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镇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总结

乡镇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总结

乡镇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总结2013年,蔡源乡“无违建”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三改一拆”办和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最佳“美丽蔡源”的目标,切实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拆、改、建相结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行动安排,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周密谋划,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举措(一)加强领导,组织到位为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蔡源乡创建“无违建”乡镇创建活动工作顺利实施,成立蔡源乡“无违建”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按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班子成员包片抓”的要求,强宣传、抓进度、保质量,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使“无违建”乡镇创建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我乡采用了宣传车、横幅、广播、黑板报、宣传窗、政务微博、led显示屏滚动播放等形式,进行多层面、全方位查违控违禁违政策宣传,同时在各行政村和乡属各单位设立查违举报电话和乡查违举报电话,村级组织巡查队、民兵等监督全乡查违控违禁违工作,使查违控违禁违工作规范顺利开展,把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严格执法,责任到人我乡将查违控违禁违工作纳入乡对村年度考核和村集体建设项目挂钩,强化巡查责任和问责于人的制度,使各行政村逐步成为“无违建”村。

各有关行政村严格遵照和执行查违政策,严明工作纪律,确保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确保查违控违禁违工作走向长效。

各行政村责任组开展的查违工作中去,每天开展查违效能督查一次,并把督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公开通报,对于查违谎报、漏报、瞒报查违信息和工作不力的,将视情况进行处理。

(四)突出重点,全力整改一是我乡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无违建”乡镇创建工作中来;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将“一户多宅”清理整治、新违建零发生作为“无违建”底线;三是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新建住房审核审批,从源头管控;四是对农户自住的违法建筑,分阶段分类别限期整改,将拆除的空间还绿于民,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到、感受到变化,享受到实惠;五是违法建筑整治过程中,各行政村坚持上门说服,耐心引导,争取自拆,积极帮拆,拒不整改的上报乡镇防违控违办,由乡镇组织力量强制拆除,确保违建整治到位。

(五)建立网格,明确职责按属地化管理为基本原则,由乡查违办主任负总责,乡查违办以网格化形式管理查违工作,共设九个网格。

现与派出所、土地管理所、林业工作站等乡属各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结合各部门人员数量和原有工作区域划分等情况,把全乡1234户农民,科学划分成9个网格。

一个网格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每一网格内可再划分若干小组,一般以传统村民小组为一小组。

同时,组建网格化监督服务团队,团队一般由10-12人组成,由住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民警、村两委干部、民兵应急分队队员等组成。

每支网格化服务团队设立队长一名;联络员一名,负责日常联系;监督员一名,负责本自然片查违工作;队员若干名。

网格内每一小组要推选出责任心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正副组长各一名。

(六)创新管控监督机制一是完善日常巡查机制。

在2013年全乡对农村违建进行了全面普查和集中整治的基础上,我乡成立了由6-7人组成的拆违队,加强对我乡违建的整治和巡查,完善巡查发现、即时拆除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是建立“回头看”工作机制。

为达到“乱象不反潮,违建不反弹”工作目标,针对拆违工作建立“回头看”机制。

三是建立微信沟通联系平台,使违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叫停拆除,把查处的违法建筑状况及拆除处理后的状况及时公布,公开接受监督,避免人情关系干扰和处理不公,并在拆除后定期组织人员回头看。

(七)强化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结合“四边三化”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拆除影响整体环境或者有碍交通的辅房、店铺、危旧房、简易棚等。

大力整治非法占地、乱搭乱建、乱设摊点等行为,着力消除视觉污染,确保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社会管理更加有序。

对本村范围内不属于村民个人的违法建筑,除涉及民生和公益事业外,在创建期内予以拆除和整改到位。

(八)坚持新违建零发生对群众举报、信访反映、巡查发现的新违法建筑,要积极处理并主动要求村级防违控违办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通过自拆方式积极整改,切实做到“新违建零发生”。

(九)认真规范,做好台账乡镇和个行政村要高度重视“无违建乡镇”创建的工作台账,落实专人负责,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登记统计工作,完成一户一档信息系统录入工作,按时上报有关统计报表,积极撰写工作信息等相关材料。

台账要求做到内容齐全、真实、装订规范,方便查看,确保考核验收过关。

我乡将以创建“无违建”乡镇工作为契机,结合“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建设内容,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先、制止为主的方法,继续加强引导,加大力度,加强科学有效的管控,完善各项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后续控违禁违,理旧堵新,疏堵结合,突解发展瓶劲,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蔡源”。

全面深入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日常巡查、及时报告、有效处置的综合机制。

集中精力开展“无违建”村(社区)创建工作,以新违建零发生为抓手,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整治,进一步创新防违控违拆违体制机制,巩固“三改一拆”工作成效,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全乡面貌,为争创“无违建”乡镇打下良好基础。

