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文题目铜期货的基本面分析专业班级组员:2013 年 1 月 5 日摘要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上海期货交易所也成为世界第二大期货交易所。
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联系十分紧密,铜价的决定受其供需状况影响显著。
因此分析铜期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其价格波动规律,对铜期货进行全面地基本面分析对规避价格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求关系、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进出口政策、市场相关商品价格变化、铜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铜期货进行基本面分析。
找出其内在的价格规律。
关键词:铜期货基本面分析铜价格供求关系目录一、铜的简介(一)铜自然属性及应用 (1)(二)铜的分布 (1)(三)铜的生产 (1)(四)铜的消费 (2)(五)铜的进出口 (2)二、期货铜从2003年到2012年价格走势(一)2003年至2006年年中的上涨阶段 (3)(二)2006年年中至2007年底震荡阶段 (3)(三)2008单边下跌阶段 (3)(四)2009年反弹阶段 (3)(五)2010年末至2011年2月初铜价冲顶阶段 (3)(六)2011年2月-2011年5月铜价回落阶段 (4)(七)2011年8月-2012年初 (4)三、期货铜基本面分(一)供求关系 (5)(二)宏观经济情况 (9)(三)进出口情况 (11)(四)汇率因素分析 (12)(五)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12)(六)基金的交易方向 (13)(七)相关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14)(八)铜的生产成本 (14)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 (14)(二)建议 (15)一、铜的简介(一)铜自然属性及应用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 C。
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
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
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仅次于银,大大高于其他金属。
该特性使铜成为电子电气工业中举足轻重的材料。
化学稳定性强,具有耐腐蚀性。
可用于制造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各种容器,因此广泛应用于能源及石化工业、轻工业中。
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可塑性、延展性。
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
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
用于机械冶金工业中的各种传动件和固定件。
结构上刚柔并济,且具多彩的外观。
用于建筑和装饰。
(二)铜的分布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2005年美国矿业局统计,世界金属的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储量基础为9.37亿吨。
可开采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美国。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加拿大东部和中部。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
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
2006年,我国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对铜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铜资源量2678万吨,截至目前我国累计查明资源储量(铜金属)8531万吨,已占同年世界储量基础的12.1%,居智利和美国之后,列世界第3位。
我国著名的大型铜矿有西藏玉龙铜矿、驱龙铜矿,江西德兴铜矿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云南普朗、羊拉铜矿。
(三)铜的生产铜的产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得到急速发展,1950年全世界精铜产量只有315万吨,到1974年达770万吨。
但两次石油危机导致了铜消费的萎缩从而使铜产量大幅下降。
90年代铜产量再次迅速增加,其中智利于199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
2006年,中国超越智利,跃居世界第一。
2007年全球精炼铜产量达1807.5万吨,同比增长约5.1%,而中国精炼铜产量达349.1万吨,同比增长16.7,继续保持领先。
我国是世界最大精炼铜生产国,2007年精炼铜产量达349.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9.31%。
自产铜精矿不能满足需求,需大量进口。
(四)铜的消费铜消费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西欧是世界上铜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中国从2002年起超过美国成为第二大市场并且是最大的铜消费国。
2000年后,发展中国家铜消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发达国家。
西欧、美国铜消费量占全球铜消费量的比例呈递减趋势,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除日本以外)国家和地区则成为铜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铜的消费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是促进铜消费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而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战略也是我国铜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过去20年中,中国的精铜消费占世界消费量的比例不断攀升,到2007年,中国精铜消费462.1万吨,占全球铜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5.46%。
国内铜消费结构大致如下:电力53%、电子6%、交通运输9%、建筑2%、空调10%、冰箱2%,其他18%。
