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新课改以来,教学更注重了解(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
那么,如何让自主学习进入中学课堂教学呢?以下谈谈经过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教学的磨练使我逐渐对教学产生的理念,现将我的心得与同行们共享。
关键字:地理教学自主学习心得
新课改以来,课程目标更趋向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教学更注重了解(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往往容易放不开,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教学简化为“背”课,勾勾划划、记记背背、管教不管学;二是“不放心”。
惟恐“学生活动”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以讲代学,只“灌”不导,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划书、学生背书,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既定的格式进行,学生成为知识的“存储器”,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1]。
因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首先在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
那么,如何让自主学习进入中学课堂教学呢?以下谈谈经过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教学的磨练使我逐渐对教学产生的理念,现将我的心得分享如下:
1.知识要简单结构化、系统化。
针对中学地理教学和所面对的对象,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教材中的零碎的知识点拿出来,理清线索,简单化、系统化;让学生知道我
们今天学的是什么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联系,考题会怎么出,知识越简单越集中学生越乐于接受。
2.知识要有新意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同知识点在不同的班级要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口切入;知识点还要讲出与众不同之处,讲出教材安排在此处的深层含义(对于高中生效果更好),要把知识点与学生所熟悉的环境、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勾起学生的兴趣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讲热量带差异时,就可以举我省(新疆)南北疆的差异,进入十月份北疆的树木的树叶已经枯黄凋落,而南疆的树木的树叶却还是绿的,还很茁壮,从而让学生记住南疆处于暖温带,北疆处于中温带,进而复习南北疆分界线,南北疆热量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可以更好的学习太阳辐射对全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3.老师应紧扣课标,提前练习,把握知识的深浅。
教师在讲课前要先研读课标,再备课,然后再将考点返回教材,接着开始做题,做与课标相配套的《目标检测》、《导思、导学、导练》等,掌握知识点考的难易程度,更充分的利用好课堂45分钟。
因为知识点讲的深了,就会影响教学进度,考试不考的,学生不愿意学;讲得浅了,考试题不会做,学生会埋怨老师水平不济,所以掌握考试动向,掌握学情,才能使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4.初、高中知识要分层教学。
具体来说,对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有限,此时就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当知识储备到一定程度,再展开理解记忆
和应用能力培养。
举个例子:七年级下学期地理主要研究全球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用了两种教学方式(1)先背分区域的国家、首都名,再针对重点考察的国家和地区讲解。
(2)直接按照教材设计,学习要考察的国家或区域,了解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状况等。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到了学习中国地理时就发现有明显的差异;先记
忆再理解其知识的准确性和感兴趣性有明显增加,因为这些知识学生熟悉也乐于接受,自然成绩就会提高,而对于那种仅限于教材的
学习方式,经过一个假期的懈怠,基本上知识的储存率降到了0,因此,教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另一方面,对于高一的学生,知识不易拔得太高,不能全部要求
理解记忆,还是要以识记为主,再识记的基础上,针对一部分学生有需求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理解记忆的内容。
这个时期,学生的知识也主要是处在积累阶段,只有把基础掌握扎实了,高三才能更好的融
会贯通,灵活运用。
因为知识太深一会增加学生的认知难度,二会增加学生挫败感,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现阶段只要学生感到知识
易学、易懂、能简单应用,能和实际生活中的部分现象相联系,会做题就达到目的了。
5.地理知识补给要采取多种形式。
例如地图知识的获取就可以开展制作电子地图和纸质地图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学到了一门技能,同时还把课堂上不易理解、讲解、记忆的知识给记住了。
再者针对我校开设的vb
课程,可以让学生开发一个地理地图和资源管理系统在里面可以查
阅各期地理试卷及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学有所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人文风情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应的资料,自己选择感兴趣,了解最清楚的方面,开个讨论会,老师再加以指导,最后让学生写份知识网络结构和学习心得等。
各种各样的形式最终都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因而,这些形式不能仅拘于形式,而是要通过形式把知识点显露于外,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记忆知识,养成换位学习的习惯。
6.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
1)合理定位角色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重新定位于发掘学生主动性上。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才能为自主学习开拓充分的空间。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应变化,因为教师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
2)把握好教学方向
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非是放任学生,让学生随心所欲,它并不排斥教师的严格监督和管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不要过多的纠缠于某些较偏的问题,而应采取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教学迅速扭回到正轨上来。
再者,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于开展自主学习,如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事实等仅需要学生自己看、阅读或听就能掌握的方面,就可采用快速记忆或一带而过的教学方式,也可采用猜谜语、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加速记忆。
总而言之,教书就是教知识、教能力,在学与识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培养品德、情操,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乐敏.自主学习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9,1:42-44。