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切花月季管理

切花月季管理

切花月季管理切花月季一般采用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进行育苗。

1、扦插法育苗扦插法只适用于发根容易的品种,如小花型月季等,大多数大花型和中花型的品种扦插不易生根,黄色系和白色系的品种尤难生根。

扦插苗的优点是寿命较长,从基部发生的脚芽可培育成健壮的主枝。

根据扦插时期可分为生长期扦插和休眠期扦插两类。

生长期扦插又称嫩枝扦插,是采用当年生成熟枝条带踵并留2片小叶进行扦插,以春插为主(4月下旬至5月底),约1个月后生根;休眠期扦插又称硬枝扦插,是利用月季冬季落叶后的木质化枝条在苗床中进行高密度扦插,至翌年开春后发根。

扦插法的插穗选取通常是在自基部起的第二、第三叶片处的枝条,每3-4个节剪成一插穗。

在插穗基部斜切一刀并成45度角,切后立即蘸上生根粉,插入苗床基质中,深度为插条长度的1/3-1/2,插后注意保温湿。

2、嫁接法育苗嫁接法的优点是发育快,若管理得当,当年即能育成开花大苗。

嫁接法又有枝接和芽接之分,现多用芽接苗,尤其以休眠期芽苗为佳。

芽接苗抗逆性强,成活率高,切花产量高、品质好,且产花寿命长。

(1)砧木准备以蔷薇为砧。

常规方法是取蔷薇的徒长枝,依扦插月季的方法育苗,生根移栽后作为砧木。

休眠芽苗的生产需采用实生苗砧木,选用无刺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enermis),由于其抗病力和耐寒性好,加之无刺和根系旺盛的特性,芽接操作速度快、成苗率高。

(2)“T”形芽接法在砧木离地面5厘米处先横切一刀,深度到木质部为止,长度为1.5厘米,尽可能不要切进木质部。

再在刀口中部竖割一刀呈“T”型,竖刀长度约为2厘米,然后将砧木皮层轻轻地向两边挑开备用。

通常在立秋以后,8月下旬至10月最适合进行休眠芽苗的生产。

选择立秋后发出的叶色转青、腋芽饱满但未萌动的新枝作接穗,自穗芽下部1厘米处进刀慢慢向芽上方1厘米处削离穗条,剔除穗芽上的木质部,插入砧木接口,齐砧木刀口上部割平芽片,使穗芽完全嵌入砧木皮层内。

最后用塑料带由下往上绑扎,将芽完全密封,使穗芽不接触空气,处于休眠状态。

切花月季的周年生产1、选地、整地及保护地设施月季栽培的适宜环境为阳光充足,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条件以通气性好、具有团粒结构的黏壤土。

切花月季栽培一般要长达5年之久,因此须施足基肥。

在定植前先将土壤深翻40-50厘米,待充分晒干后,施放腐熟的家畜粪肥以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

30米长、6米宽的标准塑料大棚,每棚施入1000千克的有机肥料,100千克过磷酸钙,有机肥最好要以牛粪、鸡粪、猪粪等多样化肥料混合,并加入少量的菜籽饼、骨粉等精肥,使肥料营养全面化。

切花月季的周年生产,需进行保护地栽培。

国内常以单栋或连栋的塑料大棚为主。

连栋棚的操作空间大、气体交换性能好,病虫害也较少,且土地利用率高。

如用单栋棚栽培,做三条畦地,畦宽100厘米,中间一畦种植株高大品种(如金奖章等),两边二畦种植较低矮品种,如卡拉米亚、萨曼莎,这样可有效利用大棚内空间。

栽培土要掺入一定量的砻糠灰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并可有效地防止月季根癌病的发生。

2、小苗定植及主枝留养月季定植在12月至翌年2月和5-6月这两个时期,如12月至翌年2月定植成活率高,当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即可产花。

5-6月定植的成活率比冬季定植低,9-10月可产花,此时月季价格已开始升高。

切花月季小苗定植有2种形式——其一是在标准大棚内做四条畦,每畦种2行式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8株;另一种是做3条畦,呈3行栽植,密度为每平方米9-10株。

