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


三、性格品质
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 “自汉击匈奴而广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 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布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 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 “将军自念,岂尝有 所恨乎?”广曰: “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 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 “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 得侯者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虽然兵不厌诈,但李广杀了手无寸铁
的降兵,就如当年项羽坑杀秦军一样,有违道德。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 李广随周亚夫平乱,李广在关键性战役中表现英勇,乱军中夺得敌军军旗,这 兴许应是他封侯的绝佳机会。但“以梁王受广将军印,还,赏不行”错过了这 次机会,按照汉律,中央官员如果私下接触诸侯王是要严惩的,李广当时虽不 像周亚夫般位高权重,但他早已名声在外,接触汉景帝最不喜欢的梁王刘武, 无疑是给本来还很看好他的汉景帝心中添堵。李广的政治头脑实在是相当拙劣。 还有一件事,可以看出李广的心胸不够开阔。“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
飞将军李广
史记
李广李广(?-前119年),汉族,陇 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人,中国西 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 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 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 中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任 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 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 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 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 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 不敢来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 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 愤愧自杀。
相关诗歌
1、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此处应为后人误读,公元前一二九年,匈奴犯上谷,汉武帝分派四路骑 兵出击。其中车骑将军卫青率军直捣龙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 斩首七百余骑,而不是骁骑将军李广。) 2、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音同“莫”)在石棱中。 7《送浑将军出塞》 高适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 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 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历史评价
司马迁:“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 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 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 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 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 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 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 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 材武善战,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 使奋励气节,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 不济,身辱名败,可不惜哉!”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 也。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 惮卫青与汲黯,而不闻及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 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中文名: 李广 别名: 飞将军 国籍: 西汉 出生地: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 逝世日期: 公元前119年 职业: 前将军 主要成就: 参与平定七国之乱 率领汉军与匈奴作战
李广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马坪。李广墓建于何时,史
无记载。 这座李广墓是衣冠冢墓,墓冢高约2米,周长26米,墓地 有高达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间,均为三十年代 初建造,垣墙大门额题“飞将佳城”。墓地中央是一高 约10米,周长25米左右的半球形坟堆,四周砌以青砖, 青草盖顶,庄严肃穆。墓前竖立清乾隆已未年间重建 “汉将军李广墓”和蒋中正题“汉将军李广之墓”两块 石碑。墓地祭亭门前有两匹汉代石雕骏马,造型粗犷, 风格古朴,但现已磨损残缺,略具形式了,石马坪也因 此而得名
一、身世背 景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 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史记:李将军列传》)。从《史记》的记载不难看出,李广出身出身高贵,名 门之后,资历也非浅,军旅出身,对敌经验丰富。而卫青的出身,可谓是最低的。 大将军卫青者,平阳人也。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卫媪通,生青。 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故冒姓为卫氏(《史记:卫 将军骠骑列传》),卫青是私生子,少时为平阳公主家的骑奴,因姐姐卫子夫受汉 武帝的宠幸,从而得以改变命运。但是也正是因为二人的不同出身,为他们今后的 命运沉浮埋下了伏笔。 李广画像(7张)李广出身高贵,但正因为其出身、名望、经验的累赘,使得李广出 身已经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自以为是的泥潭。李广最大的缺点在于自负,当然,李 广的自负是有底气的,其骑术和箭术在那个时代独步天下,几次与匈奴的交战为他 树立了孤胆英雄的形象,也让他养成了好斗的性格。早在汉景帝时期,典属国公孙 昆邪就曾经对景帝说李广的勇武天下无双,但总是轻易和匈奴战斗,恐怕白白折损 了这么一个栋梁,于是李广被调到中央,不再驻守边地。
二、治军作战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 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韂,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 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 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 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忧,然虏卒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 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 记:李将军列传》)。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李广治军简易,人人自便, 士兵轻松自在,但是如果匈奴突然攻击他,士兵会因松懈丧失了战斗力。从 军事角度看,这样的做法有一得一失,得在李广能让士兵乐意为他效力,失 在降低了部队的警惕性与战斗力。相较而言,失大于得,为名将所不取。不 过李广一生驰骋沙场,都靠着远远派出侦察兵,并未遇到这样的情况。看来 说李广数奇,还真不那么严谨。还有一处记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 用(《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爱惜士卒,人所共知。只有身先士卒, 才能让部下人人争先。《史记》中还用大量篇幅记载了李广深夜射石,孤身 脱险的精彩故事
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 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霸陵尉不让李广过关本来是照章办事,而且霸陵尉当时醉酒,就算语气冲撞也 只是无心之失,可就为了这件小事,李广竟然在国家任用他的时候,利用职权 将霸陵尉斩了。李将军心胸狭隘,可见一斑
解释: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 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 们就会记住他。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只要 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 李广英勇善战,历经汉景帝、武帝,立下赫赫战功,对部下也很谦虚和蔼。文帝、 匈奴单于都很敬佩他,但年纪不大被迫自杀,许多部下及不相识的人都自动为他痛 哭,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典:《史记· 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 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 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四、“李广难封”与“卫青幸封”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后人多把李广的自杀归咎于武帝的偏见与卫青的 排挤。但细想,卫青实在是冤枉。漠北决战,是汉武一朝对匈奴最大的一场战役,是武 帝的“巅峰之作”,武帝自然不会任用一个时运一向不济,曾被敌人重兵生擒而后逃脱, 征讨匈奴的斩敌数尚且达不到封侯标准,且已年过六旬的将军作前锋。而作为全军最高 统帅卫青,在生死攸关的决战前夕,他首先要考虑的当然是战事的成败,如何排兵布阵 去争取胜利,让李广、赵食其做偏师,虽然路途远,可一旦得手,何尝不是大功一件? 但事实证明,李广、赵食其确实缺乏远程带兵奔袭的能力,错失了又一次封侯的机会。 在卫青、霍去病威震天下的汉武一朝,李广并没有像卫霍那样的赫赫战功,有的只是匹
夫之勇的英雄事迹,或是让匈奴迫于其名而不敢侵犯的威慑力,还有一生为国拼杀, 老来以死来向命运抗争的真性情。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在李广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
的影子,或歌或咏,也使飞将军千古留名。而作为战功卓著的卫青,出身骑奴,因裙带 关系而开始改变命运,虽然依靠裙带关系做官不是什么好事,但并不能说这种官只能贪 污腐败,寡廉少耻,或者一定就是纨绔子弟,毫无所能。汉武帝只是提供给了卫青机会, 而能否建功立业,还在于他个人的努力。正如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所载:青虽出于 奴虏,然善骑射,材力绝人;遇士大夫以礼,与士卒有恩,众乐为用,有将帅材,故每 出辄有功。所谓卫青之幸,并不在于他因外戚身份而成为朝廷重臣,而恰恰是在于他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