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坪县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华坪县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华坪县森林资源状况华坪县位于省西北部,市东部,金沙江中段北岸。
地跨东经100°59′~101°31′,北纬26°21′~26°57′之间。
东西宽约52.5km,南北长65.6km。
东及东北与省市仁和区、盐边县接壤,南及东南以金沙江与彝族自治州大县和永仁县隔江相望,西至西南与永胜县相连,北及西北靠宁蒗彝族自治县。
华坪县隶属于市,全县行政区划为3镇5乡,60个村民委员会(社区),904个村(居)民小组。
中心镇是中共华坪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地,距省省会420km,距市人民政府驻地220km。
据2009年《华坪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全县土地总面积214227.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7544.0hm2,占总面积的82.88%;非林业用地面积36683.0hm2,占总面积的17.12%。
在林业用地中,全县林地面积共177544.0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5653.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6.41%;疏林地面积1644.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93%;灌木林地面积30209.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7.01%;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3.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06%;苗圃地面积7.4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783.7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0%;宜林地面积8142.8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9%。
全县森林覆盖率70.16%,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3.3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覆盖率6.84%。
全县林木绿化率78.06%,其中:有林地覆盖率63.32%,灌木林覆盖率14.10%,四旁树占地折算覆盖率0.64%。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886.752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881.610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9.42%;疏林地蓄积量2.720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31%;散生木蓄积量1.152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13%;四旁树蓄积量1.270万m3,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14%。
全县林地总面积较1987年增加18149.9 hm2。
1987年华坪县森林资源调查有林地覆盖率24.23%,灌木林覆盖率17.88%。
本次华坪县森林资源调查有林地覆盖率61.16%,灌木林覆盖率6.96%。
间隔期22年,全县有林地覆盖率增长36.9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68个百分点。
灌木林覆盖率减少10.9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0.5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增长26.0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18个百分点。
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比上期增加79115.4hm2,净增152.42%;疏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8589.5hm2,减少46.69%;灌木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23388.8hm2,减少61.0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比上期增加34.0hm2,净增49.13%;苗圃地面积增加7.4hm2;无林地面积比上期减少29028.6hm2,减少57.23%;在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比上期增加60848.0hm2,净增117.44%;经济林比上期增加17527.4hm2,净增18314.94%;竹林比上期增加740.0hm2。
华坪县森林资源的主要特点表现在:①林业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间隔期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31021.5hm2。
其主要原因:一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二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进行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使上期的部分农地、荒山、灌木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及疏林地变为有林地,三是近年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产业,从而使林地面积和有林地面积增加。
②疏林地面积逐年减少间隔期疏林地面积减少8589.5hm2,主要是通过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等育林措施,原有的疏林地通过封育转变为有林地,致使调查间隔期疏林地面积减少。
③灌木林地面积逐年减少间隔期灌木林地面积减少23388.8hm2,主要是通过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等育林措施,使原有因采樵和人为破坏严重的灌木林地转变为有林地,致使调查间隔期灌木林地面积减少。
④无林地面积逐年减少“十一五”期间,华坪县森林采伐限额总量为?万m3。
木材出口的数量(只指原木)也呈上升趋势。
2006年至2008年采伐限额及消耗量见下表。
2009年(二)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业及综合利用现状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业由来以久,现有?家企业及个体户,其中以板方材、锯材加工为主,占总量91%。
(见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一览表)。
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一览表单位: 家船房乡(三)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业及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华坪县木材经营加工业及综合利用一是板方材加工企业比重过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多为个体经营户,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除满足本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外,板材大量流向;二是资源大,而产业小,全县森林资源丰富,但与林业产业发达地区比较,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却相当滞后,木材加工的主要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是典型的“大资源,小产业”。
1、存在问题:①产业规模较小。
华坪县现有的林板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仅为?万m3。
2010年,?家规模以上林板企业实现的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林板加工业规模较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②产业结构层次低。