一个面积为180米2的标准大棚可种植1000株左右。

通常以狭畦双行的种植为好,因2行式通风透光,可使种苗的生长全部处于边行优势之中,栽培操作方便,且病虫害发生较少,合格切花率高、品质好,还可便于安装滴灌设施。

切花月季小苗定植后的3-4个月内为营养体养护阶段,在此时间内要随时将花蕾摘除,见蕾就摘,不要让花蕾大于0.5厘米,并保留叶片不受损伤和病虫害的侵染,及时摘除花蕾,控制生殖生长,最大限度地维持营养生长,养足营养体,迫使它从基部抽出粗壮的新枝条(又称“徒长枝”)。

新枝条直径在0.6厘米以上的可留作主枝,即开花母枝。

当徒长枝上花蕾即将露色时可将新枝条的上部剪去,留下部50厘米左右作为主枝,以后从这主枝上度出来的枝条,就是产花枝,每株切花月季应养成3-5条主枝。

注意从嫁接部位以下萌孽出来的往往是砧木野蔷薇的脚芽,应及时铲除。

切花月季在培养主枝时,有睦会发生顶端生长优势,即只有一根徒长枝萌发出来,既粗又长,这就发生顶端生长优势,这样一来它就抑制了其他新枝的萌发。

须用封顶技术在强枝一出现花蕾时,就将其上部剪掉,留下部40厘米左右,以便让其他新枝长出来养成数个开花主枝。

3、肥水管理切花月季的需肥量较大,肥料需求属氮`钾型。

因此在定植前除了施足基肥外,在植株进入产花期后,应随每次灌水和每次剪花后施追肥。

通常用有机肥(菜饼、骨粉等)和无机肥(复合肥、尿素、硝酸钙、硫酸钾等)相结合的方法,春、秋时在畦中间开沟施有机肥,或在雨季及土壤潮湿时施用有机肥;而高温或土壤干燥时,多用无机液肥作为追肥。

作为经常性的追肥,无机液肥宜每周浇施1次,当有效养分含量为氮200毫克/升和钾150毫克/升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注意在花蕾发育阶段应停肥。

为补充以上两种施肥方法的不足,还可采用叶面施肥法,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1:1混合后再稀释成0.1%-0.2%液喷施。

切花月季平时不能缺水,应“见干则浇”,特别在产花高峰期更不能缺水。

只有7月份高温季节市场花价较低,在一般情况下,停止产花,控制浇水让植株进入夏季半休眠,并对植株进行中度修剪,出现花蕾立即摘掉,养护好叶片让植株休闲,为秋季产花高峰打好基础。

此外,还应根据月季生长的生理特点来进行浇水。

在修剪后的腋芽萌动前,适当控制浇水,若浇水过多反而造成新芽细长无力;腋芽萌动到发新梢时需水量日趋增多,尤其当新梢长到3-5厘米时,更要肥、水双管齐上,以促进发枝;剪花后水分要求又逐渐减少。

在冬季管理中,由于保护地设施内的封闭性强,使二氧化碳浓度大大降低(白天阳光充足时,大棚内空气的二氧化碳甚至降至10毫升/米3以下),不利于月季植株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可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法,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使保护地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1500毫升/米3,则切花月季的产量明显提高。

或在畦面铺一层6-8厘米厚的稻草,不但可保湿、提高地温,稻草还能逐渐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增加大棚内的气肥。

同时,畦面所铺的稻草能在浇水时起缓冲作用而使土壤的团粒结构不被破坏。

4、整枝修剪整枝修剪是切花月季栽培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控制高度、促进更新枝条,还能决定产量、控制花期。

(1)修剪方法可分为轻度修剪、中度修剪和低位重剪三种。

平时剪切鲜花,实际上是一种轻度修剪,当产花枝的花蕾有中等大小时,要把不合格的短枝、弱枝、病枝剪掉,把内膛短枝剪空,但外围的短枝只摘花蕾而不剪枝叶,以保持植株的营养面积,这样使树势强健、生长旺盛。

