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节GIS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三节GIS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
1)代码的功能 • 鉴别——对象的名称——唯一标识 • 分类——区分对象类别的标识 • 排序——区别对象排序的标识 编码的直接产物——代码 分类分级——编码的基础
2)编码的基本原则 唯一性:唯一表示一类对象 合理性:代码结构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可扩性: 简单性 适用性:能反映对象的特点 规范性:结构、类型、编写格式统一 3)代码的类型 ——代码符号的标识形式 三类——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和字母混合型
第三节 GIS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地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本内容: 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 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 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 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 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 统一的数据测试标准
06 地理信息系统 王世芳
一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 格网系统的具体划分方案:
1.基本格网,分三级
一级格网(相当于1:10 000 000图幅)
1、地理实体与地理目标的类型 1)地理实体 ——地理数据库中的实体,是一种在现实世界中 不能再划分为同类现象的现象。 地理目标——实体在地理数据库中的表示。 地理目标的表示法不随比例尺、目的等变化而变化 地理目标在地图上以地图符号的形式表示
2)地理实体的类型: 点状实体:只有特定的位置,没有长度 线状实体:有长度,方向,曲率 面状实体:有面积,周长,独立或相邻,岛或洞, 重叠空间特征 体状实体:有体积,岛或洞,表面积空间特征 3)地理目标的类型 ——按空间维来定义 0维:有位置无长度 1维:有长度 2维:有长和宽 3维:有长,宽和高
二级格网(相当于1:100 000图幅) 三级格网(相当于1:10 000图幅) 2.加密格网,在基本格网的基础上细分六级 1/2格网 相当于1:5000图幅 1/4 格网 相当于1:2500图幅 1/8 格网 相当于1:1000图幅 1/16格网 相当于1:500图幅 1/96格网 相当于1:100图幅 1/384格网 相当于1:25图幅
地理目标数据——按某种属性形成一个数据层(图 层) (1)按专题分层 一个图层——一个专题,包含一种或一类数据 如地貌层,水系层 (2)按时间序列分层 ——不同时间或不同时期的数据构成
五地理实体属性数据的编码
1.属性数据的含义 ——描述实体数据的属性特征的数据 2.属性数据的分级 分级的原则 确定分级数的基本原则 ——符合精度的要求 ——顾及可视化的效果 ——符合数据的分布特征 ——满足精度的前提,尽可能选择较少的分级数
优点——容量较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 缺点——分类结构一确定,不易改动,分类层次 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 2.面分类法
——按若干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互不相干的面,每个面分成 若干独立的类目
优点——有较大的弹性,面内类目的改变,不影 响其他面,适应性强,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
四地理实体的分类
五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
数据采集原则: • 只采集、存储原始数据,不存派生数据,实现最 小冗余 • 以统计部门的为准 • 统计部门无统计指标,以各地最直接的专业部门 的数据为准 • 以上级部门核准的数据为准 • 多个专家研究,取得与实际相符的数据 • 地理底图以最新出版的实测地图为准,专题图采 用比例尺一致的区域图作为图形库的基本数据
四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 GIS常采用的数据记录格式:
(1)多边形数据格式:以弧段为逻辑单元,数据文 件由结点文件、弧段属性文件、弧段坐标文件和 多边形文件组成 (2)栅格数据格式:采用同质数据串作为基本逻辑 单元 (3)影像数据格式:一般采用9磁道和半英寸的标 准磁带 记录的内容:鉴别标识(ID)记录、注记(AN) 记录、影像数据(VD)记录和影像注释(SIAT) 文件记录 记录的格式有两种——交互式记录和顺序式记录
4)地理实体的描述
编码:区别不同的实体 包括:分类码——标识实体所属的类别 标识码——标识每个实体,是唯一的 位置:通过坐标值给出实体的空间位置 类型:指明实体的类型 行为:指明实体的行为和功能 属性:指明实体的非空间信息 说明:说明实体数据的来源、质量等信息 关系:与其他实体的关系信息
3、地理目标数据的分层
对1:10 000~1:50 000比例尺的数据文件,采用平面 直角坐标作为辅助格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
目的——计算机的存储、编码和检索
三统一的数据编码系统 GIS存储的空间数据具有时间、空间和属性的 复杂特征 制定系统编码,应遵守的原则:
(1)系统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不能各行其是 (2)一致性——专业名词、术语一致 (3)科学性 (4)标准性——内容和长度一致,码位及格式一致 (5)扩展性 (6)适用性——一般为4~7位
确定分级界线的基本原则
• • • •
保持数据的分布特征——级内差异小,级间差异大 任一等级必须有数据,任一数据落在某一个等级内 有规则变化的分级界线 分级界线应凑整
分级的基本方法 ——在大多采用数学方法——数列、最优分割等
——对统一的标准的分级方法——用标准的分级方 法
3.属性数据的编码 ——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
六统一的测试标准
——针对地理要素属性数据提出的 ——按国家计量标准的测试方法和量纲进行
第四节 地理信息的分类和编码
一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意义
分类——将具有共同的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归 并,把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或现象分开 地理信息分类码——对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和交 换 分类码——检查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对数据层进 行调整或重新组织
二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
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
(1)科学性 (2)系统性 (3)稳定性 (4)不受比例尺限制 (5)兼容性 (6)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7)适用性 (8)灵活性
三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方法
分类与编码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1.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
——初始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分成若干层级目录
3.合格格网,以基本格网为基础,按需要进行格网 整倍数的合并表示,可分为五级: • 2倍格网 = 1:25 000图幅 • 4倍格网 = 1:50 000图幅 • 16倍格网 = 1:200 000图幅 • 24倍格网 = 1:250 000图幅 • 48倍格网 = 1:500 000图幅 4.辅助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