一)在担当省会责任中走在前列。

看问题、谋发展、抓工作,首先从省会的角度来思考,为发挥省会作用积极担当作为。

要体现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发展速度和质量都要领先省市;要体现在交通联通上,在区域联通和对接“一带一路”中当好湖南开放崛起的桥头堡,推动长株潭一体化的主阵地;要体现在服务示范上,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国家级新区,为全市、全省提供样板。

(二)在“产业项目建设年”中走在前列。

抓住“产业项目建设年”机遇,千方百计谋产业、抓产业。

强化“产业为重,产城融合”理念,紧紧扭住产业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命根子”,统筹融合重大产业定位和招商,统筹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瞄准产业前沿,加快布局一批现代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加快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在“三大变革”中走在前列。

在质量变革上,要率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在效率变革上,要在土地效率、产出效率、整体效率和长远效率上体现新区特点,走在省市前列;在动力变革上,要加快推进由土地财政、房地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

尤其要破解当前片区开发中既要适当降低容积率、又要大幅提高产业比重带来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现金流压力较大、片区土地难以平衡等难题,向管理降成本,向创新要方法,向一级土地、二级开发、长远税收、综合效益统筹平衡要出路,提升新区品质,增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之路。

三、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一)突出加快产业项目建设。

在投资导向上,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着力提高产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工业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在主攻方向上,盯紧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5大高端制造业,以及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等3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5+3”产业发展格局。

在具体抓手上,通过抓产业链建设、抓招商首席责任制落地、抓科技成果转化、抓产业基金引导、抓“五个100”项目申报,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突出加快重点片区建设。

全面提升规划设计。

率先建立“战略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全域规划体系;率先完成“多规合一”;率先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城市设计体系;率先做好并实施交通专项规划;率先做好片区一、二级联动开发。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重点片区。

加快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全力推进麓山南路整治、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综合治理等工程,真正让人“眼前一亮”;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推动省银监局、省证监局、农业银行等行业监管和金融机构入驻,做大做强湘江基金小镇;积极推动高铁西城规划建设,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

(三)突出全面改善城乡面貌。

全面强化城市管理。

深入开展泛梅溪湖片区“百日整治”行动,开展重点片区市政道路、环卫站厕及社区基础设施拉网式巡查和精细化维护,抓好支路网、城市慢行系统等“微改造”“微建设”。

全面深化环境治理。

加快推动海绵城市、绿色示范城市、智慧城市建设。

深入实施流域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核心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快蜂巢颜料厂、原铬盐厂土壤污染治理。

坚定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抓好文明施工、扬尘防治等,打赢蓝天保卫战。

全面提升城市配套。

加快推进看云中小学、坪塘中学、湘江中学等教育配套建设;推进亿达健康科技城、爱尔国际医疗产业城等项目落地与建设;加快梅溪湖二期综合管廊建设。

(四)突出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破解融资难题。

充分利用政府债、企业债、棚改政策、PPP模式等规范融资,保障项目资金需求。

搭好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母基金、子基金等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加快征拆攻坚。

重点打好含浦大道、潇湘大道南延线、麓景路南延线等三大项目征拆攻坚战。

破解土地制约。

积极争取耕地占补指标和林地指标,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

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实施产业用地差别化地价改革试点,促进招商项目落地和新兴产业发展。

(五)突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要素和物流成本等措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形成新区比较优势。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网上办理或只跑一次。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加快推动高新区保税仓建设。

组建进出口服务公司,建立贸易融资担保公司,努力把省内企业贸易业务更多的留在新区。

(六)突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抓好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抓实基层党建。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加强政治巡察;切实增强“八种执政本领”,提高驾驭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抓严党风廉政建设。

正确运用“四种形态”,加大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整治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纠“四风”“雁过拔毛”“小官大贪”、违规参与涉矿等经营性活动等突出问题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推动党风政风长久向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