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历史衔接

初高中历史衔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系
特 点: 专 题 史 中 外 合 编 必 修 1 必 修 2 必 修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政治文明历程
经济成长历程 文化发展历程
必修模块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的奥秘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初中历史新课标中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 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 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 宗教等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


(1)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 位世袭制的演变。 (2)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3)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5)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 武帝。 (6)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7)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答案:共实施了5年
•公元纪年法无公元0年。
公元前 3年
公元前 2年
公元前 1年
公元 1年
公元 2年
公元 3年
• 公元前220——公元300年,请 计算它们之间相距多少年?公 元387——公元433,他们之间 相距多少年?
• 如果问题是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时间 跨度的话: (公元前的时间)+ (公元后的时间)-1 • 220 + 300 -1=519 • 如果问题都是问公元前或者公元后 时间的话: 大时间-小时间 • 433 - 387 =46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春秋开始。
战 国 形 势
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前202年,刘邦建都长安,西汉建立 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建都洛阳,东汉建立。
东 汉
三 国 鼎 立 图
266年,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史称西晋 316年,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初高中历史衔接
一、历史朝代沿革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朝代更替示意图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西汉

战国
东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蜀 吴
北朝

十 六 国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 隋蜀西晋 东晋 宋 Nhomakorabea西魏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王朝更替线索
四、清朝入关后皇帝顺序表
顺治1644-1661) 康熙1662-1722) 雍正1723-1735) 乾隆1736-1795) 嘉庆1796-1820) 道光1821-1850) 咸丰1851-1861) 同治1862-1874) 光绪1875-1908) 宣统1909-1911)
顺康雍乾嘉
道咸同光宣
• 发生在公元元年以后的年份,用“公元XX 年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为公元 1949年,但我们平时在书写或口述时, “公元”二字可省去。
4、世纪
公元纪年法以100年为一个世纪, 如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为公 元前1世纪,公元前200年——公元 前100年为公元前2世纪;
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1世纪,公 元101年——公元200年为2世纪,依 次类推。
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把 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 元年(公元1年)。 以元年为界(没有 公元零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XX 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XX年。
2、公元元年
• 公元元年——就是把传说中的耶稣诞 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公元1年)
3、公元前与公元后
• 发生在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用“公元前XX 年 ”如夏朝建立的时间约为公元前2070年
朝代更替示意图 东周 夏
唐 五代 十国

西周 春秋 战国
三国两晋 南北朝


东汉 明
西汉 清
北宋
辽 西夏 金
南宋 元
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前1600年,最后一个王桀无道,夏最终灭亡
夏 朝 形 势
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前1046年,牧野之战,纣王战败,自焚而死,商亡
西 周 形 势 图
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的都城镐京,西周灭亡
中考与高考比较
中考题: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 A.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B.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禅让制仍在继续 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中考题与高考题比较




高考题: “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不足任天下 ,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史料 反映的实质是 A.禹大公无私,把王位传给能使人民受益的人 B.母系氏族公社开始向父系氏族公社过渡 C.禅让制已经被启破坏,代之以王位世袭制 D.当时益和启之间矛盾较深,贫富差距已经形 成
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 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南 宋 与 金 的 对 峙
1115年,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1127年,北宋皇室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南宋建立。
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帝位, 定国号为大明
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迁都北京
二、公元纪年
1、何谓公元纪年?
5、年代
• 年代:公元纪年法以10年为一个年 代 。如公元20年——公元29年,为公
元1世纪20年代,公元1980年——公元 1989年则为公元20世纪80年代。近年 一些学者采用了新的“年代”表述法, 如将“20世纪80年代”表述为“1980 年代”。
• 请算算:某一制度于公元前3年 2月1日颁布并开始执行,到公 元3年2月1日废止,这一制度一 共实施了多少年?
三、高中历史常用的基本理论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 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生产力即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 动对象三大因素。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 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 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
西 晋 统 一 图
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建立晋朝, 史称东晋。
隋 朝 疆 域
581年,杨坚定都长安,建立隋朝 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 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 封),史称北宋;1127年徽、钦二宗被金人所掳,北宋灭亡 1038年,元昊定都兴庆(今银川),建立西夏
怎样学好历史:
(1)从哪里学习历史
课堂和课本、课外历史书籍、参观文物古迹和博物馆、 观看历史专题片和严肃的影视作品、口述历史、收藏 文物……
(2)历史课的要求
按时上课,做好准备;认真听讲,遵守纪律; 做好课堂笔记,作业保质保量。
(3)、认识教材的结构,注意如何 处理每一部分的内容,理清每一课, 每一单元内所有知识点的逻辑联系.
(4).做适当的练习,提高应考技巧和 能力,每次考试后及时反思,发现自身 在基础知识、应考技巧和历史思维方面 的缺陷和不足,不断地查漏补缺。
目录:要对全部内容及线索有一个总体把握。 导读、单元导言以及课前导语:分别是对该册

书的主题、该单元的内容以及每一课的内容的概括, 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并提示重点,引起思考。 正文:大字叙述主题内容,小字是对正文的阐述 或补充扩展。 其他材料:图、表、史料,辅栏:知识栏、思考 题等,概括、提示重点,帮助理解,启发思考、开 拓视野。 大事年表:把中外史事放在人类文明进程的大背 景下,同时纵向展现社会各横切面的互动与流变; 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内容都有,是对三门必 修课的整合,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发展全貌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