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通识知识---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内容框架一、什么是新教育二、新教育实验的缘起和发展三、新教育的学理基础四、新教育的四大改变五、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六、新教育的儿童课程前言中国教育改革1、新课程改革基本立足点是课程2、新基础教育实验基本立足点是课堂3、杜郎口课堂变革基本立足点是课堂4、北京十一学校课程变革基本立足点是课程5、蒙台梭利华德福承认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家长、老师)不是教学的中心,教育者只是帮助者和参与者。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6、新教育实验基本立足点是教师(改革教师的行走方式)一、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实验:是由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先生发起的一项教育改革行动。
新教育实验: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师生(新教育共同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实践着的教育学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幸福:(1)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作为促进美好生活、促进每个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的一种手段,他本身应该是幸福的。
(2)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但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
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那种以牺牲学生的当下幸福为代价,追求所谓“未来的幸福”的理论。
(1)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幸福。
(2)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幸福。
(3)现在的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
(4)现在的不幸福和将来的不幸福。
完整:(1)首先是指“幸福”的完整: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
(2)同时,这个“完整”还是受教育者自身“身、心、脑”的完整,当前过于偏重静态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心灵与身体的教育。
新教育的目标:1、新教育希望通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和谐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2、经过新教育共同体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未来,新教育实验学校将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我们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朝向。
新教育的创新特征1、就教育理念而言,不是前所未有的“横空出世”,也不是“新旧”的“新”,而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和与时俱进。
2、让教育回到起点,将过去无数教育家所憧憬的教育理想变成现实, 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被提起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新教育是“新”教育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
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十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课堂、每月一事、童话剧、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
所以,她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育。
新教育是“心”教育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
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
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新教育是“行”教育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
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新教育是“幸”教育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的目标追求。
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
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新教育是“星”教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教育实验从2002年正式起航,从一所实验学校,发展到今天拥有13个大市级实验区、124个县级实验区、3514所实验学校,370多万教师和学生参加实验。
新教育的确像星星之火,燎原了几乎整个中国,唤醒了万千教师。
新教育是“信”教育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二、新教育实验的缘起和发展1986年《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1988年《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1990年《当代日本教育丛书》1993年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推出必读书目制度,为营造书香校园积累经验1999年阅读《管理学大师德鲁克》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出版2002年9月,第一所新教育实验学校在苏州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新教育正式诞生。
实验初创期:1999年9月至2002年9月,用理想和激情点燃,用理念和思想引领实验深化期:2002年9月至2013年7月,用课程和项目推动,用培训和现场拓展。
实验初创期: 2013年7月至今,系统研发新教育课程,丰富晚上理论框架。
新教育三大会议:实验区工作会议新教育年会国际高峰论坛三、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本1.哲学基础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全民教育)为了人的一切(全人教育)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2.心理学基础潜力论——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状态论——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3.伦理学基础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新教育实验的精神追求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四、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是教师的发展,或者说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我都不快乐,我会让你快乐吗?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
所以新教育实验一个最重要的本质最重要的品性就是教师的发展。
《人民教育》有一期曾经专门报道新教育实验,它的封面就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教师的行走方式之一——每天坚持阅读和写教育日记,通过阅读,让每一个教师都高雅起来;通过写作,让每一个教师都充实起来。
并且为教师提供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在博客中记录,在论坛中书写。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这是每一个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担当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其中,阅读是基石。
有了阅读,学生就有了底气,就从容、自信,就能应对各种问题,就不再惧怕考试,就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与快乐,感受到成长与变化。
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学校发展有很多的模式,也有很多的路径。
新教育实验让许多校长发现,还有比分数、考试更加重要,更加值得追求,更加有意思的东西,如书香校园的建设。
所以,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成为许多学校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路径或者说一个模式。
抓住了书香校园这个最关键的行动,抓住了十大行动,并且创造性地发展,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自然就产生了。
改变教育科研范式科学研究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但中小学的科学研究,应该不同于大学教授那种大而上的科学研究,不是坐而论道,不是那种纯理论的、与教育生活脱节的教育科学研究。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行动科研,行动的研究,校本的研究,一种能改变学校生活、推动学校发展的科研,基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
让科研不再高深,让教师都可以做研究。
五、新教育的十大行动读:营造书香校园写:师生共写随笔听:聆听窗外声音说:培养卓越口才践:推进每月一事课程:研发卓越课程课堂:构筑理想课堂教室:缔造完美教室社区:建设数码社区家校:家校合作共建师生软环境:听、说、读、写、践学校硬环境:课程、课堂、教室、社区、家校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基础。
新教育的阅读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
低段“读写绘”项目在儿童的眼里,图画是一种语言,而世界就是一幅图画。
-----朱永新“低段读写绘”项目是专为4—9岁儿童开发的整合了儿童阅读、情感、思维、表达一体的特别的课程。
主要在小学一二年级进行。
自2006年“低段读写绘”实验开展以来,已在全国各地数千个教室里得到印证,发生许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家校关系,改变了孩子的精神、学习状态,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以下“三专”模式来实现的: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3.专业交往——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专业阅读的关键,是必须回到对根本书籍的研读中来。
所谓根本书籍,也称原典型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此外,那些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现过的,深刻地影响人的成长的书籍,也被称为根本书籍。
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在阅读方法上,新教育实验主张知性阅读。
这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
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新教育网师学院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新教育教师专业写作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
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新教育实验认为:站在教室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
所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堂、课程等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教师。
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成长就成为无木之本;没有教师的研发,课程就成为无源之水;没有教师的实践,理想课堂就成为水中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