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制度宗法制度
(三)封建礼制的确立和完善
春秋,礼崩乐坏 孔子宣周礼 战国,三部礼学专著:《周礼》、《礼记》、
《仪礼》。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中国礼仪制度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封建礼仪制度越来越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 2.礼乐程式更为烦琐,内容更为烦杂 3.礼乐内容更趋消极
二、礼的分类
礼仪制度——“五礼” 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90后学生选择“冠礼”宣告成人
• 2010年4月17日,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韵学社 举行集体男子成人礼活动。
• “三加”是冠礼中最主要的内容:“初加缁布冠, 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相应的衣服是玄端。 再加皮弁 ,象征将介入兵事,相应的衣服是皮弁 服。三加爵弁,象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 的最高层次,相应的衣服是爵弁服。”—— 三加 的层层递进,象征着男子的成长。
封禅的意义?为什么看重泰山封禅?
• 2.祭地之礼
• 3.宗庙祭祀 社稷坛
• 正祭——方丘祭地 • 社稷(土神、谷神 • 四望山川
• 4.学校礼仪
祭祀时行九拜礼
• 稽首 • 顿首 • 空首 • 振动 • 吉拜
• 凶拜 • 奇拜 • 褒拜 • 肃拜
九拜礼
1.稽首, 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 是拜礼中最重者。
(二)凶礼——丧礼
1.招魂之礼 2.入棺之礼 3.停棺之礼 4.墓葬之礼 5.服丧与丧服
(三)军礼
1.出征之礼——祭天、祭地、告庙、 祭军旗军神、祭道路
2.凯旋之礼 3.校阅之礼 4.田猎之礼
(四)宾礼
1.朝觐、朝聘之礼 2.盟誓之礼 3.相见礼
3.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 官员之间行揖拜礼; 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 下级居西先行拜礼; 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 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冠前,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 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 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 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 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biàn ,最后授以爵弁。 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然后,受礼者 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 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 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拜见乡大夫 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 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
中国古代各种制度
• 礼仪制度 • 宗法制度 • 皇帝制度 • 家庭制度 • 政治制度
• 职官制度 • 选举制度 • 教育制度 • 科举制度
• ……பைடு நூலகம்
礼仪制度
一、礼制源流
• (一)礼的起源
• 礼分礼貌、礼节、礼仪
• 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神仪式),形成于“三皇 五帝”时代,尧舜时,已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 就是“五礼”。(礼,本意“敬神”,后“敬意”的通称)
• 此加冠、取字、拜见君长之礼,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 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各地不一。
先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年轻人不忘本初;
再加皮弁,着皮弁服,象征冠者将介入政事;
三加爵弁,身着爵弁服,象征冠者可以参与国 家的最高礼仪活动,从此拥有作为一个成年人 的完整权利。 加冠礼的程序(视频:汉代加冠礼 )
(一)吉礼
• 1.祭天之礼
• 圜丘祀天 • 封禅 • 泰山封禅 • 祀日月星辰等
封禅
“封”即在岱顶聚土筑圆台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 表功归于天;“禅”即在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坛祭地神, 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义。
特别重视泰山封禅。 真正大规模的泰山封禅始于秦始皇;真正奠定泰山封禅
制度和意义的应当是汉武帝,汉武帝先后六次至泰山举 行封禅大典;此后,汉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清康 熙、清乾隆等均亲自登上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周礼
• 周礼即“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 礼和嘉礼。礼乐共举,繁复细琐,无所不至。
• 礼书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谓。 • 《周礼》记录古代礼官有:大宗伯、小宗伯、肆
师、冢人、大司乐、巾车、司常、大卜、大祝、 司巫、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管理文 字天象等。 • 贵族以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为基 本人生修养,一切必须“合礼”“合理”,达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程度。 •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 夏王朝建立,需要一套确定人们身份等级以确 定稳定统治的制度,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行 为准则——礼仪制度
(二)周公制礼
•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 周公在古礼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维护 奴隶主贵族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四等,等级与等级之间的 政治权利、经济特权、社会地位有着很大 的差别,而且是世代承袭、不可逾越的。
• 先秦主要有跪拜礼和揖礼
• 周代拜礼有九种
• 唐宋以后,跪拜礼逐步退出日常生活,主要用于 对君父等长辈行礼,其余则多用揖礼。
• 宋辽以后,请安和万福礼开始盛行。
• 近代以后,随着西方礼仪的传入,鞠躬、握手等 逐步取代了过去的揖、请安等礼节。
韩
国
(五)嘉礼
冠 礼
1.冠婚之礼
冠礼——男子的成年礼 笄礼——女子的成年礼 婚礼
2.顿首, 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3.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 者。这三拜是正拜。 4.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5.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6.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7.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8.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 拜”。 9.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 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 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 每次加冠,还要更换相应的民族服饰。
• 冠礼中还包括了上香、宾盥、加冠、敬酒、取字、 读祝、谢礼等多个程序。——程序多,象征着成 人的不易。
场地布置图
来宾
2.乡饮酒礼 3.射礼
4.贺庆之礼
年号更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