2013年,市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相对平稳,物价涨幅温和可控。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6%,1-12月cpi同比涨幅分别为:2.0%、3.2%、2.1%、2.4%、2.1%、2.7%、2.7%、2.6%、3.1%、3.2%、3.0%和2.5%,全年物价走势基本平稳,只有4个月的同比涨幅达到了3%以上;2013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9%,1-12月ppi同比涨幅分别为:-1.6%、-1.6%、-1.9%、-2.6%、-2.9%、-2.7%、-2.3%、-1.6%、-1.3%、-1.5%、-1.4%和-1.4%,全年同比涨幅全部为负。

2013年初确定的物价预期目标是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显而易见,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任务顺利完成。

一、2013年我县市场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回顾根据市发改委统一规定,从2013年5月份开始启用了新的定期价格监测表,监测品种规格作了较大调整,监测商品数从原来的40种增加到了50种,增加了服务价格类,特别是成品粮和农药的规格变化较大,因此,有些监测品种数据不具可比性,也无法与上年比较,特此说明。

下面根据我县价格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分析(详见附表):(一)成品粮类2013年,国家继续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我省早籼谷(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10元。

从我县成品粮市场销售价格来看,总体较平稳,没有出现大的波动,特别是下半年价格更趋平稳,每500克价差最多只有5分钱。

12月份价格为:优质晚籼米2.20元/500克,普通粳米2.40元/500克、优质粳米2.70元/500克、高清面粉2.10元/500克、脱胚玉米粉2.50元/500克。

(二)副食品类2013年对副食品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件事就是h7n9禽流感,但主要体现在肉禽蛋交易量和出场价格上,对终端市场销售价格影响不是特别大。

据监测,禽流感初期,生猪出场价格略有下降,每50公斤下降了10-20元,交易量略有下降,到了后期随着人们对禽流感认识的改变,生猪销量反而呈上升趋势。

从猪肉销售价格来看,全年总体较平稳,新鲜瘦肉12-15元/500克,新鲜肋条肉10-14元/500克,没有出现暴涨暴跌现象。

猪肉价格走势呈二头高中间低,主要原因是夏季正处猪肉消费淡季,二头节假日也比较多,价格随供求因素影响出现变动。

禽流感期间鸡蛋出场价格每500克下降了0.6-0.8元,零售价每500克下降了0.5元,交易量只有往常的一、二成;影响最大的是活禽,交易量锐减,甚至是有价无市,后根据全省统一规定关闭了一段时间的交易,但市场销售价格没什么变化,如活鸡除2月份受节日因素影响创年内最高价12元/500克外,一直都稳定在9元/500克。

2013年牛肉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并且持续高位运行。

2月份春节期间从上年的最高价35元/500克,涨到了38元/500克,春节过后价格未降反涨,4月份涨到历史最高价40元/500克,其后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货源紧缺和销售旺盛是支撑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相比较而言,水产类商品剔除春节因素影响,价格相对较平稳;蔬菜分不同品种价格波动幅度也不同,时令蔬菜受气候、淡旺季供求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如青菜年内最高价3.50元/500克,最低价1.20元/500克,价格相差近二倍,黄瓜年内最高价4元/500克,最低价只有1元/500克,价格相差好几倍,而土豆、萝卜等波动幅度较小,价差一般在0.5-1元/500克。

(三)建筑材料类建筑钢材价格上半年震荡下行,代表规格的圆钢、螺纹钢、线材价格,分别从年初的每吨4117元、3950元、3733元,跌到6月份的年内最低价3667元、3567元、3500元,跌幅分别为12.27%、10.74%、6.66%;7月份出现一波止跌反弹行情,至8月份又开始新一轮的下跌行情,9月份继续下跌,10月份企稳回升,11月份出现小高点,但到12月中下旬又盘整下行,12月份价格为3817元、3833元、3650元,比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水泥价格一季度较平稳,二季度进入传统销售旺季,价格呈上升趋势,三季度小幅震荡,四季度强势走高。

3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销售价格2、3月份最低价为390元/吨,12月份涨到了510元/吨,创历史新高,每吨上涨了120元,涨幅达30.77%,比上年同期的420元/吨上涨了21.43%。

据业内人士分析,推动近期水泥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原料价格上升,出厂价格上涨。

近年来,水泥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加快,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熟料的产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供应趋紧,其价格上扬,推动水泥出厂价格上涨。

二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

虽然水泥的产能总体上过剩,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特别是下半年部分重点工程赶工,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乘势上涨。

三是大气治理工作局部影响了现有水泥产业布局和产量供应,对水泥价格上涨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四是季节性因素助推水泥价格上涨。

下半年南方雨水较少,在建工程的持续施工稳定了水泥的市场需求,为水泥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基础。

(四)服务价格类列入监测范围的城市公交、居民生活用水、景点门票价格全年无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