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PPT课件
丁钢把教育叙事研究理解为“从质化研究出发,强调与人类经 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及作为群体和个 体的生活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教育及其意 义的理解,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 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 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
1980年,伯克(L.Berk)提出自传是教育研究的首要方法。 1990年,康纳利(F.Connelly)和克莱丁宁(D.Clandinin)
首次在教育研究领域使用“叙事研究”的术语。 20世纪90年代末,教育叙事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出现了所
谓的“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
20世纪90年代,教育叙事研究传入我国,引起不少学者的关 注。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定义
教育叙事研究(Educational Narrative Research /Inquiry)是对教育生又称为“教育故事研究”或 “教育叙事探究”。
叙事(Narrative)是文学的要素之一,在小说文学中有着 悠久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叙事学在西方兴起。最初 仅限于文艺学领域,到了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 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 社会学,包括教育学。
在此背景下,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如康纳利 和克莱丁宁所说:“由于主要关注经验、生活质量与教育,叙 事奠定了它在质化研究中的地位…叙事与以质化为指向的教育 研究一致…这一系列工作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活生生 的有关人类生活本质的理论思想引入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中。”
四、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
教育叙事研究力求透过叙事,在展现教育真实的同时达到视域 融合,在对话中获得理解,从而建构起一种以意义解释为核心 的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从否定现代性的思维倾向出发,反对整体 性和同一性,拒绝简单化和稳定化,强调非中心性和 反正统性,倡导多元性、多样性、主体性和他者性, 把差异性、边缘性作为判断一切事物价值的依据。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多种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 一种研究方法。作为质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形式之一,它的主 要理论基础有现象学、解释学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它所借 鉴的方法有人类学中的“田野考察”方法、社会学的实地考 察方法等。
现象学
现象学强调“回到事实本身”,主张描述所看到的事实,关 注事实背后的意义。这种取向促使教育研究转向叙事、走向 生活、注重价值。而教育叙事研究也吸取了现象学的方法, 以直接的、交互的和生活的态度走进教育世界。当前教育理 论与实践中频繁使用的生活、情境、意义、理解、建构等等 话语都与现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回到事实本身、交互主体 性、生活世界等现象学概念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特殊的启 示。
刘良华从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征出发,认为:“教育叙事 研究基本特征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 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 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 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运用
教育研究从17世纪起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 求客观的、普遍的和重力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 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描述教育事实, 并把教育理论演变为一套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
——海登·怀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个人的历史,有我们自己生活的故事, 这些故事使我们能够解释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被引向何 方。”(【美】马丁 著,《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 ‘真实的故事’。”(马克斯•范梅南)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开始,从 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开始。(朱永新)
但是这种片面追求科学化的研究范式在教育实践中陷入困境。 一方面,教育研究越精确、越量化、越客观、越规范,与人类 经验的联系就越少,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与分裂。另一 方面,将自然科学的研究逻辑奉为圭臬,视实证主义方法为合 法性标准,导致教育研究中人的物化和人文关怀缺失,使教育 理论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吸引力。
解释学
解释学的核心是“理解”,正是理解使表达具有了意义,使分 享成为可能,使个体恒明体验得以延续和扩展,使人类精神世 界得以沟通和联接。理解不仅是主观的,还受制于解释者的 “前理解”;理解不是去把握一个事实,而是去理解一种存在 的潜在性和可能性;理解也不是为了寻求新的知识,而是为了 解释我们存在的世界。
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阎书昌
yanshuchang@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五讲 教育叙事研究
叙事是元代码,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本性; 叙事是将了解(knowing)的东西转换成可 讲述(telling)的东西; 叙事使人类共享存在、实现跨文化信息的传 递成为可能
20世纪后半期,教育研究发生了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 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人们意识到,教育 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无生命的 物质世界,而是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教育的世界时体验 的世界、意义的世界、生活的世界。因而,教育学应有自己 的研究逻辑,目的在于以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经验为基础来理 解独特个体的精神世界。教育研究的任务是通过体验、表达、 理解,把人的生命推向更丰富、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叙事,就是讲叙故事,包括故事发生的情境,故事的情 节,故事主人公的价值取向与心路路历程。教育叙事, 就是讲叙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包括故事发生 的背景,故事中自己与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及故事情节。
教学即人生、课堂即生活。教育是我们教师的一种最重 要的生活方式。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起源
起源于北美国家,1968年杰克逊(P.W.Jackson)最早运 用叙事方法研究学校现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