目前,华坪县的林板产品主要为中纤板、胶合板,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链条短,二次加工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和特殊用途产品几乎没有。
③原材料短缺。
一方面是华坪县大量的林板企业反映没有充足的原料保障生产,而另一方面全县每年有的木材采伐指标未被全部利用。
通过对境林板企业的走访、调研,并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意见,综合各方面情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目前全县的人造板企业并未对木质资源做到综合利用。
在人造板产业中,除了胶合板、实木地板生产需用大、中径材外,中纤板和刨花板生产应主要消耗次小薪材和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
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枝丫等三剩物的运输效率低、运输成本高,多数中纤板和刨花板企业在原料使用中的三剩物等比重较小。
二是资源培育与生产加工脱节。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林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态效益,且现有大部分林板企业没有或者基地林数量极少,资源培育与企业生产用材需求脱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原料保障度。
三是木材采伐指标和流通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2、原因分析二、华坪县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发展基础条件和优势(一)华坪县与省市毗邻,与省彝族自治州大县、永仁县、永胜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相连。
其中省是一个工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而相对森林资源比较匮乏。
因此,华坪县出口的木材基本上全部流向了省市。
(二)华坪县煤炭资源和石灰石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煤炭产业对木材的需求量很大。
三、华坪县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一)提高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的效率。
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省市这个大原料供应基地为依托,在县扶持培育壮大木材加工龙头企业,让木材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林板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二)充分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以本县煤炭产业对木材的需求为依托,加大对次小薪材和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的综合利用。
四、华坪县“十二五”期间拟实施的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华坪县拟建立流通规的木材加工交易市场。
五、华坪县促进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六、对全省促进木材加工产业及综合利用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四)、现行产业政策1、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鼓励类: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和三剩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
限制类:单线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高中密度纤维板项目;单线3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木质刨花板项目;”。
淘汰类:湿法纤维板生产工艺。
2、林业政策省政府2007年25号文件《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1、放活木竹经营,改革对木竹及其制品的运输管理。
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对在房前屋后、自留地、自留山、非林业用地上生产的木材,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允许凭村、组证明办理木材运输证,依法上市销售,实行产销直接见面;放宽对木竹及其制品的运输品种限制。
2、落实处置权。
在坚持采伐限额管理的前提下,加快进行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界定,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
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有结余的,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下年度使用;工业原料林采伐限额有结余的,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后可以结转到限额执行期的以后各年度使用。
对抚育间伐指标不足的可以占用主伐限额指标。
仍不足的,可以逐级上报追加指标;对新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达到3000亩以上的,单独编制森林采伐限额,且其采伐方式、采伐年限按照批准的森林经营方案执行;对毛竹和胸径10厘米(含10厘米)以下的抚育间伐材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对在非林业用地中培育的人工商品林不纳入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对人工培育的珍贵树种用材林,按一般树种商品林进行管理。
3、保障收益权,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从事木竹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自产自销的原木、原竹获得的收入,依法免征增值税。
对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对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发展林木种苗以及从事林木产品初加工获得的收入,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五、林板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树立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并重的思想,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周边地区丰富森林资源,增加木材有效供给;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林板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路子;积极延长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让成为山区林产工业的排头兵。
(二)发展目标1、产业发展目标以我市优势的森林资源为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实现资源就地转化。
鼓励企业走林板一体化道路,做大做强林板加工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产业向下游二次加工或精深加工的强化木地板、板式家具等领域延伸,并最终形成产业集群。
根据我市的林板加工业现状,产业发展拟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7年至2010年)—起步阶段:重点发展中高密度纤维板、刨花板、饰面人造板、细木工板、集成材等,做大存量,为林板产业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到“十一五”末,规模以上林板企业人造板年产量达到50万m3,实木地板产量达到100万m2,强化木地板产量达到300万m2;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带动营林、采伐、运输等相关产业实现产值4.5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过五千万元企业3家、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3家;创立省名牌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