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机考的应用研究报告
随着计算機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计算机的语言测试也逐步成为语言测试的主流。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英语能力的测试和评价也明确提出,应建设大学英语试题库,并推广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测试。
本文以贵州财经大学进行的大学英语机考探索与实践为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一、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但在教学中仍反映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够均衡,听的能力训练不够,口语和写作方面相对薄弱。
贵州财经大学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考试长久以来进行的都是传统的纸质闭卷考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随着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2014年,学校开始进行大学英语机考的探索与实践,本着“活用技术、重在实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期末考试中适时开始进行小规模机考实践,以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的发展趋势。
二、机考是语言测试发展的大趋势
早在2008 年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一文中明确指出:“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方向和总体思路是采用具有大量试卷库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尽可能在适当时间和适当地点,为考生提供以听力为主,包括读写译会话在内的、以测试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的计算机考试”。
2012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笔试全面实施多题多卷的考试形式,机考已成为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机考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正面的反拨作用:对教师而言,需要认真研究机考内容,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适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还要不断提高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机考对教学模式也有积极影响,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学生需要“主动式学习”。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如何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之中,并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从而及时准确地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举行机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本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对网络获取知识的有效性和交互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应试策略,对学生把学习重心从考试技巧和规律的掌握转移到英语实力的提升上来,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自我能力。
此外,机考从资源和人力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期末试卷印制,发放,检查,保存等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电子试卷的批改和查阅也能够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简化了试卷查阅的过程。
机考的推广可以推进题库建设,把大量的英语考试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在考试中随机组成试卷,有效降低了学生作弊的可能,使
得考试成绩更加客观可靠。
三、机考的组织和实施
1、机考实施背景:我校的大学英语实行分层次、分课型教学。
新生按高考入学英语成绩分三个层次编班,分别为A班、B班和C班,大学英语课分成读写课、听力课两种课型。
每门课后均要求学生在网络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进行自主听、说、读、写训练。
这种课型的设置为机考听力、读写也创造了条件。
我校建有26个语音实验室,共有960座。
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优先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校园区域网也保障了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学习英语的需要。
2、机考软件开发:题库是机考的先决条件。
我校适时建设机考题库,采用上外教育出版社、外研社、高教社开发的水平考试题库为基础。
机考需要有相匹配的应用软件才能进行。
我校实验教学部自行开发的语言考试系统,经测试,能够完成考试的相关工作,包括组卷、考试实施、阅卷系统、成绩管理等。
3、机考题库设置:在编制试卷时考虑到考试的效度和信度,首次机考题型分为三种类,共组建了20套题的读写、听力测试题库,涵盖教材的知识点。
具体如下:
1)读写题型:基于《新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以及教育部关于四、六级题型的改革,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
按照四、六级考试的新特点,机考题型与新的四、六级笔试题型相近。
Part I 写作15% (测试题型为短文写作)
Part II 阅读理解65%
Section A 词汇理解(测试题型为选词填空,所占分值15%)
Section B 长篇阅读(测试题型为信息匹配,所占分值20%)
Section C 仔细阅读(测试题型为多项选择,所占分值30%)
Part III 汉译英20% (测试题型为段落翻译)
2)听力题型
Part I 写作短对话10%
Part II 长对话快速阅读20%
Part III 短文完型填空15%
Part IV 听写填空15%
机考题型未采用四、六级网考题型,主要原因是网考题型与听力相关的试题占整个考试试题的70%,听力理解时间持续一个半小时,是笔试的3倍,其听力材料与传统考试差别较大。
此外,网考题型在时间安排、试题呈现、答题顺序、答案输出方式上都与传统的纸质考试存在根本区别。
四、机考的效果分析
为了保证机考的顺利进行,确保试题的效度和信度,我校组织了大学英语读写、听力机考模拟考试,安排了多个场次的考试,由实验教学部的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管理和监考,考试过程比较顺利,硬件和软件支持良好。
首次参加期末考试机考的学生为一年级、二年级A班学生。
主要基于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考虑。
我校大学英语实施分级教学,A班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在一般情况下,入学的新生对于新的考试形式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二年级的学生至少参加过1次英语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认识,且较为熟悉计算机。
在整個机考过程中,在客观选项题考试比较顺利。
我校开发的考试软件,做到了一人一卷,卷卷不同,有效的防止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而主观题考试速度比较慢,因为涉及到学生打字的速度,打字的习惯是否符合规范,考试系统的容错性,音频输入的音量调节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此外,学生考试时阅读速度较慢,写作打字速度慢,拼写错误多。
阅卷结果显示,机考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与纸笔考试相比,成绩略微偏低,标准差在正常范围内。
机考成绩比纸笔考试成绩要差,这涉及的因素比较多,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学生心理因素,长时间盯着显示器眼睛容易疲劳。
当然机考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也有待进一步确认。
总体说来,学生对机考还是持肯定态度
在大学英语机考的探索中,我们采用从听说及读写入手,局部试验的方法,对机考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组织试点机考,大学英语考试改革主要关注并力图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校机考的定位:机考属于教学考试还是水平考试?目前,四六级网考是不关心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中规定的综合能力的。
如果网络考试以教学考试形式推广,势必对当前的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学生可能不在重视教材内容,转而专注新闻听力,不再进行句子听写和翻译练习。
机考的定位,必然带来一系列教学和考试上的新问题,需要认真思考。
第二,机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四六级网络考试设计指导思想是以听力为纲,其他能力为目,纲举目张。
但是听力比重增加是否应促使教学重心转移?不同专业对英语诉求不尽相同,单纯加大听力能力比重,而不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有可能违背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
我校目前试点的机考是在笔试基础上进行的,是其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技能考核比重相对平衡。
因此,今后大规模采用机考中,语言技能权重分配将成为考试改革的焦点问题。
第三,机考试题库建设:目前,我校大学英语主干教材配套的试题库,大都存在封闭建设,考试题目功能不全,没有和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题目挂钩等情况。
学校相关单位也在积极联系,目前新东方开发的测试系统、外研社Itest系统等都开发出了较为稳定的测试平台,但因为使用效率不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多深入研究和探索。
五、结语
机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英语语言教学、语言测试理念,取代笔试势在必行。
它不仅仅是一个新的考试形式,而且将是一个新的学习体系和教学模式。
师生都应该认真重视机考的到来,并积极采取措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