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抗体课件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compli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hypervarible region (HVR) (compli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formation of the Ag binding site
1975年Kö hler and Milstein等首次利用B淋巴细胞 杂交瘤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1994年基因工程抗体。
1、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多价抗原
多个克隆 (致敏的B细胞)
多克隆抗体
单抗制备的流程图
实际意义:
(1)抗原的纯化和结构分析; (2)细胞发生、分化及功能的阐明; (3)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免疫分子检测; 免疫导向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 McAb抗癌药物(毒素或 放射核素偶联)。
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比较
多克隆抗体 来源 动物免疫血清、恢复期病人血 清或免疫接种人群 特点 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组成 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的混 合物 单克隆抗体 多为鼠源性 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少 或无血清交叉反应 针对单一表位,结构和组成高度 均一,抗原特异性及同种型一致
Susumu Tonegama ,1987, structure of Ig gene
Nobel Prize winners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Orthoclone ReoPro Rituxan Zenapax Simulect Synagis Remicade Herceptin Mylotarg Campath-1H Zevalin
在Ig分子多肽 链中,κ型、λ 型轻链和Ig的 重链分别写作 Igκ、Igλ和IgH, 基因依次写作 IGK、IGL和 IGH,其分别 位于第2、22 和14号染色体 上。
13
V区编码基因: VH (可变区) ----- 48 DH (多样性区) ----- 23 JH (连接区) ----- 6
人杂交瘤技术未获真正突破原因:融合率低、 建株难、不稳定、产量低、人体不能随意 免疫 新思路:尽量减少抗体中的鼠源成分,但又 尽量保留原有的抗体特异性。 基因工程抗体:根据研究者的意图,采用基 因工程方法,在基因水平,对免疫球蛋白 基因进行切割、拼接或修饰后导入受体细 胞进行表达,产生新型抗体,主要包括嵌 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抗体 融合蛋白和双特异性抗体。
antibody
antigen
antigen-antibody complex:
epitope
purple : HV CDR ( in both the ribbon and ball and stick views) green : antigen HV sequences contact the antigen.
基 因 工 程 抗 体
27
1 小分子抗体
基 因 工 程 改 造 的 抗 体
2
3 鼠单抗人源化
第一代的抗体人源化—嵌合抗体
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鼠 MAb 功能 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恒定区(决定 免疫原性)基因连接,插入适当表达 载体,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人 - 鼠嵌 合抗体。嵌合抗体由于这两部分在空 间结构上相对独立,其独特的抗体亲 和力保持得很好,但因鼠单抗可变区 的存在,应用时仍有较强的免疫排斥 反应。
C区编码基因: CH (恒定区): Cμ, Cδ, Cγ等10个片段
Cμ
14
V区编码基因: ---- V, J --- 40, 5 ---- V, J --- 30, 4 C区编码基因: C (1); C(4)
15
二、细胞工程抗体和基因工程ຫໍສະໝຸດ 体抗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代:多克隆抗血清
移植排斥 心绞痛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移植排斥 移植排斥 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 类风湿关节炎 乳腺癌 急性复发性髓性白血病 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1986 1994 1997 1997 1998 1998 1998 1998 2000 2001 2002 5
一 抗体分子结构
应用 疾病的被动免疫治疗
疾病诊断、特异性抗原或蛋白的 检测和鉴定、疾病的被动免疫治 疗和生物导向药物制备
缺点 特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 人体应用后可导致人鼠抗体反应 不易大量制备
单抗体内应用和疗效受限原因:
1.鼠源性单抗对人体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2.注入人体的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摄取量 甚少 3.生产成本高,难于普及应用
Paul Ehrlich , 1908, Emil von Behring, 1901, production of antitoxins antibody
Georeges Kohler and Cesar Milstein, 1984, monoclonal antibody
Gerald Edelman and Rodney Porter, 1972, structure of antibody
第二代:细胞工程抗体 第三代:基因工程抗体
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等人发现白喉抗毒素, 并建立了血清疗法,开抗体制药之先河。
1937年Tiselius等人用电泳法将血清分为白蛋白、 甲种(α)球蛋白、乙种( β )球蛋白、丙种( γ ) 球蛋白,并证明抗体活性主要存在于丙种球蛋白 组分。
实际意义
(1)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 如:破伤风抗毒素血清 抗破伤风, 胎盘球蛋白 抗病毒感染等, 副作用: 超敏反应。 (2)临床诊断, 如:肥达氏反应 --- 伤寒、副伤寒, 缺点: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 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特点:具有高度均一性。 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 无限增殖; 免疫B细胞 --- 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 杂交瘤技术 --- HAT培养基:次黄嘌呤(H), 氨 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