中度修剪一般在立秋前后,7-8月份高温期间,多不修剪,只需摘蕾,保留叶片,立秋后将上部剪掉,壮枝留2-3档叶片,到9月下旬就可进入盛花期。

低位重剪,就是把植株回剪到离地面60厘米左右的高度。

但时间必须在12月中下旬,争取在清明节产出早春花,此时花价较高,到“五一”节可进入盛花期,如此可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如果延至1月份再整枝回剪,就无法赶在清明节出早春花,何况到12月中旬气温已很低,普通大棚内的产花量很少,再让植株开花得不偿失。

一般新定植的月季,前2-3年都要进行低位重剪。

(2)抹芽与剥蕾抹芽是月季整枝的重要手段。

小苗期的修剪主要就是去蕾,通过反复去蕾,以增强花枝向上生长的能力。

月季的萌芽能力较强,在经修剪的,当新芽的第一片真叶完全展开后进行疏芽。

根据主干的长势和方向,留产花枝条2-3倍的芽;当第一张5片叶成熟后(即叶片大小不再变化)进行疏枝,留8-10个产花枝;当有3-4张成熟的叶片时,使每株留6-7个产花枝。

抹芽的基本原则是留强去弱、留外去内。

为保证主蕾的顺利开花,在产花期掰除副芽、副蕾,几乎是每天必须进行的细致工作。

(3)决定产量、控制花期修剪的时间主要根据月季各个品种的有效积温的特性,并考虑保护地设施的保温或加温能力来推算修剪日期。

大多数品种一般夏季开花需35-42天,冬季在保护地内栽培,开花天数需50-60天。

以长江流域为例,如要求“五一”开花的,在2月10-15日修剪为宜;“七一”开花可在5月25日左右修剪;国庆开花者,则应于8月25日左右开始修剪;元旦至春节供花,通常于10月10-20日左右修剪,采用2层薄膜覆盖保温,使花蕾在11月上旬形成,在花蕾形成后,可通过温度调节来控制开花期。

5、大棚生产管理国内目前切花月季的周年生产一般都采用塑料大棚栽培。

大棚管理的关键是有效控制栽培地土壤的EC值。

如EC值超过2,可在4月中旬拆除大棚塑料膜,使植株在露地条件下接受雨淋、日晒,不但土壤的总盐含量迅速下降,而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植株生长旺盛,病虫害明显减少,切花产量高、品质好。

而玻璃温室在早春后不能拆除顶部,只能靠更换客土或者淋水洗盐来降低土壤EC值。

若土壤的总盐含量过高,月季植株根系生长就受严重影响,表现为落蕾、烂花、生长点萎缩等症状。

在切花月季的温度管理中,注意5?是其生长与休眠的临界温度,5?以下呈休眠状态;而30?以上的高温和潮湿气候下易发生病虫害和开花不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则会出现落叶和强迫休眠。

因此,应根据切花生产的需要进行温度调节。

通常到10月下旬大棚盖膜保温,至11月下旬大棚内再覆盖双层膜保温过冬。

注意大棚下部的裙膜要用2层塑料膜,并在四周挖深沟,防止大棚内的热量散发。

由于塑料大棚内的夜间导热(水平导热比垂直导热快15倍),2层膜内能提高棚内地温2-4?,冬天切花月季棚内地温的提高比空气温度的提高更重要。

同时,切花月季的保护地栽培中,不论冬夏均需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

在实际生产中,早春所抽生的产花枝,有40%左右是盲枝,不上蕾,其主要原因是早春光照不足和地温低所造成的。

可在3月中旬左右,于大棚内安装补光系统,每只大棚安装100瓦灯泡20只左右,自晚上10点以后补光,每天补光4-5小时,对防止盲花、提高产量和切花品质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6、病虫害防治(1)月季根癌病主要症状发生于植株根颈部及砧木与接穗结合处,也可在侧根和茎上发生。

生病部位出现大大小小肿瘤,白色或略带肉色,后期为棕褐色,植株受割后地上部分生长不良、矮化、落叶,枝叶细小,变黄脱落,切花品质低劣。

发病原因是土壤杆菌侵染引起,但主要还是栽培地的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土壤微碱性地块也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采取轮作,种植地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并有一个稳定的地下水位,经常变化的地下水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