(五)铜的进出口我国是世界最大铜消费国和生产国,同时铜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近年来国际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铜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国内铜精矿自给率由1995年的80%下降到2007年的23%左右,每年需进口大量铜精矿。
当前我国铜及铜制品的进口构成中,从市场流动性的角度来分,原料比重较大,主要包括精铜、粗铜、废杂铜和铜精矿;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从台湾省、智利、韩国和日本进口;外商投资企业是进口主体,进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等地区。
当前我国铜出口量较少,且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铜加工贸易占据主体地位;主要出口地是香港、东盟、韩国和日本;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大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中部地区。
二、期货铜从2003年到2012年价格走势(一)2003年至2006年年中的上涨阶段2001的“9.11”事件使全球经济陷入疲惫的状态,伊拉克战争有给经济加上一层阴霾,而中国又处于“非典”时期,因此铜价一直难以摆脱低迷状态。
2003年随着宏观经济的不断改善,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经济复苏成为铜价上涨的原动力。
2003年到2004年是全球经济复苏阶段,此时铜价也有了上涨的趋势。
2005年到2006年全球经济过热,铜价飞速上涨。
从2003年至2006年,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从最低点15220元/吨涨至最高85550元/吨。
(二)2006年年中至2007年底震荡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都知道正是全球经济过热时期,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PI 居高不下,各个国家纷纷出台紧缩政策以抑制经济的过热发展。
同时,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爆发。
这一阶段,铜价连续震荡,走势不明,沪铜价格在80000元/吨至52000元/吨之间波动。
(三)2008单边下跌阶段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造成全球经济灾难性地破坏,各国相继开始了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衰退,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增加,很多企业都面临倒闭,政府债台高筑。
发展中国家出口受损,经济增速下降,各个行业都面临难以开工的困难局面,产品积压。
在这一阶段铜价处于单边下降的阶段。
从最高点一支跌到22000元/吨(四)2009年反弹阶段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出台调整政策,全球经济在从2009年开始也出现了恢复的面貌。
铜价此时演绎了一场喜剧性的强势反弹的行情。
与前年的行情形成了一个V字,在2008年的单边下降后2009年实现了不可多得的强势上涨走势。
沪铜价在08年12月19日跌到最低价后便开始节节高升。
其中中国因素成为重要的推手。
中国在那时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投资扶持计划,包括国家电网改造计划,有色金属振兴规划等等。
之后铜价一度经过下降的调整,但是都没有阻挡这股上升的强势,铜价仍然一味上涨。
铜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铜又作为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铜价的走势和黄金的走势是相一致的。
其需求状况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在2009年这一阶段铜价的强势充分体现了经济的复苏,同时也看出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炒作而形成的泡沫。
(五)2010年末至2011年2月初铜价冲顶阶段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调整后,又一次出现了强势的上涨趋势。
在流动性余威下铜价经历了一次冲顶阶段。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使全球流动性泛滥,尽管中国开始通过货币政策紧缩流动性,但难以阻挡全球流动性余威,铜价加速赶顶,伦铜最高突破了10000美元/吨,沪铜最高突破了77000元/吨。
(六)2011年2月-2011年5月铜价回落阶段中国政府加紧了紧缩的力度,从2010年10开始连续4次加息并且每隔一个月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终于被抑制。
与此同时欧债危机深化,欧洲危机国家主权评级被连续下调,不仅给欧洲经济造成严重损害,还给全球经济盖上了一层阴霾。
此时经济也不在狂热上涨。
中国的传统消费旺季也没了往日的热闹。
铜价开始了大幅度的下降。
伦铜下跌至8500美元/吨,沪铜下跌至65000元/吨。
已经到了2010年初年初的调整水平,但是此时失去了那时的狂热上涨情绪,转而换之的是下降的预期。
(七)2011年8月-2012年初由于全球经济出现了下滑迹象,中国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放缓,同时美联储主席发言引起了一股利好的预期,铜价一度上涨。
但是全球经济衰退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国的主要经济指数都逼近了荣枯分水岭。
此时经济衰退的情绪越来越大。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深,已经扩张到了欧洲主要国家,美国也受到债务的影响失去了维持了一百多年的3A评级。
在多重利空的打压下铜价已不再呈现积极的态度,一度宽幅震荡。
中国政府在此时表示要对货币政策进行适度地微调。
但未对铜价造成很大的影响,市场的态度还是难以琢磨。
在看看最近几天的铜价。
期铜近期的主要推动力一直是中国需求将会复苏的预期,特别是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回升令市场对未来需求更有期待,不过,市场经过前期的反弹后,缺乏新的利好刺激,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迟缓,以及增税和全面开支削减将会自行启动形成所谓财政悬崖的财政困境有所疑虑,限制了铜价的上涨势头。
铜价反弹力度有限,但多数交易商对未来走势仍较看好,只是暂时缺乏更有方向性的基本面指导。
有部分买家趁价格调整之机欲增大采购量,但受到惜售氛围限制,成交量难放大主。
上海期货交易所从2000年到2012年低的期货铜价格图片来源于东方财富通软件三、期货铜的基本面分析(一)供求关系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体现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是库存量、铜的产量、进出口量与及铜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